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伤寒论方解(十二)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伤寒论方解(十二)
王东海
附子泻心汤
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别煮取汁 )。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方歌:汗下失宜病变生,阳亡于外热留心,三黄渍取调濡痞,炮附汁和固卫分。
方解: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濡痞而无他症。取二药沉而不浮,降其热则痞愈,无须黄芩以清上也。附子泻心汤,即前方加黄芩附子,其意以附子浮而不沉,走而不守 ;此证外因过汗而虚其卫阳 ,证见恶寒汗出,内因热凝心下而为痞。以附子泻心汤,外固卫阳,内攻热痞 。恐大黄黄连易于趋下附子升浮而在上之热易炽 ,故再加黄芩之轻虚而性缓于下行 ,然后与附子并行不悖而成全功。
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 ,谓利未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胃中空虚,客气上逆,故作痞耳。
甘草四两(炙)、黄连一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服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甘草泻心枣半姜,温中泻痞救逆方,芩连增入温寒合,浊降清升利痞康。
方解:甘草泻心者,凡上呕下利,多主邪在中土,故取甘草之甘,主持中气,能补能和能缓,可升可降也。伤寒中风表邪正盛之时,里自无病,反下之,则表邪乘虚而内陷,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中虚挟邪不能溉泌别汁;干呕者,胃气不降而上逆也;心烦者,邪热内扰也。医复下之,更虚其里,其痞益甚。师复申之曰:此非结热,乃胃中空虚所致之客气。故以甘草主持中气之虚,同干姜大枣辛甘化阳,以温补阴土之虚寒。合芩连苦甘化阴以泻心下无形之濡痞,半夏降逆和胃,姜枣之辛热得芩连之苦,甘草之调和,则寒温和剂,补泻同方,开阖得宜,使清者升浊者降,寒者温,热者清,又妙去滓再煎,取汤液浓浊,则从容和缓,守中而不速行,则痞散而利止。
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半夏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生姜四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汗后胃中气液伤,腹鸣水气用生姜,芩连姜半寒温合,枣草人参益胃良。
方解:生姜泻心者,治汗后伤其胃中之气液,则水气不行。此因人之胃中气液素虚,汗后而气液更夺致胃不和,则水谷不能输布,聚于胁下而为水气,则干噫食臭而心下痞硬,故以人参大枣补胃生津,半夏生姜,散饮和胃降逆;芩连以泻热痞;干姜以温中寒,热因热用,而为向导;更以甘草之调和,则和胃降逆,散饮泻痞,各逞其用矣。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