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龙:山光如何照青苔?
自 由
他说,从古至今,习二王者众,但能入晋人格者却寥若晨星。在沈克龙看来,学古不是表面上的“似古”,而是在“与古为徒”之上,在重构新的图式中独抒性灵,“王羲之之后,那么多都是二王一路,一直写到当代,还是二王,你说什么像二王,不像二王的更能像二王”。
《碑》
“复照青苔”展作品现场
这些年,他外师造化,立于天地之间,反复抵达内心自由之境。在他看来,艺术就是一个参照,可以王铎,可以王羲之,可以碑,可以帖,可以隶,可以篆,“字背后有深意,在哪里,书法是精神,它在干什么,就是这么回事”。
痕 迹 与 废 墟
以这样的图式创作了几件较大的画之后,他仍觉得有一些空。就在这个时候,福州有许多软木画厂倒闭了,大量软木画被扔在那里。在沈克龙眼中,这些被丢弃的软木画就好似古建筑群,是过去,是具象的“传统”,“以前的,剩下的,残留的,不经意间留下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存留的历史信息,包括软木画的一根树枝,抑或亭台楼阁,它都有这样的一个概念”。
素色大漆层层髹涂又若有若无地混杂其他元素,幽深疏野,像一场隐秘的宏大叙事,有一种重重叠叠的历史感。那些古老的文明最终都随着时间归于沉寂,留下的,就好像《空山》一样,是碎片,是记忆,是空白。
《空山》系列作品
在沈克龙看来,画中麻布、纸和大漆叠加交错的感觉又好像我们的情绪。情绪因心念而起,有的纷纭错杂不可名状。它生灭无常,如幻似真,是个体生命体验的留痕,也是时代和历史的投影,“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东西是清代的,实则是明代的,可清代和明代一差也是好几百年,我们的历史好像也是一种文化的情绪,有的时候搞不清楚,它混在一块儿”。
《空山》系列作品局部
观 照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是古人闲散时的写照,相形之下,当代人的世界未免有些偏狭。
看古画的过程亦是和古人对话的过程,或许暂时跳出浮杂的当代生活,拭去心尘,就能感受到宋人山水里幽谷一泓清泉的凉意。这点凉意能够温暖我们当代人的情绪。
传统好像一面古镜,我们在镜中看到了更真实的自己。“复照青苔”更是对传统的回向,是古今之间的观照,它借由王维的诗回溯东方诗性精神,是萧散迷人的诗境呈现。
不过,这样的诗境于我们而言竟有些遥远,我们的生活和诗境之间好像横亘着一道深渊,“这样的情境可能是我们现在人很难遇到的”。
“你还能偶然间有复照青苔那样的相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