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6

这一篇,我们继续讲后面的内容,照例先看条文:

八、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我们一开始讲太阳病的时候,就解释了太阳病头痛的症状,因为外邪束于体表,内部阳气被堵塞在里面,内外交互的联系被阻断,那么阳气就会往上冲,他需要找一个出路,于是气血往头上跑。

这是一种能量向外的象,那么多的气血集中到头部,得不到舒张时,头部就会痛。在中医里面,痛往往来自压力,压力一减,一舒张,痛立马大减。

这里说七日左右,病会自己好,是因为太阳经已经传完了,而且身体气血足,外邪不会往里传。

如果感觉病要传经,我们针足阳明,也就是可以针足阳明本穴(足三里),这样病邪就不会传阳明了。

在临床上看,一般六七天的时候是个紧要关头,气血足的一般会自己好,气血差些,脾胃不好的人,往往会往里传。

这种太阳病要往里传变,在临床上看,通常没有固定的方向,要么传阳明(传里),要么传少阳(半表半里)等,都是应机传变。

因此,传变无定向,我们随证治之。而且,病传变到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同的症状反映出来,我们应机随证而治。

九、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未上。

这个巳时到未时,是早上9点到下午15点,这个时间段,人的阳气正旺。人的卫气昼行于阳,身体借天时之助,能更好地驱除表邪,因为这个时间段,太阳病容易好。

十、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这里主要是说太阳中风,在表之病已解,但病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太舒服的感觉,感觉还有些余证。

这种情况,我们建议病人不用再去吃药,一般十二天就会自然好,当然这里的十二天也是约略之词。

十一、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一条文,在临床辩证时非常重要,如何分辨“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一条就专门讲了辩证的方法。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讲的就是真寒假热。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外表虽然壮热,但往往病人感觉非常冷,即使是在盛夏,病人都要穿比较多的衣服,甚至还要盖很厚的被子,如此病人还觉得冷。

这种外热内寒的伤寒病,有时候病人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彷佛浸在冷水里一般,冷透了的感觉!

另外,这种大寒大热的病人,要特别留意他胸腹一带有没有不舒服,以此来判断病有变有传变,若胸腹一带没有不舒服,就表示病还是在表,没有传里。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是真热假寒。病人身体外面摸上去虽然比较冷,但病人却喜欢吹风,而且哪怕是冬天,病人都不想穿很多衣服,这是真实有里热了。

这种外寒内热,阴阳不调的情况,往往是内有痰结,或者其他湿邪,把里热阻遏,内外不通透,阳气不得外出而出现体寒,这种病要以“大渴喜冷饮,怕热喜寒”为辩证要点。

实热里结者,我们选用承气汤来攻下;烦渴里热未结实者,我们选用人参白虎汤,也可以再加上清凉解渴之品,比如玉竹、天花粉、麦冬等。

十二、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这一条讲太阳中风的症状和治疗。太阳中风在前面已经介绍了,也讲了它的一些症状,那么在这里他继续深入讲中风的症状和治疗。

首先我们看“阳浮而阴弱”,这讲的什么意思?

讲到浮,又讲弱,那基本上是在说脉了,因此这里是说“阳脉浮,阴脉弱”,在前面我们讲了脉的阴阳有好几种,那么这里是说的哪种呢?

这里说的是内外之脉,“阳浮而阴弱”就是说在外轻轻摸脉,能感觉到脉浮出来,用手指轻轻触碰皮表,就能感觉到脉;而重按内取病人的脉,感觉到脉比较弱,不经按,弱而无力的感觉。

所以这里说的是外取病人的脉(阳脉),感到脉浮起来;而内(沉)取病人的脉(阴脉),就是重按到里面,感觉到脉弱而无力。

然后,他就对出现这种脉进行了解释,“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热自发:我们讲温病的时候有讲到,脉浮还说明身体有热往外冲击,这里就是说有热往外发散。

汗自出:沉取之脉弱而无力,说明病人阳气虚,因为汗不断地往外流,从而伤了病人的阳气(指津液,脉管外气化的精华物质)。

我们再看后面“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在前面,一开始的时候,仲圣只是粗略地讲,太阳中风有“恶寒、恶风、发热”,没有详细地描述。

而在这里,仲圣详细地形容,中风“恶寒、恶风、发热”是个什么样子。

“啬啬恶寒”,形容人怕寒时收缩身体的样子,还带有哆嗦的感觉。

“淅淅恶风”,这个“淅淅”原意形容风声,这里形容病人对风非常敏感,有一点风都能感觉到,非常怕风。

“翕翕发热”,这个翕有合的意思,在这里形容病人的发热,有一种闭合的感觉,有点点闷,微热弥漫全身。

最后看“鼻鸣干呕”,这是因为外邪束缚肌表,内外不通透,气不得旁达,那么它就夹带着水气,往头上冲,以致会出现干呕,水气还会堵住鼻子,以致出现流鼻涕,鼻鸣,呼不出气的症状。

那么这种太阳中风的病,仲景先师就用桂枝汤来治疗,关于桂枝汤的讲解,我们留到下一篇再继续,这一篇就先讲到这里了。

(0)

相关推荐

  • 病例分析(二十)

    2016年夏,男,10岁,初起喉咙痛,然后高烧40度左右,不口渴,恶寒甚,无汗,脉浮数,舌淡苔少水滑. 这个病例是温病,还是伤寒呢? 恶寒甚,为伤寒. 舌淡苔少水滑,为伤寒. 脉浮数为伤寒. 故此病例 ...

  • 《伤寒论》试解No.134

    134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4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3期 第10条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解字已解.家字.了字也解了. 湿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寒家,表解而不了了 ...

  • 刘方柏:一文学透《伤寒论》的53种发热

    学习名医经验,领名医著作书籍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发热的水平往往最能看出一个医生扎实的基本功,而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了发热的多种治疗方法,而各种表现的病机.治疗.预后转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9

    这一篇文章,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后面的内容,照例先看条文: 十六.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8

    上一篇,我们比较细致地讲解了桂枝汤,等我们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会找些相关医案来讲解一下. 那么这一篇,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后面的内容,照例先看条文: 十三.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7

    这一篇,我们专门讲桂枝汤,尽量讲详细,照例先看条文和相关内容: 十二.太阳中风,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5

    上一篇讲了什么是温病,以及温病的一些症状,还有温病跟太阳病的区别.这篇我们接着往下讲后面的内容. 先看条文 七.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4

    上一篇讲了太阳伤寒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伤寒要往里传的一些临床症状.这篇我们接着讲后面的内容. 先看条文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条跟上一条文有些类似,同样这里的二三日,这个&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3

    这一篇,我们继续讲太阳病篇的内容.上一篇讲了太阳中风,我们接着讲太阳伤寒. 我们先看条文内容: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同样的,条文开始就说了是太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篇2

    上一篇我们讲了太阳病的总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篇我们继续讲下一个条文. 我们先来看条文内容: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条文一开始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篇1

    这一篇,我们开始讲<伤寒论>里面的内容.我们尽量按顺序讲,然后其中会穿插讲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尽量让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牢固的读者能看懂. 太阳病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我们在<人为什么 ...

  • 郝万山讲《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火逆证

    下面我们谈火逆证.火是指的火疗,逆是指的错误,火逆证就是错误用了火疗而导致的变证或者坏病,变是变化的变. 火疗都包括哪些方法呢?我在讲第6 条的时候曾经谈到过,包括火针.火灸.火熏.火熨.我在讲第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