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临床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年7月第33卷第7期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临床观察

许教雄1,何仁亮2,李凤春1,黄桃源2,3

(1.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中山528429;2.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3.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

摘要:

目的:观察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2例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搔刮术清除囊内容物,庆大霉素注射液及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囊腔内注射,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囊腔内注射。于首次治疗后第4、8周复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治情况,于第12周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随访观察复发率及皮损情况。

结果:首次治疗后第8、12周两组间囊肿直径及第8周复治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2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皮损表面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疗效优越,创伤小、复发率低。

关键词:

颜面部;皮脂腺囊肿;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文献编号:

1001-7089(2019)07-0858-05

颜面部皮脂腺囊肿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对患者容貌外观有较严重的影响,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方法复发率高,有的方法可遗留瘢痕,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临床中,采用安全有效、术后美观、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极其重要。笔者对62例颜面部皮脂腺囊肿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搔刮术清除囊内容物后,分别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7月-2018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及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2例颜面部皮脂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34.73±9.70)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26±2.93)个月;对照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21~50岁,平均(34.90±7.85)岁,病程4~14个月,平均(6.81±2.5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囊肿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患者治疗前常规行囊肿B超检查。入选标准:①颜面部单发的皮脂腺囊肿;②3cm≤囊肿直径≤5cm;③囊肿无感染及破溃,近1个月内未接受任何治疗;④女性患者均为非妊娠、哺乳期;⑤治疗依从性良好,可按要求定期复诊。排除标准:①有红肿疼痛,处于急性感染期;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不适宜使用聚桂醇及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者;③有智能障碍、精神障碍、不能配合随访或不愿接受注射治疗的患者;④对注射成分有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1.2.1微创穿刺搔刮术 两组患者用高效碘溶液将囊肿及周围皮肤消毒后,用20mL注射器配12号注射针头从囊肿边缘正常皮肤刺入,用针尖的梭形针面搔刮囊壁及刮离囊内壁脂状物并抽吸排出(内容物质稠,无法抽吸清除的,可用虹膜刀扩大进针口,挤压并排出内容物)。用5mL的注射器先后抽吸生理盐水及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从针孔对侧囊肿边缘刺入并冲洗囊腔,20mL的注射器抽吸冲洗液(或直接从进针口引流排出),待冲洗液较为清亮后,行注射治疗。

1.2.2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制备 采用Tessari技术,1支5mL注射器抽取1份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080445),1支5mL注射器抽取3份空气,两只注射器经一个三通开关连接后,快速来回推送20次,完成前10次推注后将通道口关小,通过由此形成的湍流产生泡沫制成聚桂醇泡沫硬化剂[1]。

1.2.3注射[1] 根据囊肿的大小及范围,观察组采用双针操作,在囊腔内上极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2~10mL,囊腔内下极抽吸,注入泡沫硬化剂后囊肿轻度肿胀,保留10min后抽净泡沫硬化剂,拔出针头,无菌纱块覆盖加压包扎1d;对照组在囊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40160)1~2mL;操作完毕后再次消毒创面,无菌纱块覆盖创面并轻度加压包扎。

1.2.4复治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第4、8周复诊时,囊肿缩小程度与前次比较,直径减少<50%且有囊腔未闭合者,再次行相应的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复治次数均不超过3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于首次治疗后第4、8周复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治情况,于第12周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皮损表面情况、皮下情况及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为囊肿消退(可留色素沉着)>90%,自觉症状消失;显效为75%<囊肿消退≤90%,症状明显改善;好转为25%<囊肿消退≤75%,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囊肿消退≤25%或加重,症状无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若符合方差齐性,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如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囊肿直径及复治例数比较

第4周复治例数比较:P=1.000(Fisher确切概率法);第8周复治例数比较:χ2=4.314,P=0.038;两组间治疗前及第4周囊肿直径比较,第4周复治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间第8、12周囊肿直径及第8周复治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2周临床疗效及随访6月内复发例数比较(表2),临床疗效比较,Z=-2.098,P=0.036;有效率比较,χ2=6.385,P=0.012;复发例数比较,P=0.027(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效果见图1~2。

