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草根:驳《苗怀明:说说红学研究的学术门槛》一文

编者按:

小文《说说红学研究的学术门槛》刊发后,引起较大争议。此后王贺先生的《学术研究的门槛及其他》一文表达了大体赞同的意见,今天再发一篇基本持反对意见的文章。该文颇有代表性,由此可以了解红学爱好者的所思所想,对探讨当下红学研究的生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尽管言辞激烈,但还在学术争鸣的限度内,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理性态度。也希望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诸君,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能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拜托了。

苗怀明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无疑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登峰造极的巨著,以苗说为代表的某些专业研究者,定是孤高自许为掌握了“真理”的雅人一类,而视不顾学术门槛的民间草根为俗人,其研究成果是乱象吧?

《说说红学研究的学术门槛》

那么,很遗憾,他没有读懂《红楼梦》,红著的真正作者是在广大意义上消融了雅俗之别的、用佛眼关照世间的大慈悲者!书中每一位小人物亦有着闪光、动人之处,与有着不乏性格缺陷的主角们共同构成了这部社会万象、鸿篇巨制。

甚至,有些小人物的识见比主角们更加卓越,也更能适应盛衰变幻、朝代更替。作者在小人物身上隐藏了甚至更多的深意。可以说,没有书中的小人物,就没有我们如此喜爱的这棵参天长青树的长久生命力!

阅读、欣赏乃至研究《红楼梦》是普天下人共有的权力,凭什么设置学术门槛?倒是奉劝多花点精力钻研《红楼梦》本身,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多次提到学术门槛”问题,他再一万次地提及,也根本不会减弱民间草根研红的热情!

再者,以他专业研究人士的身份所写出来的研究专著,突破了红著百余年来的瓶颈了吗?没有;透彻详尽地通解了《红楼梦》了吗?也没有;以专业学术眼光解出来的《红楼梦》令大众都信服了吗?更没有……

(清)友石绘红楼梦故事图

那么多专业研究人士,前赴后继,长江后浪推前浪,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不都是给所谓的“红学”做了嫁衣裳?

站在专业研红人士的立场上,即使心中有似如同红著作者的包涵度,在场面上也肯定会同意苗说,因为在现实世界中,身份地位决定人站在不同的层面上,为自己领域内的人说话是情有可原的。

可说什么专业研究人士“嫉妒业余爱好者的言论”这倒有点过了,因为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红人士加入民间研红队伍,双方精诚合作,共谋发展,不少专业研究人士越来越相信可以包容多一种说法、多一种可能,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多向度、多层面的思维模式。在苦苦钻研那么多年而不得突破的情况下,何乐而不为?

《红楼梦》邮票小版张

固然,“研究一门学问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必须的,但《红楼梦》本属小说范畴,并非学术论著,将其成学成说,专业研究人士是始作俑者,非民间草根所创。民间仍将《红楼梦》视为最有亲和力的,读之乐趣多多,感之意味深深,研之海阔天空的这样一部作者写给所有人的书。是的,必须强调一下,《红楼梦》不是专门写给专业研究人士的书,也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看得懂的书!

苗说提到:何以“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包括《红楼梦》研究就可以不需要任何门槛呢?”并说这是“约定俗成的学界共识”。

说对了,这只是学界共识,不是民间共识,请认真区分一下,民间研究并不认为研究红著“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民间草根认为人人都可以尝试研究,尤其是红著诞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原型探讨。

在“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方面,民间研究并不否定专业研究人士关于对红著的具体学术内涵,包括美学、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及专业百科知识方面等等的深入探究。

《红楼梦散套》

何况,正因为红著的百科全书性质,民间研究者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都有权力从某一角度进行对红著的研究,甚至研究得更好,观点更独道。

