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千北沟三探北沿头

谷歌突然上不去,不作地图了。

11月14日,为保证时间,天一亮便赶到张坊。7:20,车停南沿头沟岔口附近。

还能开几十米,但不好掉头。天气预报多云,实际小雨。
7:24,南沿头沟岔口

算上白草尖,这是四探北沿头
东(右)侧,南沿头沟口,今天要从南沿头出来。

先沿千北沟主沟,去北沿头

一路有些湿滑,但草木落叶殆尽。
8:05,便到北沿头沟口

沟口东侧绕上。

那处巨石,有人工垫铺的石阶。

8:25,那处干瀑,今天有足够的时间找到北沿头主路。上文自右侧上行,是条放羊小道。

沟西不远就是泥石流段,仔细辨认东侧沟边。
咦,那是台阶吗?

台阶,不过5、6级,上部荒草略显路迹。这是主路口
不是俺笨,10月6日野草茂盛,难以辨认。现在草叶干枯了,便显现出来。

回头看干瀑,不过相距2、30米。上次多走几步,应该能看到这处台阶。

登上草坡,北侧还有支路上来。

沿坡东上,虽然覆盖着树叶,但道路明显低于两侧几公分。前面垒石是转弯护阶。

路转左而上。前面山头,便是上文登上的第一个红叶山头。

山头崖角,道分上下,选择上行。左侧为东坡第三条支沟

崖台小道,有点危险。下道在台下,估计绕行到左侧沟台。
远处尖崖,高高耸起。前文称东崖,现在看来,称中崖更合适。

这段危险,损坏过,很窄,下雨有些滑。

前行,到沟底左转。

陡处存留一截铺石古道,1米多宽。没错,这是北沿头主路

沟端是那处方崖南沿头环路方崖顶部。前文自崖下横切。

横切左侧小山脊。

8:46,小山脊,正对之前走过的西梁鞍部,将东坡第三条支沟再分成两沟。
这么容易上来。可惜了上次攀爬左侧山梁,辛苦了1个多小时。

主路沿山脊而上,岩块坎坷,嶙峋陡峭。

回望,路挺长。

全景。右侧方崖,左侧中崖北岩

9:13,接近梯田高度。

9:20,主路环路相汇,南去南沿头

这里看北岩石窟最为清楚。中脊如同卧兽,北岩是兽首,石窟是眼睛。
此外,底部有些洞台,曾为2、3个羊圈,可能住过人,没有特殊发现。

拉近石窟,可清晰看到人工垒石,东窟被荆条挡住。

沿梯田小道,轻易可到中崖崖顶。

9:37,雨基本停了。中崖崖顶,天然观景台。

俯瞰脚下,众脊如龙,齐探沟中。
右侧为北沿头主沟,左侧小脊上来主路

辨识前两次探寻路线,也都是曾经的小道,却非主路,异常艰难。

一探走西坡,很陡,环路就在上面,就是上不去。

不得不从最危险的纵沟窄台跨过。

看不见沟底的高瀑,攀上黄叶树下的崖缝

东侧上来容易。看不见南沿头垭口

北沿头全貌。左侧主沟,右侧梯田明代,这一片建过寺院,估计石窟石屋为主。
可惜见不到碑刻文字,不知曾经的布局和规模。

北岩半腰石窟被荆条遮挡住,这个角度看不出来。


石窟见上文,去看僧人墓塔

对岸石塘羊圈,感觉也曾是佛窟,但没有发现遗存。这么偏远的地方,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吧?

崖边挑台,可见西坡小径那处最危险处。

对面崖缝,上面羊圈石屋。

有小径向北绕下,雨后湿滑,不冒险了。

龙潭石塘前,蝎子草干枯,露出一片给羊喂盐的“餐桌”。

北沿头现存两座石屋,这是一座。

磨盘上多了件铸铁片,一个多月里,有人来过。按形状应该是古钟残片。

塘底龙潭,前后村民一致称呼。

这是明代僧人开凿的蓄水池。

旁边水源。

主沟墓塔就在沟边坡台。可惜前两次匆匆而过。

羊圈石塘对称,放置过佛像

上行乱石。

圆形石片,应该是个件残片。

10:05,坡顶崖角,那座墓塔

南侧存留两个相轮

这是一座覆钵塔,造型与庙坨天生院塔类似,体量略高。
不同的是,下部六角须弥座眼光门贯通。盗挖地宫,损坏了塔座。

塔体西侧。

北侧一坑,应该有过另一座墓塔,盗挖地宫后残留。

沟东崖角有两洞,过去看看。

主沟北上,乱石翻滚。10月4日,自白草尖探至右侧崖顶,上去估计得北绕一圈。

回看墓塔,为什么选这里?

西洞不深,东为浅塘。
北沿头石塘多,怎么形成?

