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画记】王个簃:继承缶庐,洒落酣畅(下)

关于吴昌硕是不是任伯年的学生,王个簃在此文中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二者之间是契友而并非师徒:“吴昌硕后来学画也得到任伯年和蒲作英、胡公寿等人的指点,他与任伯年的交往尤深,经常交谈画理,评点画作。昌硕先生对任伯年尤为敬重,平时称任伯年为'伯年先生’,犹如任伯年称胡公寿为'公寿先生’一样。他们的关系并非师生,一开始就是好友。”

另外王个簃还在文中订正了人们认为吴昌硕晚年信佛的误解,以及人们把吴昌硕视为遗老和遗民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非他人所能知其详者,他在文中也讲到了吴昌硕逝世前的一些状况。但是吴昌硕去世后,作为弟子的王个簃在无意中也遇到了麻烦,因为在吴昌硕弥留的几天内,王个簃已经提前拟好了《吴先生行述》,此行述讲到吴昌硕的世系时,其中有一句“孙一,志源。”也就是说吴昌硕仅有一个名叫志源的孙子,结果吴家孙辈看到《行述》后大闹一场,因为吴昌硕实际有五个孙子,除志源外,另有志洪、志范、志况、志鲁。按理来说,五个孙子对祖父的遗产都有继承权,但若按《行述》中的所言,其他四位都被剥夺了这样的权力,所以他们找王个簃大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好在吴昌硕的生前挚友王一亭及时赶来,才将这个风波平息了下来。

在路边见到了牌坊

王个簃为什么在《行述》中只写一孙呢?华振鹤在《画家王个簃旧事》一文中写道:“尽管《行述》由他执笔,许多内容却不得不听命于吴昌硕另一位关系密切的朋友朱古微。”

朱古微就是朱孝臧,他认为写《行述》应当要区别嫡出和庶出,华振鹤在文中写道:“吴昌硕的五个孙子,只有吴志源嫡出,其他都属庶出。何况,这四个孙子早就过继给吴昌硕两位早亡的兄长,虽然仅是名义上的,但名分上已不能再算他的孙子。《行述》中的这一句话正是秉承朱古微的意思撰写的。”

正在举办的展览

通过这件事,也可看出王个簃不但跟吴昌硕生前学艺,在吴昌硕身后还也帮着料理了家事。有人认为,正是在吴昌硕去世之后,王个簃不遗余力的努力,才使得吴昌硕所开创的吴派得以在后世发扬光大。范石甫所撰《墨缘鸿爪 第一卷》中有《由王个簃手札引发的几点随想》一文,该文首先称:“王个簃先生出于吴门,然并不因其列于吴门而掩其独自光辉,有人誉称其为当代缶翁,这当代二字正说明他与当年的缶翁有和而不同之处。”

但相比较而言,王个簃对吴昌硕来说更多者是继承,陈祖恩撰稿的《颜梅华口述历史》中有一篇题为《翻不过高山的王个簃》,颜梅华谈到不少王个簃向其讲解吴派绘画理念的问题,比如王个簃告诉颜梅华说:“吴派从来不画鸟,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吴派花鸟章法构成和其他花鸟不一样。比如说画梅花树枝,线条虽多,但挺拔,章法上不允许你画一只鸟在挺拔的树枝上,这是很难看的。其次是用笔问题,花画得很粗犷,鸟画上去就不好看,不配。”但是颜梅华还是认为:“有点可惜,他为什么脱离不了吴昌硕呢?我们分析,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他比较善良本分,不是很有锋芒的人,艺术上比较保守。我和王个老的学生曹用平接触下来,发现他们吴派学生都是一个路子,既有好处,也有缺点。好处就是很虔诚地承继上一代的艺术,缺点就是不能突破。曹用平说,门前这座高山我们没办法翻过去,山太高了,我们没有本事翻过去。”

