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2019学年浦东新区期中(含答案)

语文教与学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养分析
初一年级    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积累(20分)
(一)默写(10分)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思面不学则殆。
5.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10分)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       郎润       抖擞     嘹亮
B.宽敞       响晴       澄清      贮蓄
C.憔悴       瘫痪       决别      淡雅
D.云宵       鉴赏       倜傥      盔甲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越跑,捉几回迷藏。
A.③②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8.同学聚会,王强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秦刚,热情地上前打招呼:“______,多年未见,可好?”
秦刚:“托您的福,_________身体康健。”
选择一组词语填入横线,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愚兄   家父家母  令尊令堂
B.贤弟   令尊令堂  家父家母
C.贤侄   令尊令堂  家父家母
D.贤弟   小儿小女  令郎令爱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0.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长妈妈睡觉在床上摆“大”字,将“我”弄得晚上睡不好觉。
B.“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
C.“我”想去五猖会看“无常”,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我感到很痛苦。
D.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手饰卖钱并散布谣言。
二、文言诗文阅读(18分)
(一)诗歌赏析(4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时期的_______。
12.以下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B.“水何澹澹”中“澹澹”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
C.“日月之行”四句写的是诗人观赏到的壮阔景象。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诗歌加的套语,与诗歌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二)课内语段(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解释加点字。(2分)
下车引之        引:______       入门不顾        顾:________
14.翻译划线句。(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5.本文选自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 (人名)。(2分)
(三)课外文言文(8分)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衡:四通八达的道路。③谢:道歉。
16.解释加点字(4分)
自谓尽之       尽:______                秦青弗止   止:______
17.文中“____________  ”一句可以看出秦青歌唱技艺高超。(2分)
18.文中的薛谭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课内语段(8分)
①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地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金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②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9.看拼音写汉字。分 qí(    )(1分)
20.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各得其所”在文中的含义(2分)
21.第②段划线句属于_____描写,这句话的作用是。(3分)
2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③段划线句的理解。(2分)
(二)课外现代文(12分)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病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千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来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困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洒脱”的含义(1分)
24.“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5.第⑤段划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6.读完全文,小明说:⑨⑩两段与前文关系不大,删去为好。小芳却认为⑨、⑩两段是点
晴之笔,不能删去。请你站在小芳的立场说说⑨、⑩两段不能删去的理由。(2分)
27.以下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是一家人“是全文的线索。
B.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诫读者:青春期叛逆要不得。
C.文中的母亲是个关爱子女,又善于维护子女自尊的人。
D.文章告诉我们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是永远的大后方,水远的爱和永
远的归宿。
四、写作(40+2分)
题目:那一幕,永留心间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3.写端正的字,写字分2分。

部编版七上|课内诗歌练习

部编版六上|课内文言文练习

部编版六下|课内诗歌练习

部编版六上|课内诗歌练习

作文范文|2020徐汇中考二模:幸福在哪里

七夕|诗词中的绵绵情意

古诗文背诵推荐(75首)|1—6年级

上海新中考改革政策解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诗文篇目

部编版六下|普陀区期末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

1.归雁洛阳边
2.杨花落尽子规啼
5.于我如浮云
3.断肠人在天涯
4.学而不思则罔
6.B
7.A
8.B
9.D
10.C
11.东汉末年    曹操(一格一分)
12.C(2分)
13.(2分)引:拉;顾:回头看(1分1个)
14.关键字:期、委、去(他)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朋友而离开。(2分)
15.《世说新语》   刘义庆。(2分,一格一分)
16.(4分,2分1个)尽:学完;止:阻止
17.“声振林木,响遏行云”(2分,多字少字酌情扣分)
18.知错能改(2分,意义相近即可)
19.歧(1分)
20.(2分)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21.环境(1分),作用(2分)表现小路风景优美,母亲改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为后文一家人散步提供美妙的的背景(写出两点即得2分)
22.(2分)我和妻子代表了中年人,我们肩负重任,扶老携幼,小心翼翼,生活就是一代一代的生命延续。(意义相近即可)
23.洒脱:能自己做主(无人管束、自由自在)(1分)
24. (2)刚与家人分伙的时候,感到自由快乐。(3)分伙半个月后“我既委屈又自责”(意思对即可,2分一格)
25.动作(1分),“我”与家人分伙后生病感到委屈,却又不愿让家人知道的矛盾心情。(2分)
26.(2分)这两段写了成年后的”我”懂得了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意义,“我”明白了家是每个人爱的归宿。(1分)这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了中心,又呼应了题目“我们是一家人”(1分)。所以不能册去。
27. B (2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