西洞曾长期流水,沉淀出优美的水田造型。可惜全是羊粪。

原路返回。感觉中脊突出岩体,相对南岩北岩北沿头由此得名。

10:45,过梯田,沿方崖环路南沿头
这段路还未走过。转角孤石像座人像,称北沿头之神吧,至少比白石山太行之神站的高。

正面镂空。

回望北沿头中脊如兽,石窟是眼睛。

转角南侧是个凌空羊圈,遥对主沟岔口。

环路东转,去南沿头垭口

这是卫星地图可见的东部梯田,北侧危崖高耸。
环路在前面分岔。

应走上路,过崖脚陡坡,去垭口。没注意走了下路

回看,崖台陡坡上的梯田。

下面是北沿头东坡第二条支沟。应该能从那道干瀑上来,就是过于艰险。

下路水平绕进右侧林中,不得不爬密林陡坡,去崖脚上路

崖脚挺陡,好在不长。

下望。

前面就是垭口,怎么像个斜缝?

11:15,垭口朝东挺正,两侧陡崖。


南沿头就在下面,可路却分出了南北。

北侧可上梁脊。

南侧危崖高耸。

南侧崖下观察:脚下就是南沿头西沟,10月1日由对面突岩下到沟中。下去的路应该走北侧崖下

选择北侧下行。

不想小径离散,尽量靠北走。

选择错误,这是放羊小路,下行很难。应该走中,却懒得修正了。

强行硬下,找到主路

切向一条小山脊。

回望垭口,南北下来都行,南侧路迹更明确些。

小山脊下对南沿头西沟,不敢下去。

曾从那块突岩下沟,知道脚下陡峭。

小路北切,前面小山头下也有路右转。

爬上小山头观察,这是另条小山脊。

南沿头西沟在不远处汇入南沟

南岩头西路继续北延,还要走北侧山脊。

路在北侧山脊下。

从小山头西侧北下。

北沿头环路这么窄,难怪从上下角度及卫星地图都看不出来。

已是第三条小山脊,距那块突岩远了。

向北切下,新挂红布条,近期有驴友走过。第四条小山脊紧邻。
沟东侧有一洞,顶端是白草尖走过的大岭垭口

第五条小山脊有路直上,能到那个弃村下的石屋

西转陡下。

12:07,来到南沿头西沟沟底。

跨沟南绕。
自10月1日南沿头之行,就想着北沿头如何连通,原来是这样。

西沟北上,去看看那个洞。

几分钟便到。洞前有过石屋,已经坍塌。

有路迹继续上行。

洞挺高,但不深,曾出水,有块干枯的钟乳石。

沿沟东,南去南沿头

一处挑台,距突岩有段距离。下面沟陡林密,难以走通。

观察西侧走过路:看不见垭口,只见三、四、五小山脊,第五山脊爬上小道明显。

向东陡下。

再陡上。

一条小梁。

东转南沿头西侧的一条支沟。

支沟挺宽挺深,有没有上大岭白草尖的路?

南上,回望支沟,白草尖垭口能下来吗?

前行,12:37,便是10月1日下西沟的小梁。

突岩仅露顶部。

西侧正对北沿头垭口,高高在上。走过的小山脊一目了然。
下来用了1个多小时,上去至少2小时吧?

东转南绕。

转弯处,那个水泉

南沿头西侧梯田。

再看一眼垭口,太陡,不可能直接下来。
脚下有个羊圈,北侧是下沟突岩

西沟南去,汇入南沿头主沟,距千北沟不远。高处庙坨

东去南岩

上面有无去白草尖的路?

南岩顶。

北峰全景。

惦记着南沿头这片羊圈石塘,总觉得上面应该有过庙宇建筑。树叶已落,三层如楼。
特别三层方孔,会有什么?上次路滑,没能上去。

上去陡滑。西侧高处岩缝,谁垒的石墙?现在羊都上不去。

羊粪已干,很滑。

二层一排圆形塘窝。三层方孔前有垒石,可没办法爬上。

二层中部,果然一段残墙,曾有房屋

残墙东侧。曾住过人,因塌方废弃了?后来成了羊圈。

南沿头全景。这一带半腰崖台,比北沿头宽得多。

返回下层大石塘

塘下全景。明代《重修十方禅院》碑还在东侧。

13:08,下沟。

下行陡滑。

横脊回望。

下行路多,顺脊最便捷。

13:44,西沟跌落主沟处,走右侧小门。

14:15,南沿头沟口,进入千北沟

14:20,停车处。
找到主路南沿头转一圈不过7个小时。

十一起,一个半月,千北沟4次,白草尖1次,五探北岩头,现在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告诫:慎行!这一带很原始,沟中无人,千河口村北开始没有手机信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