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五腧穴--经(金)--中封穴
(4)中封(一名悬泉):
【名词释义】
中即中间,封即封藏,此穴在内踝前两筋中间的凹陷中,经气封藏其中,故名中封。
中,指方位言,四方之中央为中,左右之间亦为中,并有内义。封,藏聚也,聚土成凸为封,又土在沟上曰封。《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云:“厥阴之筋结于内踝之前。”即商丘、丘墟二凸之间。犹云中立于两封之间也。《子午流注说难》:“穴在踝前陷中,有两大筋所封闭,故名中封。”别名:悬泉(《备急千金要方》),垂泉(《圣济总录》)。
【定位】足内踝骨前一寸,筋里宛宛中。《素注》一寸半,仰足取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阴肝脉所行为经金。
标准定位:中封穴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快速取穴:坐位,拇趾上翘,足背可见一大筋,其内侧、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中封穴。
【功效】利下焦、缓疝痛。
1、具有清泄肝胆,通利下焦,舒筋通络的功效。
2、中封穴系肝经之经穴,有疏肝通络之功,按两凸之间,其象属阴,具中虚之离象,故治五淋、寒疝、瘘厥,筋挛,失精、阴缩入腹、肢体不仁、行步艰难等症,应以补泻手法调之。
【主治】主痎疟,色苍苍,发振寒,小腹肿痛,食怏怏绕脐痛,五淋不得小便,足厥冷,身黄有微热,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腰中痛,或身微热,痿厥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
1、中封穴主治前阴、肝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等疾患:如疝气偏坠,遗精白浊,阳痿阴痛,癃闭,五淋,身黄,低热,不嗜食,臌胀,浮肿,腹痛,疟疾,瘿气,腰痛,膝肿,筋挛,寒湿脚气,足逆冷,草鞋风,疝气,遗精,小便不利,内踝肿痛,下肢痿痹,足踝肿痛,阴茎痛,遗精尿闭,小便淋沥,绕脐痛,疝气腹痛,腹部膨胀纳差,现代又用中封穴治疗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膀胱炎,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尿路感染,肝炎黄疸,腰足冷痛等。
2、中封穴主治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内踝肿痛。
3、中封穴主治下肢痿痹,足踝肿痛;疝气,小便不利。
4、中封穴主治黄疸,疝气,遗精,小便淋沥,绕脐痛,阴茎痛等。
5、现代又多用中封穴治疗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膀胱炎、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尿闭,阴茎痛,尿路感染,疝气腹痛。消化系统疾病:腹部膨胀纳差,肝炎黄疸。其他疾病:腰足冷痛,踝关节扭伤。
【刺灸法】《铜人》针四分,留七呼,灸三壮。
刺法:直刺0.5~0.8寸。
灸法:可灸。艾炷灸,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中封穴,每次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肾虚。
【穴位配伍】
1、中封配解溪、昆仑,有活血消肿的作用,主治内踝肿痛。
2、中封配太溪、解溪、昆仑、足临泣,治踝关节肿痛。
3、中封配气海、中极,有利水通淋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4、中封配气海、中极、三阴交,治小便不利。
5、中封配大赫、志室,有固摄精关的作用,主治遗精。
6、中封配肾俞、命门、志室、三阴交,治遗精。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色苍苍然,太息,如将死状,振寒,溲白,便难,中封主之。疝,癃,脐少腹引痛,腰中痛,中封主之。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中封主之。女子少腹大,乳难,嗌干,嗜饮,中封主之。女子挟脐疝,中封主之。
2、《千金翼方》:治失精,阴缩,灸中封五十壮。
3、《针灸大成》:小腹胀满痛,中封,然谷、内庭、大敦。
4、《针灸大成》:主痎疟,色苍苍,发振寒,小腹肿痛,食怏怏绕脐痛,五淋不得小便,足厥冷,身黄有微热,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腰中痛,或身微热,痿厥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
5、《医宗金鉴》:主治梦泄遗精,阴缩,五淋,不得尿,鼓胀,瘿气。
6、《玉龙赋》:行步艰楚刺三里、中封、太冲。
7、《胜玉歌》:若人行步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8、治疗尿路结石性绞痛:
针刺双侧中封,取龙虎交战手法,左转9数,右转6数,反复施行中度刺激,留针30分钟,留针时可间断刺激,每日1次或2次。共治疗48例,针刺1~2次即疼痛消失者46例,疼痛明显减轻者2例。
9、疗神经血管性头痛:
患者仰卧位,取双侧中封、阳辅,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分别直刺0.5~1寸,施捻转泻法各1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40分钟,针感循经上传效佳。若针感弱而痛处固定剧烈疼痛,则在局部配用取阿是穴1~3个,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平刺0.5~0.8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共留针40分钟。上述针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共治疗76例,治愈37例,显效22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
10、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针刺中封等穴,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不仅可以消除症状,而且能够使转氨酶降低。
【附注】中封是足厥阴肝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备急千金要方》作本经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