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孤山】早期社员:来楚生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今辟专栏“寻味孤山”, 时间轴以光绪甲辰创社至2003年百年华诞,有重点地介绍西泠人物、收藏、旧事,以此缅怀前辈先贤,表彰懿行美德,激励我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早期社员

来楚生

(1904-1975) 

原名稷勋,字楚生,以字行。别号甚多,有然犀、一枝、非叶、安处先生、木人、楚凫、负翁等。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等。浙江萧山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生于武昌,属古之楚地,故字楚生。晚年喜署初生与初升。从音来说,均与楚生相谐。从义来说,寓弃旧出新及旭日东升,艺无止境之意。

注:生卒年摘自《近代印人传》


来氏伉俪情深。夫人去世后,自感半生不得志,辜负了妻子的深情与期望,常生负欠之感,故以负翁为号。至于凫,只是负的谐音而已。来氏丧偶三年后,曾以悲痛的心情刻了一方“后悲庵主”的印,以寄自己的悲思。悲庵为赵之谦之号,也因丧偶而取名。来印的边款中并称:“中年丧偶于乱世,吾与悲庵有同感,因以名室。”因为是乱世,所以边款诗中又有“人亡家毁国难深,流离颠沛心欲焚”句。可见,他是小则悲妻之死亡,大则悲国之灾难也明矣。

浙之萧山处山阴道上,对文学艺术之研究蔚成乡风。来氏是萧山大族。来楚生虽生于武昌,少时即归里读小学。受环境熏陶,功课之余爱文学、书画与篆刻。稍长,来杭州就读于宗文中学。杭州为西泠印社所在地,金石书画之风甚炽,他这方面的爱好自然更加滋长了。中学毕业后,家庭欲使他进北京大学习法律,因祖父逝世而未果,遂得依他自己的意愿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其间,曾跟当时的金石书画家金拱北(城)学过一阵子。

在上海美专时,潘天寿是他的老师。因为同属浙江人,所以关系自较一般人为密切。毕业后,回杭州居住。未几,潘氏亦来西湖艺专任教,他遂得经常取得潘氏的指导,在绘画、书法、篆刻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其时,曾与同道组织莼社开展艺术活动。抗战期间,举家往沪,以鬻艺自赡。因为来氏是个无名的画家,又不善交际,生计未免艰难。多承同里唐云之助,才逐渐打开局面。后来,先后执教于母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生活才基本安定下来。

尝与同道组织东南书画社,定期雅集,研究艺事。1946年在沪上之中国画苑举行画展,颇获好评。自此,“书画篆刻三绝”的美誉鹊噪而起。建国后,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又为西泠印社社员及上海美协理事。

来楚生虽非狂狷之人,但秉性孤耿,沉默寡言,不喜与世俗之人酬应,居恒兀兀于艺事。缘此,举凡金石书画之类皆有很高水平,且皆有个人风格,为世所重。三者之中,尤以印称第一,画次之。

来楚生刻 力争上游 鼓足干劲

西泠印社藏

据《民国篆刻艺术》(孙洵著):来氏是个创作意识很强的篆刻家,印上追求豪放、雄悍的个性表现。40年代曾究心于盘曲特多的殳篆,后来放弃,以其不合个性故也。古玺与汉印,那就不必说了。来楚生所处的时代,吴昌硕早已光焰烛天。来氏是一位无明显师承的篆刻家,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吴氏的影响。他是浙江人,200年前的浙派印学当然是深入研究过的。这两方面,在来氏的印作中都能找到明显的痕迹。来氏强调个性,追求自己之面目,所以在众多学养的混合消化以后,他所刻意经营的是他独有的印风。总的来说,苍茫、浑朴、豪迈、清奇八字足以当之。如从三法论之,其字法之舒展自然,章法之疏密节奏,刀法之大刀阔斧,皆有戛戛独造之处。

来氏是个大画家,作为绘画入印的肖形印更属一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妙作。据《民国篆刻艺术》:他的肖形印起步于30年代,早期作品如“汉宝(猪)”,略有拘谨的味道。至40年代,渐趋于概括、高古一路。以简约而富生命力的线条来肖形,虽其形稍欠而神韵则喷薄而出。尤其佛像与人物的肖形印,他从汉画像石与敦煌壁画中汲取其肃穆、生动的形神,用苍茫的刀法来表达之。其内容从入世到出世,从古代到今日,无不充满了诗意。例如:所作《农家乐》印,直似为王维名作《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配画;而《老奶奶手扶拐杖上民校》,原从民歌里来:“天黑鸟飞高,老奶奶手扶拐杖上民校。路上碰见青年小阿苗,把他吓了一大跳。”

