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 | 熊猫花椒等平台无证“裸奔” 主播再想露肉都难了
直播平台的野蛮生长周期,或“黄金期”,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看起来就要行将结束了。
今日据澎湃新闻从上海公安网安部门获悉,目前,上海市所有网络直播平台已落实了约45万名主播的实名认证工作,对未实名认证的主播1000余人进行了注销,并依法永久封禁账号100万余个、关停违规直播间1000余个等等。
在全民皆可为主播的年代,包括广电总局,以及各地监管部门说:木证件、不实名、无直播。
网络直播的江湖,最近可谓风声鹤唳。
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有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
广电总局的新规,对于直播行业来说,意味着很可能将直接面临较大的调整和洗牌。因为据了解,目前多数专业直播平台其实都没有许可证。而作为具有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相应资质的平台,则被视作将获得更大益处。
明确持证上岗的《通知》里声称,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但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等行为,而直播内容应健康合法。这预示着,除了直播平台,对于木有许可证的主播个人,也属于违规之列。
那么,哪些平台具备直播的资质呢?据广电总局官网显示,截至5月31日,总局共颁发588张许可证。其中持证机构多为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大型视频网站等。在专业直播领域里,具备《许可证》者少之又少,而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名单显示,这些专业直播网站所持有的许可证,也不是其网站域名,而是指向其母公司的官网。
即便是颇有江湖地位的诸如腾讯、乐视、爱奇艺、优酷土豆等综合性网络视频平台,也被证实只是与其旗下直播平台共用同一个《许可证》。
许可证如此难搞,对于新兴直播平台来说,将如何面对?
对于较小的直播平台来说,没有许可证,其赖以生存的路径在理论上几乎已经被切断。即便是像熊猫、花椒、斗鱼这样的直播大平台,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监管部门为何要下如此重手?当然,与野蛮生长的直播平台频频惹是生非不无关系。
2016年是业内所谓的“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直播被广泛看好,吸引大量资本涌入。
据不完全统计,知名直播平台的投资2013年约为1.7亿元元,2014年约为7.9亿元,而2015年增长到了23.7亿元,年均增长率在300%左右。
而根据华创证券的预计,2020年中国的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直播的火爆,惊动了各方大佬。无论是网易、小米,还是BAT、360、等巨头,都开始或投资、或另做直播产品、或在原产品中嵌入直播功能,“直播+”的商业模式在很多行业已经开始探索。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有着无限可能的领域。
根据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达到3.25亿,占总体网民的45.8%。影响力迅速火起来的直播平台,已经成了影响力不容忽视的内容生产者。
而据了解,2012年,国内直播平台数量很小,只有25家。到现在,已经扩展到数百家。
由于直播平台准入门槛低,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鱼龙混杂,呈野蛮生长的态势。为了在直播领域吸引更多的关注,各平台相继利用吃瓜群众的肾上腺和窥私欲,大打擦边球,将色情、猎奇、低俗或暴力的元素作为吸粉的重要举措。
大尺度的直播内容和言论,或“不经意”的露点、各种秀下限、甚至直播洗澡、直播造人……三俗泛滥,虽为吃瓜群众“喜闻乐见”,但对于社会公序良俗形成挑战,而且涉嫌腐蚀未成年身心健康。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直播平台和主播规定资质标准,有利于避免各种涉黄等擦边球事件,加强行业自律。
不过,对于没有许可证的诸多直播平台和网红主播们,这将必然是一个坏消息。如果直播平台倒下,主播也因没有许可证无法上线,这一轮直播生态链,又将何处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