文峰塔是标志

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范石甫在文中写道:“王个簃学吴昌硕,有人则责之谓因袭,殊不知流派形成的特定内涵,独木不成林,不流不成派。”有人评价王个簃的艺术成就时称:“因袭大于创造,守成大于创新。”范石甫认为这样的评价“有欠中肯,更不够深入”,他认为:“流派的鼻祖有开山之功,流派的传人有弘扬之绩,开山者须别创一格,承传者必得其神髓,通过有绪的传承,达到群体的认同,形成整体的风格,凡能立定历史地位的流派,必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塔的介绍

看来一个门派有开创者就要有继承者,而王个簃正是吴派的继承者,从这个角度而言,范石甫说:“吴派是书画史上根基最深、枝脉最广、影响最大的门派,王个簃作为吴门传人的重要代表,对流派的建设与发展,其功不可没。”

王个簃胸像安置在塔前

虽然王个簃的主要功绩是对吴门画派的承继,但他仍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独创性,范石甫总结说:“缶翁赋色喜于重、浊;个簃用色明朗热烈,富于时代色彩。”而潘受在《〈吴昌硕王个簃画集〉序言》中又对两人的画风作了这样的对比:“个簃艺术风格,一如其师,同奉重、拙、大三字为圭臬,所微不同的:缶庐狠些,辣些,跌宕些;个簃隽些,润些,婀娜些。个簃金石,可乱师作,一印刻成,虚实相生,仿佛汉物。画,缶庐磅礴淋漓,个簃洒落酣畅。书法与诗,个簃流传海外的较少,但就题画的小行书与五七言绝句看,则绝句清雅有法,小行书自得之处多于得自缶庐。偶见个簃一二对石鼓楹帖,亦咄咄逼老师,只是缶庐加恣肆,加郁勃。”

匾额

王个簃认为吴昌硕的印章乃是得力于他雄厚的书法根底,于是在昌硕师的指导下发奋用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反复临习《石鼓文》,兼及《散氏盘》《毛公鼎》等等,而汉碑中对《张迁碑》用功最深,行楷主要是写王铎、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等,他从二十多岁一直写到八十多岁,对于书法的练习从未间断过。为此他总结出《篆书五法》一文,王个簃在该文中写道:“古人对楷书总结了'永字八法’,那末,写篆字是否有法可循呢?我看也有法。根据自己60年写篆字的体会,我琢磨着把写篆字之法归纳为'横、竖、曲、围、折’五笔,称为'篆书五法’。我认为这五法是可以概括篆书的基本笔法的。这是古人没有说过的,是我自己写篆的经验总结。”为了便于记诵《篆书五法》,王个簃还写了一首四言诗:

握管要紧,笔头开通。运腕牢记,笔笔藏峰。回旋曲折,灵活生风。先工后放,奋笔如龙。自成节奏,下笔轻松。能疏能密,气贯长虹。

一楼展厅

为什么要强调王个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呢?这是因为他说过“书法跟中国画有密切的关系”,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书法与中国画》一文,他在该文中首先谈到中国画本身就讲线条:“线条要有提、按、徐、疾、顿挫、干湿、浓淡、虚实的变化,画家要善于用线条来表现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情绪,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个性。这跟书法是完全一致的。”而后他以老师为例,讲到了以书法入画的重要性:

昌硕先生善于参用篆隶狂草笔法入画,运笔苍老遒劲,朴茂奇丽,一扫嘉、道以来一般花卉画的作风,竭力矫正平庸妍媚与纤弱的习尚,笔墨淋漓,大气磅礴,堪称异军突起,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新的创造。昌硕先生常说:“直从书法演画法。”这正是他自己艺术表现手法的总结,充分强调了中国画创作中书法的重要作用。

拾阶登楼

除此之外,王个簃还认为中国画跟书法关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就是画的题款,他在文中写道:

在画面上题诗加跋,这种风气是在宋元时兴起的,并逐步发展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有的民族形式。我觉得,绝不可轻视题跋,它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字写得好的人,题落款不一定就好,如果不懂画,不了解题跋落款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很难题好的。例如乾隆皇帝就喜欢题古画,他的书法固然不错,但却往往不但不使画面增色,反而起了破坏画面的效果。因为题跋落款的地位很重要,并不是有空白处就可以下笔的,一定要细细推敲整个画面的结构,题得多时,要使人不感到冗长;题得少时,也要使人不感到局促,使字与画起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

