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名画,撑起一部中国美术史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00幅名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请小伙伴们,在刷屏的过程中,记住这些在美术资格证笔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长出现的绝美画面吧!
来来来,看起来……
据说,古画排名前十的是: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代·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吧!
01.《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又称《龙凤仕女图》,是东周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1949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楚墓,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0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了一件“非衣”帛画。画面完整,形象清晰,呈T 字形,画面内容也依T 字形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国、人间、地府3 个部分。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帛画中段画人间世界。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年老贵夫人的侧面像,老妇人身着锦衣,在小吏侍女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行。
03.《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04.《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
《洛神赋图》顾恺之,是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05.《职贡图》·局部/萧绎
《职贡图》是南朝梁国萧绎画的一幅画作,现存宋人摹本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又名《番客入朝图》或《王会图》,展现南北朝时期国家间友好往来的繁盛场面。现存此图为残卷,描绘十二位使者朝贡时的形象,依次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末国的使者。画中人物线条简练遒劲,以高古游丝描为主,间施兰叶描手法。人物形象承袭着魏晋以来富有装饰而谨严的风格,但略欠生动。
0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画像砖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07.《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08.《西方净土变》/莫高窟壁画
《西方净土变》是唐代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壁。这一场面恢宏,色彩绚烂的佛国景象,是宗教美术依据《无量寿经》内容,为信众们构想出来的《西方净土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09.《维摩诘经变》/莫高窟壁画
《维摩诘经变》是莫高窟中较重要的经变图,现在保存下来的有30 多壁,都是根据《维摩诘经》而画的。《维摩诘经》有14 品,其中《弟子》、《问疾》、《佛国》、《方便》、《不思议》等9品有变相。
10.《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壁画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幅非常著名的“出行”作品,它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此图绘于敦煌156窟的南壁和与南壁相接的部分东壁之上,性质是供养画出行图。
11.《游春图》/展子虔
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画卷。
12.《历代帝王图》局部/阎立本
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历代帝王图》为后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至隋间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这13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是: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13.《步辇图》/阎立本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步辇图》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二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画中这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第一个为虢国夫人。从马的鬃毛来看,经过精心修剪的只有两匹,一个是最前面的身着男装的,一个是带着一个小孩的侍女。《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宋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辽宁省博物馆藏。
15.《捣练图》/张萱
《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萱,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16.《簪花仕女图》/周昉
唐代画家周昉绘做,绢本设色(手卷),重彩,纵46厘米,横180厘米。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17.《高逸图》/孙位
高逸图卷为唐朝孙位的书画作品,他唯一存世的作品。也为目前屈指可数的几件唐代作品之一。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画中表现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目前画面仅剩四人,经考证是山涛、王戎、刘伶与阮籍。在技法上,孙位继承了顾恺之“劲紧连绵如吐丝”的行云流水的风格,但更加成熟。线条的变化更丰富,人物造型刻画更真实细致。《高逸图》著录于宋徽宗的《宣和画谱》里,画上钤印“宣和七玺”。《高逸图》上的七玺是全的,作品的装裱保留了北宋的形式。
