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国家宝藏》节目都弄错了,给你看古代突厥人真正的模样
總第003號 文章/插圖:高原牧人
突厥系列文章之三
突厥这个古代民族与中国渊源颇深。每个中国人从小在学校里就会学习到和突厥相关的历史,成长过程中看各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时也经常看到和突厥相关的内容。但是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古代突厥人的真正模样的,因为历史书里是抽象的描写,而影视剧里的突厥人形象也基本是错误的。
影视剧和电视节目中的突厥人形象
目前中国影视剧制作水准普遍不高,各个剧组的服化道相关工作人员基本不做历史考据,所以片子里所展现出来的诸多细节均不符合史实。这里就先给大家展示一下历史剧集里塑造的突厥人形象。
电视剧《贞观之治》里的突厥使者
上图为电视剧《贞观之治》里突厥使者的造型。披头散发,穿着宽大的有毛绒内衬的袍子,右臂的袖子脱掉了,只套进了左臂。这完全就是当代藏族的藏袍穿法,很明显根本不符合历史上突厥人的造型,是电视剧美术服装工作人员想当然的创作。
电视剧《贞观之治》里的突厥传令兵
上图为电视剧《贞观之治》里突厥传令兵的造型,戴着一顶翻皮帽子,这其实是建立金朝的女真人的典型装束,而不是突厥人的。我们来看看金代的绘画便能知晓。
在吉林省博物馆藏有一幅金代画家张瑀的作品《文姬归汉图》,描绘的是曹操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中原的故事。张瑀生活的金代距离曹操生活的三国时代已经有一千年的距离,他自然不知道匈奴人是什么打扮,所以完全是以自己所熟悉的女真人形象来描绘匈奴人的。
《文姬归汉图》中戴着翻皮帽子的人物:典型的女真人打扮
另外一部电视剧《贞观长歌》里的突厥人也是披头散发和女真翻皮帽这两种造型。
《贞观长歌》里披头散发的突厥人
《贞观长歌》里的突厥可汗完全是一副女真人的打扮
《国家宝藏》是央视前不久推出的一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水准电视节目,但是制作如此考究的节目居然也并没有把符合史实的突厥人形象展示出来。
在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主题的第六期,节目里有一出演绎唐代高昌国“伏羲女娲图”的舞台剧。剧中共有三个人物,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和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扮演的守墓人。小女孩很明显是汉人,小男孩穿翻领胡服,名叫阿史德。这个阿史德是典型的突厥姓氏,而守墓人的整体造型和小男孩一样,所以他们两个都是突厥人。
《国家宝藏》第二季第六期中的两个突厥人
该剧中这两个突厥人的形象也是批头散发,并不符合史实。
中国古籍中对突厥人外貌的描述
隋文帝后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与招抚,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已经臣服,同时还有铁勒、契丹等部向隋要求内附,隋朝将他们统统置于由朝廷支持的东突厥启民可汗的管辖之下。
大业二年(606年)启民可汗以臣属身份入东都洛阳朝觐,中原的富足和强盛让来自草原的启民可汗大开眼界乐不思蜀,他两次向大隋皇帝“请袭冠冕”,也就是要求移风易俗,让突厥人改穿汉装进行全面汉化的意思。可惜隋炀帝拒绝了启民可汗的请求。
对于此事《隋书·礼仪》记载了隋炀帝的原话:“昔汉制初成,方知天子之贵。今衣冠大备,足致单于解辫……”后一句话翻译为白话文就是:如今中原的衣冠制度已经大大完备,足以让游牧民族的首领解掉辫子。
玄奘在《大唐三藏法师传》中描写了自己在西域看到了突厥人样貌:“(突厥)达官二百余人皆锦袍辫发围绕(可汗)左右”。
以上两段文献记载向我们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突厥人是辫发的。
中外出土文物中的突厥人形象
得益于近代以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让我们能够见到突厥人的真正模样。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境内发掘了大量从北朝到隋代的西域粟特贵族墓葬,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浮雕艺术品。这些浮雕中除了粟特人,还有不少的突厥人造型。
日本MIHO美术馆藏北朝粟特墓葬浮雕,左侧骑马人为辫发的突厥人
日本MIHO美术馆藏北朝粟特墓葬浮雕,最下方骑马人为辫发突厥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粟特人的祖居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出土了好几座隋唐时期的古城,考古学者在这些古城中发现了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非常精美,同样描绘了不少突厥人的形象。
乌兹别克斯坦粟特古城遗址壁画中的辫发突厥人(左:壁画原图,右:复原线图)
为什么在中原和西域粟特人的浮雕和壁画中大量出现了突厥人?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因为在那个时期西域大片土地时处于突厥控制之下的。突厥人是丝绸之路上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西域粟特人如果想顺利地来往中原和西域进行商业贸易,那就必须获得突厥人给与的安全保障。而另外一方面突厥人也乐于与粟特人结成某种性质的同盟关系。通过粟特人的商队,突厥人可以获得丝绸、瓷器、金银器、珠宝、香料等各种珍稀货物。
在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出土了十四国蕃君长石像,这其中有臣服于唐朝的突厥可汗雕像,虽然其头部已经遗失,但是石像背后的辫发完好保留。
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出土的突厥可汗雕像,辫发清晰可见
这个雕像让我们对突厥人的辫发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背后垂5根长辫,发辫下部用长方形饰片夹住,辫稍从5个圆孔中穿出。
在突厥人曾经生活过的地区包括新疆、内蒙以及外蒙,这些地区至今保留有大量的突厥人当年雕刻的石像,这些石像被称为突厥石人。突厥石人同样有辫发的特征。
新疆昭苏草原的突厥石人脑后有多条发辫
突厥人形象的复原
考古工作者依据众多出土文物,绘制了下面这张突厥人的形象复原图:
很明显,辫发是突厥人最大的特征,不过此辫发和清朝满洲人的辫发有很大区别。满洲人是剃掉前半部的头发,只留一根粗辫子。而突厥人则不剃头,蓄留全发,在脑后编成数根辫子,这种发型被称为索头。
突厥人穿翻领胡服,腰间系着叫做蹀躞带的腰带。蹀躞带可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如带弓、箭囊、刀、火石之类。脚上则穿皮靴。
这里要指出的是翻领胡服和蹀躞带并不是突厥人所独有的,唐朝人同样穿戴。唐人不仅爱穿翻领胡服,而且将蹀躞带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
着翻领胡服系蹀躞带的唐朝仕女(绘制:燕王WF)
不过就外形上突厥人还有一个唐人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男子也佩戴各种金银首饰。例如突厥男人通常右耳穿孔佩戴耳环。
突厥人的服装与饰品展示图
今天和突厥人发型最为接近的就是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发。
维吾尔族姑娘的发型酷似突厥人的辫发
所以如果一个突厥糙汉子穿越到今天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除了突厥人辫发以外,隋唐时期在中原同样有人辫发,下一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