而苗说中的“专业研究人士”其实仅指学院派、高校中的具有高学历、高资质的研究人员。其所抱持的误区之一就是:民间研究不具备:“对作品较为准确、深刻的解读能力;足够的作品阅读量;对本学科文献资料较为全面的掌握;熟练检索、阅读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对中外文学以及历史、哲学、宗教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对本学科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基本的归纳总结及论证能力;较高的写作表达水平;必要的学术训练,等等。”

言下之意是只有“书呆子”才有资格研究《红楼梦》,估计他也很难看得懂作者塑造的主角之一:鄙视八股文的贾宝玉。本段中多次提到“基本”二字,说明苗说对民间研究的贬低到何种程度,其实民间研究中不乏高手。

蔡梅英绘红楼梦群芳图

民间研究多喜欢以随笔形式做研究,随感随悟随写,不喜欢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做研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明清之际,小说这种体裁也不被主流写作方式所认同,甚至是末流,但红著作者毫不介意地这么写了。难道苗要跳到作者面前说:“你不遵守主流写作方式,我不跟你玩”吗?

固然,民间研究的确有“动辄宣称有重大发现,可以轻易推翻以往上百年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的说法,但是专业研究人士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尤其对于《红楼梦》研究而言,颠覆胡适认为的曹寅孙著红说为什么会这般此起彼伏,而极少针对其它名著呢?

看到这里,苗某肯定又要跳出来说:你们都不具备研究的资格,我们为什么要理会你们的乱象呢?其实,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越是专业研究人士越需要关注普遍现象,而不是只认一个死理,一个前人推断失误的伪事实,而被学术圈中极其有限、视野偏狭的观点捆绑在内。

丁世弼绘金陵十二钗

接下来,苗说这段话就显得无比夸大,更加可笑:“如果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包括红学研究不需要任何学术门槛、随便是谁都可以一夜之间成为专家的话,那高等学府的文学院或中文系也就没有存在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大可以关门,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也就可以停招了。”

民间红学研究只是凭着爱好者们的热情,在不一定很具备专业素养下的一种广角化的猜测与探索,其实弥补了专业学术思维中很难跳出的框框,固然有自称专家者无数,但其实只是表示他们可以在某一方面比专业人士也许更有远见,并不代表他们可以代替专业人士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何况关于《红楼梦》的所有研究角度与细微范畴,尚有多少专业人士穷尽半生或一生精力研之而不能得全呢。

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很难超越,这也是至今三百多年过去,却没有一部著作可以超越《红楼梦》价值的原因所在。

苗说在文中口口声声无非一个是否有专业水准的问题——有,就可以研究;没有,对不起,你们就通通没资格研究。说得不好听,这种观点无异于“掩耳盗铃”。其实有多少具备高资格的专业研究人士却不参与红学研究,只提倡欣赏名著本身。

剪纸林黛玉

因此,苗说希望民间研究自动自觉退出研红舞台,这是不切实际的,就像他去劝不愿意参与研红的专业人士加入研红群,可能吗?

希望某些专业研究者能够摆正心态,不要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瞧不起业余爱好者上,也不要把前人的某些定论看做是无可推翻的巨人的肩膀,请不受任何观点影响,来一次从零开始的自研如何?也许,会发现一些令你自己震撼的研究成果的!

苗说提到“专业学者,对这些所谓的重大发现几乎没有反应,大多保持沉默,到这些网络平台浏览、参与的专业研究者也非常少。”专业研究者对于民间研究的态度,其实也正如民间研究对专业研究的态度,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别人往往就会如何看待你。

专业研究人士也一定也体会到了,抱着宽容民间研究,汲取其中精华的,能够取得思维、视野的全面拓宽,毕竟他们不是全知全能的;而对民间研究抱着成见的学者们,永远就走不出那一块偏狭的学术区域,也许穷尽他们一生,也没有多少人关注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专业理论。

连环画《宝黛初会》封面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肯屈身下就各档电视节目,就是因为他们在专业领域里很难得到更多的认同度,那儿不仅英才毕集,且个个孤高自许,通过高学历的教育,就更加对别人尤其是同龄人的理论“不屑一顾”了。

