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照片拍得更通透”的对策:(一)通透的意义
这里涉及到通透的意义、拍摄时机的选择、实现通透的拍摄手段、实现画面通透的后期手段等等,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讲述“如何把照片拍得更通透”,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讲述外,还会以实例解析“让照片更通透”的后期手段。
先从通透的意义说起。
如何把“如何把照片拍得更通透”,这是很多人感到疑惑的问题;对于新手来说,是一种高级要求;对于老手来说,是一种基本要求。
评价一幅摄影作品成败优劣,大致上可以从主题表达、构图设计、用光手段、画面效果几方面来衡量,这里的“通透”要求,应该属于画面效果的评价范畴;“通透”的终极目标就是营造画面气氛、更好地反映和表达主题,连同构图和用光效果,进一步强化主题表达,提升阅读感受。
通透,读音tōngtòu,汉语词汇,意思是清澈透明,出自《南山诗》。解释常用义为通彻、明白;也用于形容翡翠珠玉等物品没有杂质、清澈透明、通彻透辟;日常生活中,对于住宅的采光、透气等等,也有“南北通透”的说法,我们以结合日常生活元素加以借鉴和“意会”。
摄影中的通透,就是画面色彩通明透亮;色彩保持原始性和纯粹性;保持对色彩原色最小的杂色干扰;保持画面清晰、干净,使读者产生最大的阅读通透感。
但是,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有些画面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通透感。对于一些特殊的画面,有时反而需要形成必要的含混、灰暗,让读者形成一定的心理沉重、压抑的感受。
就大多数摄影作品而言,我们希望得到的恰恰不是含混和灰暗,而是清澈、明亮和通透的画面感受。
从大自然颜色的互补、对冲规律看,两个互为补色的图层以50%的透明度叠加,就会产生灰色;想要照片的颜色纯正通透,就要减少它的补色。例如蓝天不蓝有雾霾感的画面,除了可以适度增加明暗对比度外,就应该减黄色,达到画面通透的目的,其余规律以此类推。
知道了照片通透的意义,我们就不难发现或推断,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样的照片是通透的,什么样的照片是不通透的;照片是否通透主要取决于前期拍摄,在后期处理得当的话,会有一定的改进、改良和修正;我们的功夫主要应该用在拍摄时机的把握、拍摄的设置,但也不能忽视后期的制作加工。
经过对照片通透的充分认识、拍摄时机的把控、拍摄模式和参数的合理设置,再经过恰当的后期加工处理,得到一幅通透、养眼的照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后续的文章,会详细讲述拍摄时机的把握、前期拍摄的注意要点,内容会涉及到拍摄模式选择、拍摄参数的设定等;讲述后期处理时运用的重点手段,等等,欢迎阅读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