18.《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李思训,唐代书画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画树、松已用交*取势,整体势态葱郁, 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皴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 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
19.《明皇幸蜀图》/李昭道
此画为青绿设色,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桡道行进,南方一骑者着红衣(唐明皇)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画中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设色全为青绿。此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画风,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宋代苏轼对此图的艺术手法曾有过一段描写,从马的特征认出骑马的便是唐明皇李隆基。
20.《辋川图》/王维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此图是画家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画面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别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尤其这幅《辋川图》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 旷古驰誉。元代在其所著《画鉴》中说:“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也”。此卷为唐人摹本,构图着色尚存唐人气息。
21.《照夜白图》/韩斡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此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画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序的名迹,现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22.《五牛图》/韩滉
韩滉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韩滉,唐贞元初年封晋国公,博雅多才,工书法,善鼓琴,又是著名画家,擅画人物及农村风景、牛驴,画牛尤“曲尽其妙”。《五牛图》是以田家生活为主题的代表作。曾被收入北宋、南宋的内府。画面布景简洁,仅画有一棵小树,着力地表现出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姿态,或吃草,或翘首面驰,或纵蹄而鸣,或回顾而舔舌,或缓步而趾行,神情生动,准确地勾绘出牛的体态结构;着色自然,风格朴实,近似民间绘画。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3.《天王送子图》·局部/吴道子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为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吴道子,画史尊称“吴生”。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
24.《重屏会棋图》/周文矩
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周文矩,五代南唐画家。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他的仕女画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唐代周昉的传统。
25.《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见于宋《宣和画谱》,现存此本为宋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26.《十六罗汉图》之一/贯休
《十六罗汉图》纵92.2厘米,横45.2厘米,晚唐五代时期贯休所画。现存的摹本虽然出于一个底本,但材料和技法五花八门,有绢本、纸本、又有石刻本,有设色,也有水墨。目前大多流传海外,日本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本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27.《珍禽图》/黄筌
五代时期西蜀宫廷画家黄筌的《珍禽图》描绘了龟、蝉、麻雀、鸠等20多种动物。从画面“付子居宝习”来看,显然是一幅课徒的写生稿本。非常强调真实,重视形似,质感的表达,使描写对象富有生机活力。这幅《写生珍禽图》是黄筌给儿子作范本的画稿,虽然只是为了课图作稿之需,信手而画,大小间杂,动物之间或有联系或无联系,但作为一件独立的创作作品来看,仍然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28.《匡庐图》/荆浩
五代荆浩“匡庐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定王征召不应,王派使者访之,仅存一空庐。
29.《关山行旅图》/关仝
关仝,五代后梁山水画家。此幅“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绢本浅设色,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
30.《夏山图》/董源
此件藏品为五代时期的书画作品。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夏山图》为董源后期变体之作,画面气势辽阔,用笔浓淡相间,展现了江南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画中绘有许多辛勤劳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31.《秋山问道图》/巨然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秋山问道图》是—幅秋景山水画。画上主峰居中,这是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山峰石少土多,气势显得温和厚重。与北方画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趣味完全不同。本图无款。
32.《山鹧棘雀图》/黄居寀
黄居寀,宋初著名画家,花鸟画名家黄筌的儿子。他们父子的作品,在画院中极受推崇,以至成为画院评画的标准。此画中的鸟鹊与竹石,布满画面,空白很少。设色淳厚无华,描法稳健,略带稚拙之感,有着早期花鸟画的装饰意味,及古朴风韵,构图紧凑而富变化,疏密、动静都很讲究;用笔沉稳工致,设色精细富丽,其画法比较接近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
