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齋书话|梦寐以求的一套书,终于到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念不完的乡情,回不去的故乡,年事渐长,乡思愈浓,故近几年来一直在搜集乡邦文献,现已小具规模矣。
乡邑项城处于豫东平原,淮河流域,古颍水傍城而过,河网纵横,古称泽国。5000年前即有人类居住,为河南龙山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周初分封为姬姓子国,拱卫周室。楚兴,灭项子国,赏楚将芈燕为食邑,燕以地为姓,是为项燕。秦灭六国,属颍川郡,置南顿县。汉初置项县,属陈郡,置南顿县,属汝南郡。后汉并属汝南郡,郡望应氏四世三公,流芳百世。南朝侨置项城县,始现今名;北朝于县境侨置北扬州丹阳郡、北信州秣陵县,项城境内始有秣陵一名。后历经变迁,多置陈郡(州)项城县,1993年12月撤县设市,成为河南省5个扩权市之一、地级市周口市下辖的唯一县级市。
项城人杰地灵,历史上英才辈出。上古之时,伏羲都宛丘,蔡水出白龟,今有龙山遗址多处犹在;春秋,夫子七十二圣贤之陈亢者,亦项人,后封南顿侯,配享孔庙;楚亡,项梁携项燕余脉,避祸东南,楚虽三户,灭秦必楚,是为西楚霸王故事;后汉光武帝幼时,其父刘钦为南顿令,秀与兄縯、仲在项长大成人,今项城亦多其故迹故事;后汉兴,南顿应氏、蔡氏、袁氏家族兴,应氏四世三公,《后汉书》及《三国志》应曜、应顺、应叠、应彬、应奉、应劭(以《风俗通义》流芳)、应珣、应玚、应璩皆有传,数百年望族;蔡玄、蔡衍、袁宣、袁翻、袁聿修于《南》《北史》亦有传。朱明兴,田氏二世祖田闢近士及第,是为项城望族田氏之肇始。
清末民国,高氏、袁氏、张氏、田氏家族人才辈出,一时蔚然大观,成左右时局之势。高氏家族中,高钊中曾为光绪帝师、女史高梅阁亦有诗集传世;袁氏家族自甲三、重三起,经保恒、保龄、保庆至慰亭, 后有克文、家骝父子继之,百年望族;张、袁二族本为姑表亲,张镇芳官至直立总督、其子张伯驹亦与袁克文并列民国四公子;民国期间,田氏兴,有田作霖、田镇南等沙场报国,亦有田镇洲、田镇瀛等实业救国。皆一代之豪杰也。
项城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兵燹不断,天灾连年。是以肥沃之都,却移民不绝。元末明初农民起义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明定后,大量移民垦荒,今屯田遗迹众多,多山西洪桐故事,亦见历史之多舛。抗战时期,蒋介石炸开黄河花园口,黄河改道,一泻千里,夺淮入海,项城沦为泽国,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是为黄泛区。75年豫东大水,水退后,电线杆上挂着水草,再惹人祸。多难兴邦,自强不息。
项城地处豫皖鄂交界处,沃野千里,水土肥腴,交通便利,河网发达。历史上各种文化在此汇聚,缤纷多彩,积淀厚重。一方人水土养一方人,现人口众多,村庄鳞次,民风淳朴,乡土文化积淀厚重。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迅速,不少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亟需抢救保护。
项城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室费多年之功,整理成《项城乡村历史文化要览》一书,大十六开皇皇三巨册,达1630余页。不仅有千年古县历史变迁及其脉络,更是以乡镇办事处、行政村、自然村一点一线为主径,详实介绍了所辖区域内的文化内涵,活生生的一部乡村历史百科全书。在书的后编又精选了历史上有代表性文人学者的诗文篇章,彰显项城人文荟萃之风华。
特别是在中篇乡村文化这一主题上,各镇办事处的名称来历、地理位置、政区沿革、政区划分、人口与面积、自然条件、经济概况、文化遗产,以及各行政村居委会的地理位置、总人口、土地面积、历史沿革和各自然村的位置、面积、人口、村名由来、史迹传说、姓氏族谱、名人乡贤、民风习俗、名优特产、非遗项目、文物古迹、特色建筑、方言俚语等都有较为明晰的阐释,不啻为一部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小百科。从这一方面说,该书所创体例、所载内容,无论详尽、亦或深广,在全国各地的地方志中,无出其右者,足见其所下功夫之深、足彰项城文化之厚也。
该书自2018年12月问世以来,我首先从宣传中得到消息,可惜一直无缘相见。后在网上相继出现了两种,一种是只有第1册,另一种只有一、二两册,多次想入手,却总有璧缺之憾,后托乡党诸友多人打听,也都一直没有消息,故而一直耿耿于怀。一个月前,偶然机会联系上了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室主任张鹏博先生,冒然提出不情之请,并深切表达对该套书的渴望之情。没想到张先生爽快应允,因他在乡下定点扶贫,一直没有回到单位,前日才通过顺丰将书寄出,今日收到。张先生慷慨,书是免费相赠,连快递费也是他出的了。再三要求奉上川资,张先生却多次推辞,并特别提到:“你既然对乡土文化这么有兴趣,就好好的收藏研究。”感激之情,不胜言表!张先生作风,亦再足现项城之淳朴乡风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