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德‖也谈格律诗的三平尾与三仄尾

也谈格律诗的三平尾与三仄尾

也谈格律诗的三平尾与三仄尾

徐文德

西周时代,有一个青年,以捕鱼为生。每天他都早早起来,带着他的鱼叉,鱼网来到河边捕鱼。尽管他的工具简陋,但凭着手疾眼快的身手和娴熟的技术,每天都收入頗丰。随着秋天的临近,天气也渐渐的凉了。这一天的早上,当他起床时,发现外面重雾阴阴,几步开外,什么都看不清。坏天气也坏了他的好心情,他有些沮丧,但迫于生计,还是要到河边去试一试。结果不出所料,他一条鱼也没捕到,经过多次尝试仍徒劳,无奈,他只得选择转身回家。就在这时,对岸的雎鸠好像受到了惊吓,突然亮开了美妙的歌喉,在白茫茫的雾气中嘹亮的鸣叫起来,青年一愣,转回身,朦胧中他看到对岸有个身影,能看出是个少女,从她的姿势看是在捞荇菜。青年的心不由为之一动,他也一边捞着荇菜,一边盼望着大雾能尽快的散去。然而,那位少女却不知对岸有人在痴痴的望着她,不久,她捞满了一篮子荇菜,挎着篮子走了。青年看着少女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有些失落,但他还期待着明天能再相遇。

当晚,青年辗转难眠,少女的影子时时浮现在眼前,情到深处,情话不由得脱口而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歌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且在春秋时期,被孔子先师取名为《关雎》收录进先秦三百首诗歌集——《诗经》,成为开篇第一首诗歌。

可以看出,这首诗歌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并且当时也不依赖文字记载,只是在民间口耳相传。以至于后来的楚辞(骚体诗),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五言诗,都不讲格律。更何谈“三平尾”  “三仄尾”。

到了南朝齐永明年间,永明体创始人之一的沈约,提出了四声入韵的提法,即:平,上,去,入四声。另一位创始人周颐根据此提法,编著了《四声切韵》一书。四声韵的提出,给写作者画出了框框,增加了写作难度,同时也给诗歌增加了一定的美感。

但是,四声韵还不是很完善,举个例子,我们来看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的句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如果用四声韵就是“入去平平入,平上上入上”,这似乎很难找出格律诗之间的规律。

到了唐朝,宰相许敬宗发现,四声韵相对于格律诗来说,还是相对复杂。于是,武则天钦定,编制了一部声韵书,我们今天写格律诗所用的“平”与“仄”,就源自此书。后来到了南宋末年,刘渊又根据此书编撰了一部叫《平水韵》的书,这本书把四声韵针对格律诗简化为“平”  “仄”,把平声单独做为平声,因为平声字读起来声调上扬,所以格律诗皆以平声字结尾。其它三个声部“上”  “去”  “入”就全部收入仄声了。

这样我们再来看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用平水韵再去检验,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似乎顺理成章了。由此观之,《平水韵》一书可称光辉巨著,一直被诗家们沿用了千百年。

绕了一个圈儿,拐了一个弯儿,啰嗦了这么多,但这并非题外话,再说“三平尾”,“三仄尾”  就容易说明白了。

为什么过去的人写诗,词,联要绝对杜绝“三平尾”,尽量避免“三仄尾”,  包括我们这次的征稿,也有老师提出这个问题,那就是说,“尽量避免”  还给“三仄尾”  留有余地,如果避免不了还是可以允许的,为什么?

我们知道,“平水韵”  平声只收了一个声部,并且,平声字读起来声调上扬,听起来会给人一种结束感,所以诗,联大多都以平声收尾,另外,诗词,联写出来并不完全依赖于文字记载,而是要通过吟唱,诵读来抒发情感,流传于世。试想,如果三个上扬的平声调连续读出来,一定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合谐感,而令人听起来也会有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要绝对禁忌“三平尾”  的理由。