33.《双喜图》/崔白
崔白,北宋画家。崔白特别喜欢画大画,《双喜图》高193.7厘米、宽103.4厘米,可以想见此画的气魄,这与画史中记载的崔白性情“疏阔”倒也一致。崔白还特别擅长把握画面的整体气氛,无论是《双喜图》,还是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寒雀图》,同样都在一种统一、和谐的画面氛围中又含有无数丰富、细腻的变化,让人可以在画卷中玩味许久,仍然不断有新的东西发现,感到无穷的趣味。
34.《读碑窠石图》/李成
“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图中残碑上应有小字二行,一书“李成画树石”,一书“王晓补人物”,但现存此图中已无此二行小字,所以为摹本。但不妨碍体会李成寄于画中的意境。《读碑窠石图》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墨色。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35.《溪山行旅图》/范宽
《谿山行旅》为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该作品收藏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于1958年在画作上发现了“范宽”字款,确认此画为范宽真迹。
36.《早春图》/郭熙
郭熙,北宋画家,擅长画山水寒林,格调清新。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绘于宋神宗熙宁5年(1072年),左方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并钤有“郭熙笔”长方朱印,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37.《溪山楼观图》/燕文贵
燕文贵,北宋画家。《溪山楼观图》是一幅描绘江景山峦的山水画,气势开阔旷远。图中山势宏伟,峰峦耸峙,林木茂密。山脚、山腰处皆有楼观殿宇,时隐时现。江边丘陵起伏,沙碛平滩碎石散布,杂树迎风,江水浩瀚。楼台水阁隐现于水气烟云之中。行旅数人,过桥临山,见深山幽谷。此画有两幅,分别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38.《五马图》/李公麟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无名款。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
39.《秋庭戏婴图》/苏汉臣
苏汉臣,南北宋之交时期的画家,曾在宣和画院当过待诏。“秋庭戏婴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写实的程度,几可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可以了解到为何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苏汉臣的画风。
40.《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41.《墨竹图》/文同
文同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画家,此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某种意义上说,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种标本、尺度、基本功。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的画科,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式上与书法表里生发。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
42.《四梅花图》/扬无咎
扬无咎,宋代画家。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这幅古画原故宫馆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43.《枯木怪石图》/苏轼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并作《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无款,据画刘良佐、米芾题诗,以及宋人记载苏轼的画风看,被认定是苏轼的作品。米芾《画史》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黄庭坚在《题子瞻枯木》中说:“折冲儒墨阵堂堂,书人颜扬鸿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题东坡竹石》中又说:“风枝雨叶瘦士竹,龙蹲虎踞苍藓石,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这些咏诗的记述,都与这幅《枯木怪石图》的境界景象相一致。
44.《芙蓉锦鸡图》/赵佶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画上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45.《货郎图》/李嵩
李嵩,南宋画家。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像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46.《采薇图》/李唐
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图中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47.《潇湘奇观图》·局部/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48.《泼墨仙人图》/梁楷
梁楷,南宋画家。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9.《太白行吟图》/梁楷
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神韵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0.《四景山水图》/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刘松年,南宋著名画家,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
51.《踏歌图》/马远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一首诗欣然抄录在画面上方:宿雨清矶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这首诗点明了画的主题,也是宋朝皇帝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52.《溪山清远图》·局部/夏圭