无论是文字印或肖形印,对于方寸之间整个画面的设计,以及局部的处理,均流露出一种由朱与白、文与空所构成的韵律感,不亚于抑扬顿挫的音乐。陈振濂在《近现代篆刻史》中认为:“他的一手厚拙而锋锐的篆刻,无论在线条展开与空间配置方面,都是并世无双的。来楚生在篆刻中能有如此高迈的造诣,显然应该得力于他的工书善画的视觉造型能力,并且也应该与他有着极好的对线条的悟性与随机应变的把握能力有关。”

对来氏印作评价最高者,要推钱君匋。他认为:“来氏刻印,70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注:熙载、昌硕)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20世纪70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

来楚生刻 关山阵阵苍

西泠印社藏

单晓天与张用博曾在上海《书法研究》上连载关于来楚生篆刻艺术的研究,关于刀法曾总结为如下几点:

①冲切混用:喜用冲刀,但不是简单的单刀,而每辅以切刀,或补以敲击。有时还转换刀刃的方向,使线条的两边都有光有毛,故能富于变化。所以,其印既有冲刀之痛快流畅,又兼古印之苍茫浑厚。

②向线落刀:即与习惯之落刀法相反,实际上是二次冲刀的反向重叠。这种刻法,可流露出自然的斑驳效果。

③深浅问题:历史上,钱叔盖与吴昌硕常刻得较浅,有一种苍茫的效果。来氏亦颇用浅刻,遇到重要线条,再补几下深刀,以避免模糊不清。

关于来楚生的印学著作,最早在1944年即辑自刻印成《楚生印稿》;1948年,出版《来楚生印存》二册;1949年,邓散木曾题《然犀室肖形印存》;1980年,《现代篆刻选辑(二)》中收有来楚生;1985年,出版《来楚生印存》一册。

有关理论著作,有《然犀室印学心印》一种。该书论及印面、边栏、疏密、线条、深浅、章法、刀法、逼边、款识、选刀、品式、择石、停匀等十三则,共2千多字。其论虽不讲究体系,皆择有自己心得者述之。今举《疏密》为例:“印文笔画均匀,余所最畏。盖文字本体,无虚实、疏密之致,全恃人为以布成之耳。疏处愈疏,密处更密,此秦汉人布局要诀。随文字笔画之繁简,而不挪移取巧以求其匀称,此所以舒展自如,落落大雅也。否则,挪移以求匀称,屈曲以图满实,味同嚼蜡。”

来楚生之画,以花鸟翎毛为主。讲求笔墨情趣,形神兼备,设色清新,格调隽逸。即一鸟一鱼,一花一虫,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及北京荣宝斋,均有《来楚生画集》出版。荣宝斋并分蔬果杂画及写意花鸟两部分,均由童衍方供稿并撰序,后于1955年出版。

来楚生之书法,无体不佳。篆书多作石鼓、金文,略参缶庐笔意。隶书从汉碑(《石门颂》《张迁碑》等)入手,参以汉简风韵,端整中透着灵动。行草从倪元璐、黄道周出入而自出机杼,跌宕纵横、意趣潇洒。陈祖范以《笔落风雨,韵流金石》为题来介绍来楚生,其中来氏的书法可用其自刻的三方印来作总结:“浑脱舞”(公孙大娘故事)、“取意任无弦”“支离错落天真”,并称“这正是君子自道其所得”。

本文摘录自《西泠印社志稿》、林乾良著《西泠群星》

责任编辑:高佳晨、何涛(实习)


(0)

相关推荐

  • 海上问道 丹心与共—董扬、郑朝阳书画篆刻捐赠展开幕

    2021年8月8日,"海上问道.丹心与共"董扬.郑朝阳书画篆刻捐赠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韩天衡先生与董扬.郑朝阳交流中 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篆刻院名誉院长韩天衡先生,西泠印社 ...

  • 沈颖丽 | 澄怀孤山 观道西泠

    刘 慧 令人妒忌!她从少女时代即跨进西泠印社门槛,跟随名家大师研习书法篆刻,数十载春花秋月飘逸,刻得一手精妙别致的古玺印. 令人艳羡!她从花样年华直到荣誉退休,都在孤山上的西泠印社度过.数十载春去冬来 ...

  • “粟水孤山”西泠印社黑龙江籍社员五人联展作品欣赏(一)

    编者按: 西泠印社自创社伊始,即对各类文物遗存博采兼收,以资考古.历经百余年,社藏集腋成裘,其中社员自愿捐赠.社团定向购藏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无偿捐献,是印社藏品的三大主要来源.正是有赖于海内外印人.同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高络园

    输 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葛书徵

    输 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王禔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大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韩登安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吴朴堂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方介堪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近代社员:邹梦禅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中期社员:潘天寿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寻味孤山】中期社员:马公愚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