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谈朝贡体系:历史上中国从未与另一国平等地交往过!
在世界历史上,欧洲由于小国林立发展出了相对平等的国际关系,虽然各国相互攻伐不断,但没有一国足够强大,可以把本国的意愿强加到他国。各国主权、法律平等是外交的基础,而在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中,因为朝贡体系的存在,中国从未长期地与另一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过,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
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古人妄自尊大,而是近代以前的中国从未遇到过与之匹敌的国家,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古代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要么来自西北,要么来自北方草原,他们在文化与人口上都相对弱势。中国古代的邻国主要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都滞后,中国的皇帝君临天下可以说是当时的自然法则。
朝贡体系便是古代中国与邻国睦邻友好的方式,邻国只要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进贡一些当地的土特产。皇帝因为高兴且好面子,就会赏赐使者一大批的财物,通常价值至少在贡品的十倍以上,也就是朝贡体系是赔钱的。邻国只要说点好话就能获得实惠,也乐于成为中国的藩国。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瓦刺派来朝贡的人数太多,明朝嫌弃他们贪得无厌,瓦刺将朝贡当成赚钱的方式。
不过与当今的美国不同,美国通过各种途径将美国式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但朝贡体系的中国从未做过。除了朝贡的财物,中国还会与藩国通商,分享自己先进的生产技术,必要时帮助藩国消灭敌人,藩国要做的仅仅是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满足皇帝“天朝上国”的虚荣心,进贡一些土特产。
朝贡体系的解体自然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出使乾隆皇帝时,清朝仍然打算以朝贡的礼仪接待他,双方争论的焦点自然是跪拜礼,马嘎尔尼最终无功而返。由于英国人长期在中国输出鸦片,双方爆发了鸦片战争,战败后的中国不得不在外交上做出让步,曾经以天朝自居,从此以后只能与列国相对平等的交往。
基辛格指出,在中国古代的史料记载中,外国使者觐见皇帝不是为了谈判,而是前来接受圣上的文明教化,中国的皇帝通常将四邻视之为蛮夷。古代素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之称,那么现在这些“蛮夷”去了哪里呢,多半是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中国对付蛮夷的办法相当有效,要么贿赂蛮夷,要么利用汉族的人口优势“稀释”、同化蛮夷。
假如中国不幸在战争中败给蛮夷,比如元朝与清朝,中国则会俯首称臣,并告诉统治者治理汉地必须实行汉法,间接汉化蛮夷。基辛格甚至引用贾谊提出笼络匈奴的“五饵”措施: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以上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一般是由落后的边缘文明逐渐发展壮大、逐鹿中原,东北一度成为龙兴之地,大量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女真、蒙古等部落发迹于此。但是在征服中原之后逐渐被“五饵”所腐化,甚至连他们的发迹之地也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征服者反被征服。
基辛格的种种观点可能与我们学到的历史相悖,但对有些事情的观点确实很透彻,庆幸基辛格的政治生涯只做到国务卿,否则真是不堪设想。不过这也是基辛格前后访问中国50多次的心得,当政时他未必有这么多高明的见解!他的观点未必正确,但也有必要了解一下,最后求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