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穴位,治百病!第三个尤为重要
方法/步骤1:
1.大椎穴
位置: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能摸到的第一个突出的下面)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功效: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强身健体。
方法/步骤2:
2.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脐上4寸。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体质等功效。
方法/步骤3:
3.神阕穴、气海穴、关元灸(保健要穴)
位置:神阕穴在腹部,肚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功效: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方法/步骤4:
4.足三里灸(最常见的保健要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功效:调理脾胃,助消化,补虚弱。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意思就是三十岁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气血不能上攻头,不头晕。三十岁以后需要经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
方法/步骤5:
5.三阴交穴
位置: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等功效。
注意事项
1.灸前和灸后都要喝一杯温热的水。
2.要专心灸,注意防火。特别是不能一不留神烫伤自己。也不要把衣服等烧着了。
3.注意保暖和防暑。不能一边灸一遍对着空调电扇吹,也不要太封闭了,夏天太热,防止中暑。但是绝对不能当风。
4.灸完半小时到1个小时不要立即洗澡,不要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