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什么未能夺回燕云十六州?低估了河西走廊的战略重要性
长城以河套为中心点,分别向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长开,往东北方向基本上就是燕云十六州,往西北方向则是河西走廊。一般都认为,长城的东半部分大体上和四百毫米等降雨线重合,也就是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实际上,相对比较完整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线分割开来的农耕地区,基本上和秦朝版图重合。而秦朝版图和其他朝代的区别就在于,秦朝的版图在河套这你拐了个弯,往西南方向迤逦而行,把河西走廊抛在这条线的外面了。
事实上,河西走廊的重要性不亚于燕云十六州。汉朝和匈奴的攻防转换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之前是匈奴进攻,汉朝防御,而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频繁的主动出击,寻找匈奴主力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并且多次对匈奴造成严重打击,迫使匈奴先是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后来则干脆迫使南匈奴南下附汉,被匈奴则在失去了蒙古草原南部的支持后,被迫西迁,汉朝从而基本上解除了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但对匈奴而言,一个更加重要的分界线在于河西走廊的失守。
霍去病率军接应匈奴一部分之后,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个郡,之后,河西走廊在汉朝就逐步农耕化了,到西汉末期,河西走廊的汉人人口达到了70万人,适合农耕的绿洲地区基本上都变成农耕地区了。经过西汉末期到新莽时期的战乱,河西走廊的汉族人口有所减少,到东汉初期仍然有近三十万人。而在从河西走廊被设置郡县之后,一直到汉朝末期,匈奴都没有再成为战国晚期到汉武帝时期那样强大的威胁,其间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河西走廊的归属。汉朝控制着辽东、燕云地区、河套和河西走廊,也就是拥有比较完整的长城防线,对匈奴就形成了压制态势。
宋朝从五代十国的战乱中孕育出来的时候,不仅燕云十六州已经被辽国完全控制,而且河西走廊、河套地区都不在中原政权的控制范围之内。甚至山西还存在着一个完全依附于辽国的北汉,南方还有众多分裂割据政权,其中比较强大一些的南唐和后蜀也都和辽国有外交关系,勾勾搭搭。因此,北宋开国时本来兵力就很有限,还不得不在北部驻扎重兵来防范辽国,然后才能用其余军队进攻后蜀、南唐和其他分裂割据政权,逐步完成统一。等到南方都统一之后,才又开始进攻北汉,一直到宋太宗时期,才最终灭了北汉。
灭了北宋之后,宋朝才开始与辽国正面争夺燕云十六州,太宗时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在哪里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宋军是从河北地区出兵进攻,而这时候辽国本身就在幽州一带屯驻了重兵集团,而且是依托城防工事进行防御的,在得到宋军进攻的消息后,辽国再从上京发兵南下增援。中原政权进攻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还需要攻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无论是汉朝对匈奴,还是唐朝对突厥,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只有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些汉化程度比较高的政权,才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南朝进攻北方的时候,那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早都已经脱离了草原游牧生活,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汉化。
在消灭北汉之后,北宋表面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版图似乎比较接近秦朝的版图了,也就是基本上控制了四百毫米等降雨线以南的农耕地区,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汉长城沿线两侧差不多一百公里的范围,宋朝并不控制,而这个地区对草原游牧民族来说是水草丰美的天然优质草场,如果中原政权控制,则可以将这些地区变成农耕地区,进行军事化的控制,也就是进行屯垦,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就可以逐步形成对蒙古草原的压迫。如果中原政权无力控制,而被游牧民族控制,那么中原政权就会极其被动。而宋朝面临的就是这个局面。
那么,宋朝如何打破这个局面呢?其实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照着汉朝的葫芦继续画瓢,汉朝怎么干的,宋朝就接着怎么干,而不要搞什么创造性思维,不要过度膨胀,上来就直接要在坚城之下与辽军进行战略决战。宋朝吃亏就吃亏在,灭了北汉之后就开始自我膨胀,以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所以要和辽国在燕云地区刚正面,与辽军主力进行大兵团决战,结果一败涂地。汉朝的办法其实就是,在燕云地区采取防御和监视姿态,而将重心先放在西北方向,剪其羽翼,控制河西走廊之后,再在长城线的东段逐步修筑堡垒,移民实边,逐步完善长城防线。
换句话说,宋朝如果要突破辽国控制燕云地区的局面,就不应该在灭北汉之后仓促北伐,而是先继续向西北方向扩张战果,完全控制晋西北,然后继续向河套方向用力,建立稳固统治,再消灭控制着陕北和今天的宁夏地区的党项势力,也就是把西夏消灭在胚胎状态,再向西进取河西走廊,完成长城防御线的西半部分的巩固,对辽国在蒙古草原西半部分的版图构成实质性威胁,压制辽国。然后,再从燕云十六州的西头开始逐步进攻,越过中原地区和草原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徐徐东进,最后再发挥宋朝地大人多的优势,从西边和南边两个方向同时夹击燕云地区,成功的可能性也要更大一些。
这也是北宋晚期宋朝的做法,也就是拓地河湟,压迫西夏,失策的是在没有完全消灭西夏的时候,甚至没有将西夏逐出长城线,没有夺回河西走廊,就仓促将用兵的重心转向河北,与金国夹击辽国去了,结果吃力不讨好。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河西走廊和西域就脱离了中原政权的控制,而作为西北地区的地理枢纽地区的河西走廊的沦陷,则是关键性的转折点。如果宋朝能够及早认识到河西走廊对西北的极端重要性,先建立起稳固统治,让西夏无从崛起,就不会陷入宋仁宗之后长期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