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借人借钱我没有,不过你那块地得给我

01.

在《战国策》西周篇里,有篇关于借粮不成还失块地的故事。

楚国攻打韩国的城池——雍氏,战斗进行的如火如荼。

其他各国吃着瓜观望着,谁也不参合,你们两家先干架,之后了再说。

原本在安心吃瓜的西周,突然被韩国拍了一把,说:你得给我借点兵借点粮。

西周君对此感到忧虑,就与大臣苏代商量对策。

苏代轻飘飘地说:老大你不必忧虑,这事我来办。我不仅能让韩国不向咱们借兵借粮,还能给咱们得到韩国的高都。

西周君听乐了:兄弟是这,你如果真能做到,那以后我们国家的政事就交由你来打理。

这里我们看看西周君的两次心情转变,一次忧虑,一次开心,基本逻辑一致——

要拿我东西,忧虑;要给我东西,开心

韩国问我借兵借粮

苏代给我得到土地

------------

所以,韩国让我忧虑,苏代让我开心

趋利避害人之本性,随性生出忧虑喜乐。

02.

为了老大的开心,也为了自己能施展抱负,苏代就去韩国拜见了韩国相国公仲侈。

苏代一开腔就卖关子:您难道不了解楚国攻雍氏的计策?

公仲侈被问懵了。

苏代告诉公仲侈,当初楚将昭应在攻打雍氏之前给楚王的说辞是:

韩国常年疲于兵祸,士兵粮草已经打没了,现在没能力守城池。我们正好趁这个机会攻打雍氏,不出一个月就能搞定。

而现在楚国围攻雍氏已经五个月了,还无法攻克,这使楚国陷入了窘境,楚王都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了。

我们来看看苏代为了说服公仲侈,引用了昭应给楚王的论述——

(如果)韩国兵弱粮缺,(那么)我们一个月可拿下雍氏

现在五个月了(即一个月没拿下)

------------

所以,韩国并非兵弱粮缺

这是通过否定后件来否定前件的条件推理,讲得通。

并根据这一结论,昭应的老大楚王会有自己的推理——

如果韩国并非兵弱粮缺,则楚国可能放弃攻取雍氏

韩国并非兵弱粮缺

------------

所以,楚国可能放弃攻取雍氏

这些都是苏代引述,还没有表明他自己的真实意图。

03.

苏代有自己的算盘。

他接着对公仲侈说:

恰恰在这个时候,您如果向他国借兵借粮,这不明摆着告诉楚国你们韩国已经弹尽粮绝了吗?

如果昭应知道了,一定会劝说楚王增兵攻取雍氏,那时雍氏必然失守。

这时苏代给公仲侈导入了一个推论,不管你真实情况怎样,关键你得让楚王(关键人物)觉得你怎样。

具体推理——

如果让楚王觉得我兵强粮草充足,那么雍氏可以守住

如果让楚王觉得我兵弱粮草不足,那么雍氏可能失守

要么不借兵不借粮,要么借兵借粮

------------

所以,要么雍氏守住,要么可能沦陷

你公仲侈是韩国相国,你自然不愿看到雍氏被楚国攻占,于是只能选择“不借兵不借粮”。

这样雍氏之困将解,兵马粮草也就不用向西周借了。

04.

交谈持续着。

公仲侈听了,说到:这好啊!只是…我的人已经去了西周了。

苏代应达到:您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听后大怒:我不向西周借兵借粮就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还要送地!?

苏代却不慌不忙,说:把高都送给西周,西周必定再次跟韩国修好,原先罩着西周的大哥——秦国,知道后必然大为恼怒,会与其断绝使臣来往。其他诸侯国亦将如此。

公仲侈疑惑这又怎样呢?

苏代解释:西周断了与秦国等其他国的交往,仅单单和您韩国好,您这就是在用一个小小的高都,换取了一个完整的西周,您为什么不愿意呢?

苏代在这里没有理会公仲侈的理由“已经派人去了西周”,而是直接开启了一个新话题“送块地给西周”。

这样说的逻辑是什么呢?

如果韩国把高都送给西周,则西周就会与韩国交好

如果西周与韩国交好,那么秦国等诸侯国就会与西周翻脸

如果秦国等诸侯国与西周翻脸,则西周就会失去他的盟友

如果西周失去了他的盟友,则会更依赖于韩国

如果西周更依赖于韩国,则韩国就更容易控制西周

------------

如果韩国把高都送给西周,就能更容易控制西周

这一串的推理,落脚点就是“如果送个小块地,就能获得个大块地”。

这样的生意你韩国愿不愿意做?你公仲侈觉得好不好?

