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门威武—— 德胜门
老北京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内城九门分别为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
外城七门有与内城南门平行的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的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儿的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皇城四门:东有东安门(现东华门),南有天安门,西有西安门,北有地安门。京城构成了“凸”字型的城池。俗话说的四九城,指的是内城和皇城。
内城的九门走九车:正阳门走龙车,正中专为皇帝祭天、亲耕、出巡时走,百姓从两侧的闸门出入。宣武门走囚车,刑部审核的犯人,出门就近在菜市口问斩。阜成门走煤车,门头沟的煤由此进入。
德胜门走兵车,北征以求旗开得胜。安定门走粪车,因地坛是京城的粪场;皇帝夏至经此门到地坛祭土,求得五谷丰登;这也是军队得胜归来的平定安国之门,取太平安定之意。
东直门走木车,京城的砖木先从大运河运到通州,再进城。西直门走水车,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的御用水,用骡车装桶,盖上龙衣,半夜运至皇宫。朝阳门走粮车,京杭大运河运粮船到后,粮食储存在禄米仓、海运仓等内九仓里。崇文门走酒车,烟、酒、绸、布纳税之后入城销售。
元忽必烈建大都城,1267年在北城垣筑健德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攻占大都,改称北平。健德门改称德胜门,寓意“以德取胜”、“道德胜利”。1403年北平改称北京。
1436—1439年,德胜门建成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军事防御群体建筑,成为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历史上称之“军门”。历经数次战火、地震、城市建设拆除部分建筑,修缮、重建之后,成为如今仅存的两座箭楼之一,另一座是天安门南前门的正阳门箭楼。
登临箭楼,宽阔的诫台上,两座大炮面对北方,虽锈迹斑斑仍不失保卫京城舍我其谁的余威。
箭楼内的“德胜门军事城防文化展”,讲述了德胜门的今昔变迁,追忆了数百年来,将士们誓死捍卫北京城的英雄气概。
钟楼和鼓楼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蒙古瓦刺族入侵,宦官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率50万大军亲征,8月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王振身亡,史称“土木之变”。10月瓦刺军分三路进攻京师,兵部尚书于谦率22万军队,布列在北京的九门之外,他身先士卒在德胜门亲自督战。
瓦刺军将领也先以英宗诱骗明军被拒。于谦令石亨埋伏于德胜门道路两旁的空房中,以少量骑兵出击佯败。待万余敌兵追来,伏兵火铳、火箭齐发,也先军死伤惨重,也先之弟中炮而亡。明军在西直门、彰义门(广安门),也大获全胜。五天后明军的各路勤王军赶到,也先军连夜北遁。于谦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辉煌胜利。
于谦(1398—1457)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少年时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文天祥的气节,悬挂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15岁考中秀才,16岁就写下了永世传诵的名篇《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展柜里是清朝城门锁
1421年于谦荣登进士第。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为官清廉。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纷纷献上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同僚劝他:“你虽然不献金银,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还作一首《入京诗》: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此诗嘲弄了那些阿谀奉承的贪官,“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流传下来。 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权贵,遭陷害入狱,经两省百姓、官吏力请而复任。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土木之变”英宗兵败被俘,太子年幼,于谦请皇太后立郕王为帝,力排南迁之议,保卫北京,避免了重蹈南宋覆辙。于谦功勋卓绝,代宗赐予西华门的府第,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英宗朱祁镇获释后,在代宗朱祁钰病重时复辟,称“夺门之变”。大将石亨等人诬陷于谦,致使其含冤遇害。于谦与岳飞、张煌言(诗人、抗清儒将)并称“西湖三杰”。
北京的于谦祠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原为其私宅。胡同得名于靠近贡院,多为卖字画的商号,因而居住着许多装裱字画的手艺人。这条胡同和诸多的老北京胡同,遭遇了2004年的大肆拆毁,现已消失不复存在。杭州有于谦的故居、祠与墓地。
于谦的诗作以慷慨激昂之势,一改当时文风。尤以激烈豪迈的诗句,表达悲壮的爱国情怀。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正如他诗中表述的那样,名垂千古,永世流传。
明崇祯二年1629年11月,后金皇太极率八旗军突破长城防线,迅速占领遵化、顺义、通州。大同总兵满桂与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军队,在德胜门外兵败失利。
蓟辽督师袁崇焕仅率九千骑兵,日夜兼程抵达广渠门外。崇祯帝不准进城,袁崇焕军与清军数万人展开浴血野战,激战10小时,转战10余里,终于克敌制胜。
随后又在左安门、永定门激战,清军始终未破京城,只得退兵。皇太极施反间计诬陷袁崇焕,崇祯中计,以通敌罪将袁崇焕抓捕入狱,次年凌迟处死。
袁崇焕祠和墓地,位于崇文区(今东城区)东北部东花寺斜街,原是广东义园旧址,其庙位于东南部龙潭公园东湖畔。
德胜门建有真武庙。古人把天空的28星宿按方位分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龟蛇合体),道教将玄武人格化为真武大帝。
北方燕王朱棣居于北方,自诩真武大帝。他南下夺取帝位后,在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的箭楼下正中位置,建真武庙。德胜门的真武庙毁于20世纪30年代,1992年复建。
1993年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成立,真武庙两侧的东西配殿作为展厅。东配殿第一展厅题为“中华货币四千年”,通过精选的1000多件钱币,展示了中国货币自夏朝起源的朋贝初萌,到民国的纸币演变。
人类最初物物交换,后以贝壳作为货币。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加工过的天然海贝,贝币成为钱币的鼻祖。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朋”的古字本义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
远离海边的内陆出现了铜铸贝币(金属仿贝),一枚小铜贝一般重约5铢(3克)。战国时代楚国的蚁鼻钱,是铜贝币发展的高级形式,钱面的阴文似一蚂蚁歇于鼻尖,俗称“蚁鼻钱”,又名鬼脸钱。展柜里还陈列了制币的模子,平整的石面刻上多枚钱币的形状,显示出古人的智慧。
布币形似铲,麻布和铲都曾是交易品,所以当铜币出现后,人们仍称铜钱为布,又称铲布。刀币形似刀状。秦统一各国货币铸方孔圆钱,重量是秦制的半两8克,称半两钱,又称秦半两。方孔圆钱最早出现于战国,中心的孔十分简单,为了便于串挂。汉、隋五铢钱,重如其名,汉制半两=12铢。唐朝开始,钱币以“通宝”命名。清末民初是无孔的铜币,以前有孔的称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