从黑板到屏幕,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是中小学发展的主要保障,是发展各项教育事业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管理水平、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现阶段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建筑、办公设备、教学仪器等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校领导过于看重资金和教学设备投入而忽略了资产管理,没有合理管理和使用现有资产,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学未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导致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资产闲置、管理机制和人员配置不完善等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缺乏。中小学校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相对薄弱,采购固定资产时基本都能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但采购回来的资产如何管理、如何有效使用却没有得到规范。
由于管理固定资产由后勤部门负责,但使用固定资产的主要是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管理和使用不能很好地衔接,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脱节。加之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责不明,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陷入了无序状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以合理的管理原则为基础,很多中小学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所以无法准确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还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不易管理。要想实现高效管理,管理人员应非常熟悉业务,还要互相配合。目前,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大部分由即将退休的教师兼任,他们缺乏固定资产管理能力,难以满足岗位对技术的要求。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准确对固定资产的用途和类型进行分类,不能胜任验收、核算和安全保管工作。一些管理人员不熟悉固定资产的属性和功能,不懂得如何系统性管理固定资产和保管一些贵重设备,经常导致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解决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强化管理意识,增加考核内容。提高校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明确相关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由校长带领下级人员开展一系列工作,增强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学校不仅要关注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要关心学校资产的使用和清查情况,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各项内容列入考核范围,定期对有关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增强教师职工的使命感,提高积极性。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由于故意或过失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损害学校的合法权益,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中小学应加强内部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确保资产合理使用。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人员追究责任,对随意侵占、挪用、毁坏、丢失固定资产学校应该定期全面盘点和清查固定资产,针对清查结果及时作出账务处理,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对学校的每一项资产都要由使用人对其进行管理,做到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因中小学校领导或各部门人员发生离任、调离、退休等人事变动导致资产使用人员发生变动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清查离任、调离、退休人员的资产。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后方可离岗,确保人走账清、物清,防止资产流失。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学校应有计划地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其处理特殊事务的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分等级管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要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业务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要督促并指导中小学校强化管理,完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引进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关人员把学校全部的固定资产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在资产管理系统内完善资产使用部门、存放地点、使用人员等信息,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动态管理与监督,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引进资产条码技术,通过使用条形码,监管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盘点、清理、维修及报废,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透明公开、准确快捷。
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要加强对制度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并且有效进行。中小学要逐级重视完善管理制度,监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使财务管理和教育工作相互配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