《溪山清远图》是南宋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画面从雾景开始,近处的巨崖大石清晰可见。一片茂盛的松林在阳光下生机勃发,密林深处的楼阁院落若隐若现,院前有小桥流水和往来行人。
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迭迭的巖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53.《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王希孟,宋代著名画家,擅作青绿山水。北宋政和年间入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得宋徽宗指导画技。《千里江山图》是他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千里江山图》后来被当时的宰相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记述了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书画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世,关于他的史料很少。《千里江山图》后在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54.《江山秋色图》·局部/赵伯驹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赵伯驹所画。
55.《写生蛱蝶图》/赵昌
《写生蛱蝶图》,北宋画家赵昌作,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画。在构图布局上,画家有意在画面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景物多集中在画面的下部。将野菊、霜叶、荆棘和偃伏的芦苇等,布置得错落有致。在晴空中有三只美丽的彩蝶正在翩翩飞舞,一只蚱蜢正在向上观望。在这幅图上有元代书家冯子振题咏的诗句:“蚱蜢青青舴艋扶,草间消息未能无。尺绡何限春风意,约略滕王蛱蝶图。”
56.《岁寒三友图》/赵孟坚
洁净的扇面上,作者绘松、竹、梅折枝,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以松针的灰和墨竹的黑来衬托出梅花的白。松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整个画面笔墨秀丽,清绝幽雅,意趣横生。这幅《岁寒三友图》通过对画面的安排,明确表达出作者刚正、坚贞的气节。画扇的右上方钤“子固”白文印。用笔上,画中的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赵孟坚的作品一笔一画都注意书法与画法的结合,可以代表宋末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57.《墨兰图》/郑思肖
郑思肖,宋末元初诗人、画家。《墨兰图》卷是郑思肖留下的唯一传世作品,也是反映他创作思想和艺术造诣的代表作。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写意水墨画,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傲,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笔墨抒发胸中逸气,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写照。
58.《秋郊饮马图》/赵孟頫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文学家。此图绘初秋郊原,牧人在荒野溪涧牧马的情景。水面平缓无波,岸边林木环绕,油油绿草衬以秋树红叶,环境幽雅美丽。一乌衣红帽奚官正策马而来,其前后十几匹马肥硕健壮,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面设色古雅,构图饱满,均衡有致,风格古朴厚重。
59.《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字公谨,1232~1298)所画。周氏原籍山东,却生长在赵孟頫的家乡吴兴,从未到过山东。赵氏既为周密述说济南风光之美,也作此图相赠。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极目远处,地平线上,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的超然楼中有一幅“动”的《鹊华秋色图》。
60《云横秀岭图》/高克恭
高克恭。元代画家,官至刑部尚书。此图书层峦高岭,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间以白云朵朵,纵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书面元气浑沧。整幅书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山石多用米点皴,但又糅进新的变化,如水边的卵石以及米点之下的“披麻皴”。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学二米泻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书上李题诚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诚者。”另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61.《富春山居图》局部/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62.《渔父图》/吴镇
吴镇,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渔父图》是吴镇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渔隐” 为主题,在一片江南山水之中,画一位“渔父”坐在小舟上悠然垂钓。这类作品在他存世的画迹中最多,也是他最喜欢和最擅长的绘画主题。
63.《幽涧寒松图》/倪瓒
元代倪瓒《幽涧寒松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倪瓒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代,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
64.《青卞隐居图》/王蒙
《青卞隐居图》是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画面描绘卞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并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此图技法丰富多样,集中体现了王蒙的艺术风格,明董其昌推崇为“天下第一王叔明”。
65.《朝元图》·局部/永乐宫壁画
