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中的一件文物,让专家激动地惊呼:我们终于又找到了它

在1992年的春天,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发现了一座汉墓。考古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这座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因为多次被盗,许多陪葬品已经不翼而飞,但有一件物品出土之后,让专家先是一愣:它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过,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共同分析,还是有人激动地说:我们终于又找到了它!

按理来说,能进行现场发掘的考古工作者,经验都相当丰富。即便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也经过了学校的专业培训,耳濡目染了解太多的文物知识,为什么会对这件文物一惊一乍呢?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什么文物。

就如同上图一样,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一眼看出来,这不就是游标卡尺吗?只不过,我们通常见到的游标卡尺是不锈钢的或者黄铜的,而它却是锈迹斑斑。

它就是一把铜卡尺,而且绝对不是盗墓贼无意间留在墓穴之中的,它确实就是来自于近两千年前的东汉。它的结构、用途都与现在的游标卡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材质是当时比较普遍的青铜,所以被称为东汉青铜卡尺。

它分为固定尺和活动尺,固定尺长约为13.3厘米,固定爪的长度为5.2厘米、宽为0.9厘米、厚为0.5厘米。固定尺的上端,有一个鱼形柄,大约长13厘米,中间开有一个凹槽,并放置有一个销钉,可以顺着凹槽左右移动。销钉下方与活动尺相连,活动尺和活动爪之间又有一个环形拉手,既保证了两者相连,又能够拉着带动活动尺测量长度。

小珏说来说去,说得好像很繁琐,其实它的用法和现代的游标卡尺确实没有什么区别。当固定爪和活动爪接触时,即位铜卡尺的零点。当测量者一手拿住鱼形柄,一手拿住拉环移动时,就可以测量物品。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不管是器物的长、宽、高还是直径,都可以轻易测量完成。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上面的刻度已经纪年铭文,都已经锈蚀而难以辨识。

虽然没有纪年铭文,但专家却很自信地认为,它就是来自于王莽时代。这座墓是东汉时期的,存在两汉之间的王莽“新”朝器物是合情合理,但更为直接的证据是在晚清学者吴大澄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中,都曾记载过王莽时代出现的青铜卡尺。而且,书籍中甚至还有五件卡尺的拓本。

可惜的是,这五件卡尺的原物,在解放前就已经遗失了。后来国家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都得到了两件青铜卡尺,但因为是民间征集,缺乏出土地的资料。现在这件文物在东汉墓中出现,再次佐证了王莽时期青铜卡尺的发明。这也是为什么专家要激动地说“又找到了它”的原因。

从儒家的角度上来说,王莽是篡位者,是乱臣贼子。但我们知道,历史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才是被取代的根本原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王莽与其它开国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而且,王莽以特殊的改革手段和惊人的洞察力,让很多网友戏称为“穿越者”。

他的思想、政策确实也很超前,超出了那个时代,史学家更是承认,王莽执政的短暂岁月,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据说他听说有工匠能制作翅膀,装在人身上能飞几百步,不仅没有嘲笑、抵制,反而亲自观摩,并赞扬了他的试验。

这种事例,在王莽时期屡见不鲜,也被政敌作为攻击的口实,认为一个皇帝不务正业。实际上,王莽正是看到了科技的推动作用,实行了广泛的变革,还改革了度量衡。青铜卡尺的发明和应用就是轰轰烈烈变革的产物,并推动了中国量具领域的飞速发展。

西方制作类似的卡尺,是1000多年后的英国“卡钳尺”,真正现代意义的游标卡尺,普遍认为是法国人约尼尔·比尔在1631年发明的。王莽时期的青铜卡尺,也成为了中国一级文物,成为中国古人智慧的最好见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