文峰塔

以上这些观念都说明了王个簃对于吴昌硕画理的继承,再加上新时代题材的变化,使得王个簃的绘画既有继承也有拓展,而这正是王个簃对于中国绘画史所作出的贡献。

王个簃所书匾额

王个簃艺术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路7号,此处乃是文峰公园北侧,其标志物为文峰塔。2019年9月12日,我从常熟驱车来到南通,按照手机导航寻找此馆,然而导航出了问题,最终我停入了一个饭店的停车场,老板娘很热情地迎了出来,我首先向她表歉意,称自己吃过饭了,来此仅是打听王个簃艺术馆怎么走。老板娘颇有涵养,丝毫无失望之意,她热情地让我下车,而后把我领到路边,告诉我说如何拐弯,见到哪个标志物后再停车。她同时告诉我,那个院内不允许停车,路边也有警察贴条。我问她这怎么办,她想了一下说:“那就把车停在我这儿吧,步行走过去,也就一百米。”

这些书画均与王个簃无关

遇到这样的好老板,当然很高兴,于是我把车停好拎着相机前行,果真没走出多远,就在路边看到一座牌坊,上面写着“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牌坊后面就能看到高高的文峰塔,门前之路也叫文峰路,这条路一侧是河,另一侧是围墙,两者之间连步行道都没有,果真没有停车的余地。

后面仍有一个院落

穿过牌坊走入大门,影壁墙上刻着“个簃艺术馆”五个大字,此字出自沙孟海之手。走入院中,看到了路边的介绍牌,看来个簃艺术馆也是南通的一个景点。景点介绍中写道:

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塔下有五福寺,因文峰塔顶装有五只分别象征着“福、禄、寿、喜、财”的大蝙蝠而得名,现改为文峰院。文峰院内设个簃艺术馆,建于1989年。王个簃先生是近代杰出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晚年亲传衣钵的得意门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家。该馆珍藏有王个簃先生向南通市政府捐赠的近300幅金石、书画作品及其珍藏的历代名人字画。

研究会的大门紧闭着

侧旁情况

王个簃等人作画的照片

这段介绍分别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只是不知道王个簃向南京市政府捐献的金石书画作品能否在此展出。穿过文峰塔,后面有一个仿古院落,二楼上挂着“王个簃艺术陈列室”的匾额。墙侧有半圈回廊,里面悬挂着一些放大的照片,浏览一过,基本上是王个簃与一些重要人物的合影。

办公之处

心源堂美术馆

从侧旁的楼梯来到二楼,登高下望,前面的空地上安置着王个簃的胸像。今日阳光充足天气炎热,我进院时在收发室内就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一路走来也未看到,此刻才看见像前塔后的树荫下坐着一位打盹的保安。他看到我后瞥了一眼没有阻拦之意,于是我大着胆子继续在这里拍照。

听到了狂猫叫

另一侧回廊

二楼的展室内虽然悬挂着一些书画,但其中并没有王个簃的作品,从画案上摆放的文房四宝来看,这里正在搞笔会。某个门楣上挂着王个簃所书的“献颂楼”,这可能是该楼的正式楼名。

王个簃艺术陈列室

沙孟海所书个簃艺术馆

而后参观一楼的展厅,此处正在举行红色展览,浏览一过,也均与王个簃无关。走到楼下转角处,看到墙上嵌着一块“个簃艺术馆基石”,落款为“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此时个簃先生还在世,当地就给他建起了这样的艺术馆,可见南通人民对他的看重。

景点介绍

路牌

而后我又转到了后院,此处门口摆放着非工莫入的告示,但里面的一丛绿竹还是把我吸进院中。我对竹子的偏爱没有由头,而我在欣赏这些竹子时,听到了身后的猫叫声,一只花猫卧在一块太湖石的空洞内,正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觉得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无违碍之处,想来它的叫声只是表达它看到了我。看见是何等之重要,于是我向它招招手,为它拍摄玉照后走出此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