山西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泰定三年(1325 年)由马君祥等元代画师绘制而成,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8个帝后主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 尊,场面开阔,气势恢宏。这些壁画为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典佳作。
66.《杨竹西小像》/王绎 倪瓒
王绎,字思善,自号痴绝生,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擅画像,是元代著名的肖像画家。《杨竹西小像》由王绎执笔画人物,倪瓒补景。画的是元代松江府金山张堰人(今属上海)高士杨竹西。
67.《四清图》/李衎
李衎,元代画家。此画首段绘二石,用笔含而不露,清润浑圆。数竿秀竹立于石后,清健潇洒,浓淡相间,石下一兰草疏影横斜,飘逸柔和,欲断还连,接下来又是竹影婆娑,竹间两株梧桐,笔墨淋漓,缈缈如烟,极富韵味。此画应是李衎墨竹画的代表作。
68.《清閟阁墨竹图》/柯九思
元代柯九思的书法师从欧阳询,并融入了魏晋之韵,结构严整,字体恬和雅逸,雄厚中见挺拔之气。这幅画中的竹子的画法仿文同,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行笔沉着稳健,一如后人形容他的墨竹“大叶长梢动冕旒”。整个画面虽然只寥寥数笔,但却生动有致,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
69.《墨梅图》/王冕
墨梅图轴为元代王冕的书画作品。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一幅“墨梅图”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
70.《风雨归舟图》/戴进
明代画家戴进,成功运用浅设色而水墨苍劲淋漓的技法,以横刮阔笔扫出狂风大雨,所画斜风骤雨、树枝弯曲、逆舟雨伞,最充分地表现出狂风暴雨的运动感。作者对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应用自如,雨暴风狂的气象于指腕间飒然而起,充分显示了画家的深湛功力和注重观察自然的可贵精神。
71.《渔乐图》/吴伟
明代吴伟所绘。浙派画家常画渔翁、农民、贩夫、走卒,且把渔、樵、耕、读画在一起,称之为“四乐”。此幅《江山渔乐图》即是这一类题材中的典型作品。图绘湖边高树坡石,中远景山湾盘曲蜿蜒,峰峦层叠,云气迷蒙,水天相接。江边停有许多渔艇。渔民有的在备炊,有的在闲谈。江中还有不少渔民或在下网,或在收船。渔民均粗衣短衫,满面风霜,形象纯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72.《庐山高图》/沈周
《庐山高图》是明代画家沈周的著名国画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庐山高》是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祝寿,凭借想象而创作的一幅国画精品。沈周取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故画面上所画崇山峻岭,层层高叠,长松巨木,起伏轩昂,雄伟瑰丽。
73.《秋风纨扇图》/唐寅
秋风纨扇图为明代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74.《桃源仙境图》/仇英
明代仇英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
75.《湘君湘夫人图》/文征明
明代画家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画幅的中间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此图画法简洁明快,无背景衬托。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
76.《葡萄图》/徐渭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法语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天池。”下钤“湘管齐”朱文方印一,尚有清陈希濂、李佐贤等鉴藏印多方。
77.《荷花鸳鸯图》/陈洪绶
明代陈洪绶此图画池中情趣,湖石用笔劲直,设色浓丽明艳,天空中飞舞双蝶,静中有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8.《秋兴八景图》/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为明代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开,所写为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 亦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
79.《南山积翠图》/王时敏
《南山积翠图》为清代画家王时敏晚年所作,画面布置有序,层次井然,笔墨清隽秀润,沉静淡雅,毫无躁气,具有温厚而博大之美。此作题“壬子长夏写南山积翠图,奉祝蓉翁太老亲台七襄大寿并祈粲正。弟王时敏时年八十有一”。由此题款可知,这是画家为人贺寿之作。
80.《仿三赵山水图》/王鉴
《仿三赵山水图》是清代画家王鉴的作品,在这幅图中描绘的是暮春时节,雨后江南非常浓丽的景色。全图半幅都被向上盘旋的高山所占据,山势连绵不断,把画面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但山两侧都有已漫到山脚的春水。近处池塘边的柳树新枝嫩叶繁茂,与几株交错的同样枝繁叶茂的树木相互呼应,向人们展示着春的气息。一角亭座落于水边,似乎在等着春游到此的人们。
81.《康熙南巡图》·局部/王翚
康熙南巡图,主要作者是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王翚,绘康熙帝第二次南巡(1689年)从离开京师到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 、名胜古迹等,每卷均有康熙出现。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工整的手法,真实、细致地表现了所经之处的风土人情及农业、商业的繁荣景象,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82.《锦石秋花图》/恽寿平
恽寿平,清初杰出的画家。《锦石秋花图》构思巧妙别致,给人以清逸秀爽,恬静润雅之感觉。画的中心偏于右方,由于左上角有诗题,不失平稳舒展。纵览全图,秋花湖石纯用色、墨直接点染而成,形象准确生动,花石随意铺就,但层次丰富,色彩鲜明,十分协调。说明画家除有极其深厚的功力外,对客观物象还有极细微的观察,写实而传神。南京博物院藏。
83.《天都峰图轴》/弘仁
清代弘仁画作,绘黄山天都峰的景色,近景涧溪潺潺,顺流而下;悬崖峭壁古松虬曲,松针茂密,枝干如盘龙蛟出,令人驻足。远处主峰直指云霄,危崖之上奇松点点,山腰又有流泉,直泻而下。作品以严整简洁的造型,方折的线条,表现出天都峰的峻奇雄伟、气势磅礴。
84.《苍翠凌天图》/髠残