当然了,如果上面的每一条推论都符合事实,那么这个买卖指定赚。

公仲侈利令智昏,也没做合不合事实的考虑,反正逻辑上是讲得通的,于是点头称好,停止了借兵借粮,还将高都之地送给了西周。

最后楚国因雍氏久攻不下,撤了。

推荐——

你尽管叛逃,我就反间计借刀杀你

为了举荐人才,竟然选择了给BOSS“下套”

我强词夺理就是为了投你所好

(0)

相关推荐

  • 《战国好烧脑》第7章 吓坏宝宝了!

    战国就得打战 战国时期各国混战不休,几乎没有一天消停的,否则也不叫战国. 有些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有些战争则是心血来潮的. 有些大王以打仗为乐,或者以打仗为消遣,就像后世年轻人喜欢蹦迪.吃小龙虾一样. ...

  • 周朝诸侯之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和吴太伯之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兄长. 季历是姬昌(周文王)的父亲.太王准备传位给季历和姬昌,因此太伯和仲雍逃到荆蛮.季历继位,称王季. 太伯逃亡荆蛮,自号句吴.百姓拥立他为吴太伯. ...

  • 别再开口问人借书了

    每晚彼此相伴  &  晚安不再孤单 戳上方蓝字关注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可是我不想再给人借了. 前段时间,我一下子在网上买了五本书.一个朋友说,你买那么多一时也读不完,先给我读一本.我想一下, ...

  • 悲剧!苏州CBD返租商铺开业四年人气惨淡,很多人借钱投资结果打水漂

    谁能想到,在苏州居然有这样一个项目--地处高新区中心CBD,苏州三大商圈之一的狮山路商圈,规划中的轨道交通3.5号线华山路站交汇于项目地块内,周边密集分布约50多个大型成熟社区,地段绝佳! 综合条件可 ...

  • 再难再穷,也别找“这些人”借钱

    小熊导语: 有钱能使鬼推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钱基本上可以说是万能的,没有钱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但是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手头紧,手上不宽裕的时候,在这个到处都需要钱的时代,难免会有不得不去向别 ...

  • 大衣哥的进退两难:谁会为炒作整天不得安宁,被人借钱,被人踹门

    大衣哥之前必须善良,如果之前不低调,那他就没有今天.如果之前反击过早,一些媒体肯定会把他批的体无完肤,说他成名后做事没有素质,为富不仁等等.做名人难,一边被无耻之徒欺负,一边还得含笑面对. 从踹门事件 ...

  • 人穷时,不要向以下三种人借钱,要有骨气

    文 / 向日葵  来源:正能量(ID:znL116) 谈钱,最是能看清一个人. 的确如此. 人活在世上,不到穷途末路,最好不要向任何人借钱. 方知,借钱,最能验证人心,还钱,最能验证一个人的人品如何. ...

  • 肯借给你钱的人是贵人中的贵人

    肯借给你钱的人是贵人中的贵人 看朋友圈,知道衡水文友作家曹宝武曾经为不沾亲带故的马少华大姐守灵三天,我就纳闷了,一般守灵的都是至亲,这是怎么回事?看了宝武写的怀念马姐的文章,才知道曹宝武在买楼时,马姐 ...

  •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借钱都不爱还?

    最近,网友小杨告诉我们,他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小陈以与别人合伙做生意为由,问他借了二万元钱.一年以后,小杨问小陈索要欠款的时候,小陈只还了他五千元钱,后面小杨再催讨钱款,欠款人就再也不还钱了,从此双方连 ...

  • 答学生问|我因为虚荣,借了很多钱

    答学生问 我因为虚荣 借了很多钱 孩子: 你好,很抱歉现在才看到你的信. 我很认真地把你的信读了好几遍. 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你感到惋惜,因为你的虚荣心,导致你的痛苦以及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的经济 ...

  • 为何“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年关将至,给人借钱要遵循原则

    过去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很一般,所以出现缺衣少粮的问题也实属正常.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形成了一种习俗,毕竟人生在世哪有不求人的道理呢. 偶尔家中无米下锅找邻居借两碗米,等到自家买米之后马上还人家,正所谓有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