相对而言,以他们的身份来到民间,就更容易得到认同一样,因此但凡有名利心的,一个个争先恐后,电视节目录了一集又一集,一年又一年,长年不懈,东西南北四处飞,甚至大有荒废本职之嫌,还美其名曰“让学术走向民间”。

其实,往往听到友人说:专家学者见多了,常常见他们说的、做的不是他们专业领域里的事情,而自以为是万事皆通,指手划脚,往往落民间以笑柄。此说可为专业研究人士戒之。

更曾听有名牌大学学生说:我们有的教授都在讲理论、背书,其实一点自己实践也没有过……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不少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专业学者之难以逾越的弊端之一。何况,学术界的乱象也层出不穷,岂止民间?

刘旦宅绘红楼梦人物

苗说提到民间研究“学术含量实在太低,其作者大多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无论是文献资料的搜集、使用还是具体的论证过程,都存在太多问题,有些甚至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这样根本无法进行学术层面的对话,就是想对话也不知从何说起。”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甚至有草根也看不懂草根在说什么的现象。

但是,但是——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放低姿态,丰富一下自己的识见好吗?甚至论证逻辑混乱的文章也并不代表其灵感全无可取,抓住重点看几段,就足够了,给自己留下深入思考的空间。

苗说:“当然,业余爱好者也有做得不错,达到专业水平的,不过据笔者个人近些年来在网上的所知所见,不过区区几个人而已,这和业余爱好者成千上万的庞大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而就这你看得上眼的区区几个达到专业水准的爱好者的观点,你采纳了吗?没有,依然我行我素,目空一切。

民国香烟广告画《晴雯撕扇》

固然,苗说“希望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个人的学术素质和研究能力,弥补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备、缺少专业训练所造成的缺憾,达到和专业学者对话的水平,取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反而言之,有没有想到,如此之多“俗人”在热衷于研究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何尝不是一种幸事?

这是中华文化复兴之大幸!难道复兴传统中华文化只是学术圈的事吗?这是全民的任务!学术圈固然是主力军,但是不能用所谓的“学术门槛”扼止民间研究的发展与壮大。

你又何尝知道他们没有在这样的研究中提高与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至少,研究红著必得查阅资料吧,相关资料可能是低俗无趣、无任何意义的吗?不可能,因为红著的高度,决定了所有研究者的基本高度!

固然“一些业余爱好者自视甚高,动辄把专业研究者看成浪费国家科研经费的废物,喜欢自说自话,动不动就是重大发现,动不动就是推翻前人研究的所有成果,动不动就是主流学术怎么不行。”这肯定是有缺陷的,但既以主流人物自居,难道连这点包容心都没有吗?

在批驳民间学术研究的同时,是否反躬自省自己的研究成果真的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吗?真的能说服芸芸众生吗?甚至真的在学术界引起了共鸣、获得高度的认同感了吗?

皮影戏《红楼梦》

苗说还提到“(业余爱好者对于)主流学术到底是什么,至于以往的学术史如何、当下的研究动态如何,则更是一问三不知。事实上有些爱好者也没有兴趣知道,反正信口开河也不需要交税。”是的,这也许是爱好者不足的地方,然而,有没有想一想,为什么民间研究对主流学术不感兴趣?

原因在于,红学界长篇大套、光冕堂皇的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了吗?没有。结果,对于研红而言,往往是越研越多瓶颈,越描越黑,严重的弄得像慌脚鸡一般,把后人贴上的标签当作铁证,把后人写的诗当作作者原创,缺乏个人独立的观点,或一直在变着方儿复述前人的说法。

苗说提到“大多专业研究人士反倒比较低调,默默做自己的事情,至于网络上的学术研究怎么热闹,多数学人并不关心,更不愿意去进行争论。这也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是专业学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值得民间学者学习的。

而从苗说的“多次(发文)提到学术门槛”种种,反之可以证明他是位不甘寂寞,并不低调的专业研究人士,他也得为自己的专著做宣传啊,果不其然,他的《风起红楼》是十一年前出版的旧书,在浩如烟海的专业研红书中不知能占有多少分量,更别提在民间作品的加入下不过沧海一粟而已了。

《风起红楼》

并且,他小视民间的力量而想走高端路线,为他的专著成为学术界的畅销书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努力。或曰:他心想反戈一击,刺激刺激你们这些民间学者,让你们反而对我产生好奇心,买我的书看吧?