髡残的《苍翠凌天图》是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悬崖曲径,栅木院门,林中瓦舍隐现,一人坐于案前,似有所思。曲径而上古屋依摩崖而建,得苍茫高古,幽深静谧之气。再续其上,山路直通峰顶。周围奇峰峻岭,磅礴逶迤,古树苍翠挺拔,涧谷飞泉壁挂,横霭迷蒙。山石树木用赭石勾染,焦墨点苔,浓墨描写。用笔放纵洒脱,令人叹为观止。
85.《荷石水禽图》/朱耷
朱耷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他为了逃避政治上的迫害和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仇恨,出家当了和尚。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特殊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决定了他绘画创作的基本倾向。他笔下的鱼、鸟,体貌怪诞,神情奇特,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曲折地抒发出来。《荷石水禽图》画中冷僻孤寂的环境处理和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以及不拘成法的章法布局,造成一种生僻、苦涩的美感,足以触人心弦。
86.《淮扬洁秋图》/石涛
清代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前明宗室后裔。为避世乱削发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87.《寄人篱下图》/金农
清代金农,居“扬州八怪”之首。代表作品有《寄人篱下图》、《月华图》、《采菱图》、《墨梅图》等。《寄人篱下图》的构图新奇,画幅很小,却于主位画了两块方形的篱笆,中间还留出一扇长方形的门,使画面布局处于刻板僵死的境地,但一株株梅花使得画面有了变化和生机。梅梢和落花,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画中的梅花,取“不简不繁”之妙,用笔简朴,气韵清逸。
88.《醉眠图》/黄慎
黄慎,清代书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此画画的是八仙之首铁拐李醉眠情状。相传铁拐李学道于太上老君,神游时被其徒误焚其肉身,魂无所依,遂附一饿死者之尸,因此蓬首垢面,秃顶跛足,状貌其丑。遂拄铁杖,背葫芦,云游天下,济世度人,神通异常。
89.《兰竹图》/郑燮
《竹石图》为郑燮着力之作,画面上修竹挺立,长短有殊,或作左倾,或作右倾,虽各自独立,却顾盼有情,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竹后巨石耸立,以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较少,而神韵俱足。竹子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总观全局,气势俊迈,风神肃散,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之概。
90.《积书岩图》/赵之谦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积书岩图》是赵之谦山水画中的集大成者。本幅为纸本设色,纵69.5厘米,横39厘米。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91.《三友图像》/任颐
此画背景简单,用笔简练,全以线勾,略施淡彩,神完气足。面部注重用笔线,有别于明清以来的肖像画。清代任颐的人物画是典型中西结合的代表,人物面部刻画借鉴西洋素描画法,力求形似逼真,而人物服饰却又是中国画典型的“线条”的艺术,或作折芦描或作丁头鼠尾描淡色轻染,清新悦目。
92.《桃实图》/吴昌硕
生机勃发的牡丹和水仙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以此图祝福长辈健康长寿的主题,当属吴昌硕花卉画的代表作之一。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人物。
93.《虾》/齐白石
齐白石虾图,体现了高度的笔墨技巧,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物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白石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齐白石曾无奈地说:“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78岁题画虾)”,诚然,认为齐白石只会画虾是外行家言,就像提起徐悲鸿是画马的,黄胄是画驴的一样可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齐白石的虾确实画的好,人们喜闻乐见,亦是事实。
94.《秋林图》/黄宾虹
黄宾虹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以浑厚的笔墨层次,表达了他对山水自然丰富的视觉映象和内心感受,并达到蕴含力量而不粗疏、高雅文气而不纤柔的境地,具有浑厚华滋的个人特色。
95.《流民图》·局部/蒋兆和
蒋兆和的“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图”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作品,高2米,长12米(原作30米),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96.《田横五百士》/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徐悲鸿作于1928年的油画作品,所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
97.《八骏图》/徐悲鸿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98.《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 关山月
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
99.《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作品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
100.《长江万里图》·局部/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是张大千创作于1968年的长江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充分表达了其钟情于长江山水的情感。张大千时年七十岁,当时正移居巴西,中国大陆正值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之际。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连绵数千里,横贯中华大地。张大千是四川人,在他的这幅长卷中,他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
藏家群
找对圈子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