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心、平常心

本文导读:

心平了,乱象才会静下来,心大了,大事才会变小。有一颗平常心,做人才会顺理成章,做事才会变得容易。

有历史学家说,“燕云十六州”不仅是盘桓在汉人心头几百年的痛,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对此我深表赞同。自“儿皇帝”石敬塘为夺取帝位,将位于今天京津冀晋一带的“燕云十六州”一股脑慷慨献给辽国,直至明代朱元璋北伐收复大都,中原腹地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失去了宝贵的山峦屏障,沦为北方游牧民族肆意南侵的受害者。

从此,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成了多少代中原皇帝的梦想。而作为距“五代十国”时期最近、收复失地可能性最大的两位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在这个梦想面前就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赵匡胤,虽然登上皇位却深知“卧榻之旁不容他人安睡”的必要,所以他几乎一天也没耽搁,马不停蹄收拢禁军指挥权、慑服地方节度使,再确定“先南后北”战略逐一扫平南方割据势力。截至驾崩前,赵匡胤只剩下割据山西一部的北汉政权和“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入囊中,让人颇感壮志未酬。

不过据史料记载,相对没能攻下北汉的惋惜,赵匡胤对“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确立攻取的决心,反倒在同文臣武将的商议中留下了两条颇为温和的策略。一是决定在国库里单列一个“桩库”,每年积存一些岁入,等攒成巨资就派人同辽国谈判,赎买失地;二是如果辽国不做这笔买卖,就用这笔钱专门培养一支职业军和敌人周旋,再图收复。

等赵光义登上皇位成为了宋太宗,立即显露出励精图治血气方刚的一面。这边刚刚费尽力气攻取北汉,就迫不及待向辽国发起进攻打算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料疲惫的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待休养生息整整七年后,宋军又三路齐出发起“雍熙北伐”,结果再次遭遇辽军强硬回击,不但损失惨重还牺牲了传奇名将杨业。甚至有史书记载,宋太宗后来因病驾崩,居然也是在北伐战事中受到了箭伤后遗症所致!

接连两次北伐失利后,从宋真宗开始,宋朝文臣武将都患上了“恐辽症”,再也没有了与之抗衡的勇气,而政治清明国力日盛的宋仁宗时期又遇到了西北党项人的崛起,至神宗、英宗、徽宗三朝,宋朝的国力日衰,自此汉人再无可能染指“燕云十六州”。

这就引出了一个蹊跷的反差。赵匡胤比弟弟赵光义年长了十二岁,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皇帝,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生出和辽军对决的念头,而本来能做个守成之君来日方长的宋太宗却偏偏两次北伐,一定要和当时实力最强劲的辽军对决。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个反差就来自两代皇帝的心态。

赵匡胤是循着“五代十国”时期武将夺权套路登上的皇位。在这之前,他作为后周的下级军官见识过战争的残酷,作为高级将领经历过政权间攻伐的尸山血海,所以他看到的是攻取“燕云十六州”的“三不可”。

一是“燕云十六州”居高临下的易守难攻的地形不可取,不利于宋军仰攻作战;二是宋军的战力不可胜,以步兵占多数的宋军当时难以匹敌辽军凶悍的骑兵;三是宋朝的财力不可用,连年攻伐割据政权已经耗尽了国库,没有财力支持更大规模的战争。正是这取决于军事政治经济的“三不可”,决定了赵匡胤才宁肯未来去赎买、去谈判、去蚕食,也不愿意轻易和对方决战。

而赵光义在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就辅佐兄长当上了皇帝,自己也被封为晋王、开封府尹,成为潜在的接班人,自然志得意满。当他通过“烛影斧声”事件颇富争议继承了皇位,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武功和政绩,而难度最大国人心系的“燕云十六州”自然就成了首选。这也就能够解释他为什么会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不但耗尽了宋朝开国二十多年苦心积攒的兵员粮草,还直接把一场消耗纠缠下去至少会五五开的博弈过早变成了败局。

在“燕云十六州”问题上,赵光义表现出的是毕其功于一役的雄心壮志,赵匡胤则是“零敲牛皮糖”、更客观更理智,既承认敌人不是软柿子不能轻视,也意识到有些事儿即便皇帝也难以做到,实在需要时间和耐心。

作为皇帝,自然干的都是大事,而心态直接决定了干大事的策略和最后的成败。说到底皇帝也是凡人,能做到康熙皇帝那样事事成功,除了才能气魄,更需要运气和机遇,这一点皇帝和普通人一样。想当年,如果不是吴三桂等“三藩”间各怀心事、台湾郑氏政权陷于内耗、沙俄入侵东北的部队只是探险队规模,饶是“千古一帝”也难成一事!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干事创业,尤其是干大事创伟业实现理想,需要拥有赵匡胤看待“燕云十六州”问题时的冷静理智,尤其离不开“功成不必在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心智胸怀,绝不可能凭血气方刚勇气倍增就能马到功成。可惜很多帝王看不透这一点,因为身边人的阿谀奉承、因为一时一地的志得意满,总会侵蚀人的理智。

帝王如此,普通人亦如此。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当参加“五四运动”被捕的学生们经过营救获准出狱时,以许德珩为代表的学生领袖坚决要把牢底坐穿。他们认为,自己的牺牲付出一定能唤起国人的愤怒和警醒,唯有陈独秀的一番笑骂才令他们彻底醒悟。陈独秀说,你们实在是自大得可以!你们以为这么容易就能改变一个民族的麻木和痛苦吗?改变国运唤醒民众是几代人上百年的大事业,绝不是几十个人牺牲就能实现的。谁都不能死,必须出去继续战斗!

我们很多人做事的时候就是这样,喜欢为自己树立一个宏伟的目标,设定一个辉煌的终点,然后就在自我陶醉中竭尽全力一路飞奔。当然,拥有远大理想人生目标,就和往昔帝王需要施展抱负建立功业一样,本无可厚非,所谓胸无抱负无以成才也。但须知,干大事图大业离不开冷静客观、理智清醒。

空中楼阁迟早要塌台,普通人要认识到自己的平常普通,要看到干事只能一点一滴,做人只能脚踏实地。别总想着马到功成,也别总指望天降神迹,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也远比我们设想的平淡。

不是人人都能如王公子那样一入行就坐拥五亿现金,也不是人人都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既拥有天才还能碰到风云际会的好时代,我们大多数人遇到的通常是难办的事儿、难伺候的人、难碰上的运气,这才是人生常态。在“经济适用型”的一般条件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是干事创业只能“日拱一卒”筚路蓝缕的意识,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胸怀。

同样,相对于帝王开疆拓土的大事业,我们面前通常只是诸如学习进步、工作晋升、家庭和谐甚至于减肥健身这些“小事业”。“小事业”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当然小,但对于个人而言却照样是大事业,照样需要平常心。过日子过得就是平常心,做事情靠的还是平常心,我们除了时刻仰望牢记理想信念,也离不开时刻低头看路兢兢业业。

唯有把自己的视角放平,不把自己当成幸运儿,不认为自己如何了不得,一个人才能在事儿的面前保持清醒,才算有了正儿八经做事儿的正确姿势。

心平了,乱象才会静下来,心大了,大事才会变小。有一颗平常心,做人才会顺理成章,做事才会变得容易。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