希望民间学者看了他的书后不会觉得:不过如此而已。真心祝福他—— 一个渴望自己的书能够打开销路的费尽苦心的专业研究人士。

当然,沉下心来深入钻研是对的,然而要在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否则只会越研越往牛角尖里钻。

民间研究的宣传与造势,种种夸张化的手法方式,正如苗说的“一边是业余时间的爱好,一边是受到专业训练、专门致力于此数年乃至数十年,前者无论是智商、知识或能力都并不比后者高,何以前者就可以很容易超过后者,后者就是被嘲笑的废物呢?不知道那些业余爱好者能说得清其中的道理否?”

大多只是为了个人的兴趣爱好,或研红“荷尔蒙”的激动心理或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希望大家共同为真象努力而已,并不代表智商等就比专业研究人士高,也许只是旁观者反而清罢了。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苗说更提到“拒绝学术门槛,不遵守学术规则,浪费自己的生命不也是一件让人感到惋惜的事情吗?”天哪,这说法还真是文理不通、走火走魔了吧?他觉得民间学者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可是相信所有的民间学者,都认为自己是在从事非常有意义、有文化意识的事呢,多少民间学者从研红中自学到了大量广博的知识,触动了多少活跃的灵感,各种形式的研红作品层出不穷,下至豆蔻少女上到耄耋老者,其研究成果往往比刻守死板学术法则的学术论著、文章更有趣味得多,也更多值得商確的内涵!

关于苗说的“为什么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所谓的研究,而不愿意掌握基本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呢?”这一句有道理,这可为民间研究爱好者所重视。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

但是,冗述一句:掌握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解决研究中的各种瓶颈,有再高的专业素养也只能作茧自缚,其研究能力刚好成了反比。

苗说最后提到:“你不按照牌理出牌,人家当然有权利不和你玩,对你的重大发现不予理睬。……有趣的是,不少业余爱好者一方面宣称看不起专业研究者,对其进行嘲笑、讽刺,一方面内心里又非常希望得到专业研究者的认可。如此矛盾奇特的心态和言行,想得到学界的认可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段话看似无可辨驳,仔细一想则大有毛病,这岂不恰恰证明了民间爱好者的综合素质比某些专业学者要高吗?至于他们的嘲笑与讽刺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并非否认专业学者的一切。

从爱好者对某些专业学者的讥讽也可以看出,他们正是与某些专业学者看他们一样的:恨铁不成钢。这种镜子效应相当有意思。

于是,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某些专业学者那边“呯”地把门关了,完全否定了业余爱好者,宁愿把自己闭塞在一个多年也研究不出一个所以然的小空间中,还洋洋自得如何专业、如何了不起;而民间爱好者却敞开大门欢迎专业学者指导、评点、甚至希望用他们的新发现、新观点为专业学者开辟一条正确研究方向的道路,希望专业学者用专业的眼光来继续深入研究,从而写出专业的论著,成为真正能够代表国家出征、为国争光的英雄队伍。

邮票《双玉读曲》

试问,这又有何矛盾可言呢!两者素质高低可见一般。

最后,希望某些完全认同苗说的专业学者,在提醒民间学者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同时,也反省一下自身的研究瓶颈吧。

国有专业学者是大幸,有业余爱好者也必不可少,就像众多层次不一的红著人物一样,一起建构、丰富了这部巨著,缺一不可。

感谢苗说,在下潜心研究多时,好久没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