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回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总是在变化着,我们也一直在成长中,时间如水流,一路向前,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也见证了半个世纪的中秋节。最近这几年的中秋,由于物流的方便,物质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水果、月饼、小吃应有尽有,可谓丰盛至极。
想起小的时候,在老家跟着奶奶,每年的中秋节前半个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开了。男人们相互帮忙砌灶台,打月饼的灶台和平时做饭的灶台是不一样的,打月饼的灶台专门在灶台里面设计了能烤月饼的地方。我们家的院子比较大,平时来家里找爷爷奶奶帮忙的邻里不少,所以,每年的中秋节前夕,我们家的院子里最热闹。男人们在搬砖头、切稻草、用箩筐担土,材料简单实用,开始和泥、砌灶。女人们开始讨论、推算自家要打几斤面的月饼,需要多少食用油。灶台砌好以后要晾干一星期才可以生火,这时候,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在灶台边跑来跑去。等左邻右舍都定好打月饼的时间,排好队,就准备开工了。这时候,有人和面、有人做月饼馅。面要用油和花椒水来和,再打两个鸡蛋,这样和的面,做出月饼皮酥松。月饼馅也很有讲究,月饼分甜月饼和咸月饼。甜月饼馅里一般放红糖、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我们家的月饼最好吃,奶奶在院子里每年都种有几棵玫瑰树,夏天盛开时,她摘下来,捣碎做成玫瑰酱,每年的中秋节做月饼时,她便拿出玫瑰酱,拌在馅里,所以,我们家的甜月饼很有特色。还有一种咸月饼,深受大人们的喜爱,咸月饼馅一般由咸盐、五香粉、味精、茴香、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组成。
小时候的月饼,除了甜咸有别之外,还有形状的不同。面和好后,先揪一块下来,大约半个拳头大小,手捏或者小擀面杖擀成圆的面片,把拌好的馅包进去,捏住口,再放进月饼模子里,月饼模子有好多种,有圆的,上面带有福字,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比如兔子、花狗、狮子等。在月饼模子里摁实后,在案板上轻轻一磕,一个带有图案、活灵活现的生月饼就做好了。这时候,灶台上早有一个平底锅,把生月饼放上去,烤到皮发黄,壳硬了之后,把平底锅端起来,再把半成品的月饼放到平底锅下面的台台上烤,估计10 来分钟的时间吧,一个个香喷喷的月饼从下面夹出来,孩子们这时候围着灶台笑呀跳呀,都想第一个吃上冒着热气的,还有点烫手的月饼。
八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要祭拜月亮。我们家有个方桌子,奶奶把它搬出来,放在正房的窗户下面,上面用盘子摆上月饼、苹果、葡萄、枣、梨、柿子、核桃、花生、毛豆等,满满当当一桌子。奶奶在桌子的前方,铺一个圆垫子,跪在上面,点燃香,对着月亮祈愿,保佑我们大家一年都能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在外面上学、工作的人都平安、健康!等祭拜结束后,爷爷温上一壶酒,奶奶开始煮饺子。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十五的月亮很大、很亮,一家人在月亮下面,吃着饺子,唠着家常,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的惬意。
再大些时候,做月饼的家庭越来越少,家里有从外面回来的亲戚,带来了用纸包装的郭杜林月饼和五仁月饼,这些外来的月饼,是当时村里的稀罕物,奶奶用刀子从中间切两刀,一个圆圆的月饼就分成了4份,这样可以分给四个人吃。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月饼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天价月饼,无论是什么品牌,还是价格多么的昂贵,我都提不起兴趣。唯独怀念小时候从灶台里直接夹出的、带着热气和烫手的月饼。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中秋至。举头望月,月色如银,月光似水。转眼,尽是万家灯火。那一束束温柔的光均匀的洒落人间,也落在了我的脚边,正用力照亮迷失的自己。愿往后行至中秋的我们,总有温情暖别情,总有皎皎月色照潇潇秋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