“三仄尾”  则不然,因为仄声收入了三个声部,句尾三个字只要採用不同声部的字,依然可以读出抑扬顿挫之感,或铿锵,或委婉,或忧伤,或哀怨。所以对“三仄尾”  不严加禁忌。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中华新韵》应运而生,这无疑给广大诗词爱好者拓宽了诗路,尤其是对初学者,降低了入门的门槛。但是,又一个新的问题展现在大家面前,《中华新韵》把汉语拼音的一,二声做为平声,汉语拼音的三,四声做为仄声。这就是说在今后的创作中,伴随着《中华新韵》的诞生与应用,“三仄尾”  也将同“三平尾”  一样被做为绝对禁忌,“尽量避免三仄尾”   将成为历史。

广大的诗词楹联爱好者们,诗词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她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日趋成熟,达到鼎盛。千百年来,爱好者自村夫到皇帝,从稚童到翁妪,有男有女,群星璀璨,真诚的希望各位爱好者,在今后的创作路上,让这块瑰宝在各位的笔下,继续发扬光大,熠熠生辉。

徐文德,1968年初中毕业(老三届),上山下乡,在黑龙江,广阔天地奋斗八年,后在工厂做工人。现为黑龙江省楹联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楹联创作基地,省图书馆文友诗社副秘书长。西峡楹联杂志编委,公众号联斋群群管员。作品曾发表于黑龙江联坛、苏城萃、西峡楹联等刊物。诗词作品收录于《百年诗词》五卷。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李林森  徐文德

(0)

相关推荐

  • 诗体之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我们在"声律"章讲过了,其实也是先有前人创作实践,然后好事者从大多数规矩中根据多数同意原则总结出来,既然是多数同意原则总结出来的,所以也就不是"金科玉律& ...

  • 浅谈格律诗(三)

    谷继生:河南省开封市人,生于1954年.1972年3月初中毕业后,到开封市教育局农场下乡锻炼.77年通过高考于次年入开封市第一师范学习.80年成为一名语文教师,82年入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系深造. ...

  • 谈一谈格律诗的对仗

    最近在头条上经常有五律或七律诗的发表,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好现象,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因会时间的久远而失传.但也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的现象,有些诗词爱好者可能因为写作的时间不长,所以在运用对仗时会显得力 ...

  • 「诗词格律」中常说的“平水韵”是啥?兼谈格律诗的押韵规则

    诗歌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同的是对押韵限制的多少,比如现代诗对押韵的要求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押韵可以讲究,也可以不讲究.但不管如何,对押韵的要求是诗歌同其他类型文学体裁的最大区别. 今天,小编 ...

  • 浅谈格律诗(外一篇):格律诗的平仄与好坏

    文:清溪先生 我写浅谈格律诗系列文章的初衷是与喜欢格律诗的朋友一起探讨如何写格律诗 本来是不打算讲平仄的.因为,一来是我的朋友和粉丝们大都跳过了学平仄的阶段,二来是讲平仄真的很无聊,也很无趣.现在网络 ...

  • 浅谈格律诗中的布局谋篇(一)

    文:清溪先生 自从上头条创作古诗以来,经常听到的争议无非是平仄格律是害人的东西,约束了人的灵魂和创作自由.平仄如枷锁,格律似猛虎.正反两方经常是吵得面红耳赤,势同水火一般. 清溪五年前也是从诗词小白开 ...

  • 浅谈格律诗之五:格律诗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1)

    文:清溪先生 格律诗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它是指导我们学习格律诗旅途中的明灯,是前行的基石.没有修辞手法的格律诗,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就算它没有一丁点格律上的错误,也不会是一首耐读的好诗. 我们常说一 ...

  • 浅谈格律诗的结构

    幽兰飘香 律诗的结构,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章法,是我们通常都知道这四个字"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写作近体诗,这是决定写作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学习过绘画的人都知道,画一幅画 ...

  • 浅谈格律诗之六:格律诗的表现风格(2)

    文:清溪先生 上篇说到格律诗的十种语言风格的前五种,现在继续讲余下的五种:粗犷豪放型.简洁明快型.沉郁顿挫型.悲壮慷慨型.哀怨缠绵型. 六.粗犷豪放型:提到豪放型世人第一能想到的应该是李白.苏东坡.李 ...

  • 浅谈格律诗之六:格律诗的表现风格(1)

    文:清溪先生 格律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格律诗每首四句者为绝句,八句者为律诗,八句以上者称排律.每句五字的绝句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绝句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五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