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也能出才子
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一起共勉!
作者是一位一线语文老师,更是一位双胞胎儿子的妈妈。她喜欢阅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所以,不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角度,都有很丰富的经验。让我们认真听听她的观点,或许从中有所收获哦。
—— 繹同
近年来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寒门难出学子啦”。是呀,现在有一定条件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相当重视,不惜重金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相对也更容易占据着优秀教育资源。
前段时间,杭州一所民办小学26:1的录取比例,可见一斑。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一般家庭望尘莫及。
寒门如何出学子?其实有条使孩子成才最廉价的途径,那就是阅读。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训练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力。
国外有一位母亲,丈夫因病去世,她没有固定工作,靠做钟点工养活两个儿子,但这两个孩子不太懂事,在校成绩也不理想,让这位单身妈妈操碎了心。
她在给人做钟点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富人家的孩子经常阅读,而穷人家的孩子老是看电视。她幡然醒悟,立即引导自己的两个儿子与书交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渐渐爱上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两个男孩变得越来越懂事,学科成绩也渐渐提高。
智慧的母亲把他们引到了正确的道路上。若干年后,两个儿子都挺有出息:一个成了心理医生,一个成了外科大夫。
很多老师觉得:“不会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现在试卷考查的是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孩子必须练好内功,而阅读是能启动其他能力提升的第一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的千古名句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作用。吕叔湘也提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正确的模仿”其实就是阅读训练。
同为小学教师的一对姐妹,姐姐出口成章,讲起故事娓娓动听;妹妹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学功底相当深厚。我曾好奇地问起过她们小时候的阅读情况,得知她们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对孩子的学习比较重视。她们姐妹俩从小接触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也许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上早已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唉,想起自己幼时喜欢看书却无书可读,好生羡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大量阅读才能使一个人文思泉涌,永不陈腐。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比起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惊险刺激的手机游戏,书确实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尤其是还未尝到书本甜头的小孩子。
一款叫“吃鸡”的游戏,每隔三秒左右会产生一个兴奋点,如果获胜了,还会有一种巨大的满足感,难怪孩子总会上瘾,一打起来就没完没了,不知疲倦。
记得多年前班上一位学生问过我:“老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知识拍成电视给学生看,这样大家一定很喜欢的。”孩子的说法乍一听还有点道理,殊不知,阅读的作用哪会止于获得知识呢?在一行行文字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不知不觉提高了,而看电视只是被动接受,禁锢了人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中转移到课外书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家长是否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1、家有藏书
书籍在家庭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孩子的阅读硬环境,所以家中要有一些藏书,最好是无论走到家里的哪个角落,随处可见书本或报刊。
大多数家长只要孩子开口,什么书都会给他们买。但孩子自己挑的书往往良莠不齐,有的是低级趣味的漫画,有的是流行一时的网络小说。
有一次去绍兴听曹文轩的讲座,他说走进省城的图书馆与书店,那真是书的海洋啊,那么多的书,孩子看得过来吗?假如看差的书,还不如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看路边的小草和大树。
因此购书一定要会选择,选择经典的书,为人生打底子的书,不是什么书都往家里搬。尽可能选择最具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古今中外名著,也可参考老师推荐的书与“中小学新课标必读丛书”书目。
二、榜样示范
现在,学校的语文老师都很重视学生阅读,总在想方设法让孩子增加阅读量。但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两级分化较严重。差别产生的原因就在家庭,一个家长从不碰书本的家庭是很难让孩子自觉阅读的。
我班有位家长,自己酷爱阅读,经常在网上购买喜欢的书籍来看,女儿也不知不觉爱上了阅读,每学期的阅读量大得惊人。那些让同学们抓耳挠腮的阅读题,对她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作文几乎每次都是满分。
记得儿子五六岁时,我和他爸还要自学考试,考完大专考本科,临考前几周,我们总是挑灯夜读。有一次,我们正埋头复习,突然发现儿子也捧起一本厚厚的大字典,一本正经地看了起来,他的样子真让我忍俊不禁。虽然孩子一个字也不认识,却在认真模仿大人的行为。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家庭中所有的大人能静心阅读书报,营造一点读书的氛围,对孩子的熏陶作用远比简单的说教有效得多。
三、激发兴趣
犹太人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尝一尝书上蜂蜜的味道。让孩子懂得蜂蜜是甜的,书本也是甜的,在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热爱读书学习的烙印。家长除了自己捧起书,做好示范之外,还要设法引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
儿子小学三年级时,他爸爸在饭桌上讲起了故事:“那团白色的雪忽然动了起来,猎人觉得好生奇怪:咦,雪堆怎么会动呢?后来才知道那是狼爸爸全身滚上白雪,潜入村子,救小狼来了……”儿子听得瞪大了眼睛,他爸告诉儿子这是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第七只猎狗》中的故事。
从此以后,儿子渐渐喜欢上了动物小说,一连看了好多本。记得那一次,儿子感冒发烧没去上学,我下班回家,看到他正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狼王梦》呢。
当时两小子住同一间房,睡上下铺,每天最开心的时光是临睡前听我捧着书读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犹如春雨点点入土,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激发了他们对书本的兴趣。有一回我给他们读了几篇梅子涵的儿童文学作品,孩子听得不亦乐乎,第二天他们便把书拿去自己看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书本产生兴趣非常有利于孩子坚持阅读。对于十来岁的孩子,看完一本书也挺不容易,家长应及时肯定,可以把看过的书发到班级群,也可以鼓励孩子直接向语文老师汇报看过的书,语文老师肯定会为其点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了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孩子的阅读兴趣将会越来越浓。
“会阅读的孩子最有发展前途。”人生之路,阅读起步,只要坚持不懈,相信寒门照样能出才子。
进走看看,“有点绎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