2.2 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感染、表皮坏死、溃疡、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第12周复诊时,皮损表面情况:观察组2例出现色素沉着;对照组6例出现轻度表皮萎缩凹陷并毛细血管扩张,2例有色素沉着,1例有色素减退,两组皮损表面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5,P=0.027)。皮下情况:观察组有21例(70.00%)、对照组有26例(81.25%)可扪及大小不一的单发皮下结节。随访6个月,皮下结节完全消退:观察组4例、对照组1例;结节增大出现囊肿复发: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结节缩小至黄豆大小后稳定无变化:观察组16例(53.33%)、对照组17例(53.12%)。皮下结节未消退的患者,由于结节较小,皮肤表面无突出,对面部外观无影响,未行其他处理。

3

   讨论   

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白色豆渣样或凝乳状分泌物潴留膨胀所形成的囊肿,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耳后和躯干,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一般无自觉症状,囊壁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时可形成粘连性皮脂腺囊肿,如继发细菌感染时形成感染性皮脂腺囊肿[2]。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及非手术治疗,小切口切除法或摘除术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切口长度为囊肿直径的1/3~1/2,小切口(长度<1cm)可使瘢痕形成最小化,产生较好的美容效果,适用于直径<3cm的囊肿,对于直径>3cm的囊肿,小切口手术法的可选择性下降[2-4],手术时需转移皮瓣闭合创面,患者需要承受术后瘢痕影响面部美观的压力。因此,对于囊肿直径≥3cm颜面部非感染性皮脂腺囊肿,采用聚桂醇进行硬化治疗,发现比传统的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囊肿的治疗中,聚桂醇用量与囊肿的直径相关,囊肿直径<5cm,聚桂醇用量<10mL[1],因受聚桂醇的使用剂量及价格因素的限制,本研究病例入选标准为3cm≤囊肿直径≤5cm。聚桂醇是一种新型的硬化剂,自2008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止血、血管瘤、静脉曲张、肝肾囊肿、甲状腺囊肿、卵巢囊肿等疾病的介入治疗,疗效优越[1,5,8]。有研究者根据其药物作用特点,将其应用于体表囊肿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拓了微创治疗体表囊肿的新方法,更有效地解决了体表囊肿治疗中的美观及复发问题[6-8]。聚桂醇是一种有表面活性的硬化剂,能破坏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9],在体表囊肿的治疗中,聚桂醇引起囊壁上皮细胞变性、脱水、坏死,产生无菌性炎症,破坏囊壁细胞的分泌功能,促进纤维组织增生,继而纤维组织收缩使囊腔发生粘连,闭塞囊腔,囊肿缩小,逐渐吸收消退[1,6-9]。

在本研究中,笔者对颜面部皮脂腺囊肿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复方倍他米松进行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后第4周进行囊肿直径及复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的初期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囊肿缩小程度不大,大部分病例需行二次治疗。其原因为观察组治疗后,囊壁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渗出增加,治疗后数周内通常缩小不明显,而对照组采用复发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对囊壁破坏作用小,药物持续缓慢释放发挥治疗作用,因此两组患者在初次治疗后4周囊肿缩小不明显。第8周两组患者囊肿均有缩小,观察组囊肿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复治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囊肿直径及复治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3cm≤囊肿直径≤5cm的皮脂腺囊肿,其效应发挥在第2次硬化治疗后,囊壁上皮细胞大部分已得到破坏,失去分泌功能,第8周时囊腔明显缩小甚至闭合,复治例数减少。第12周时两组患者囊肿直径及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更优越。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大部分观察组病例在第12周时囊腔已闭合,部分病例囊肿已消退,而对照组大部分病例囊肿已缩小,但仍有部分病例囊腔未闭合,考虑部分囊壁仍有分泌功能,阻碍囊腔闭合。由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在囊腔内注射后,可均匀在囊腔内分布,对整个囊腔内壁均发挥快速破坏作用,因此观察组囊肿缩小程度及例数高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对照组中,复方倍他米松作用机制为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及炎性介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液体再生,促进囊腔纤维化及闭合[10],囊肿及囊腔在短期内可缩小,但由于复方倍他米松对囊壁破坏作用小,残存的囊壁内皮细胞仍有分泌功能,因此对照组复治率,复发率高于观察组。

在第12周,观察组的皮损表面不良情况少于对照组,随访期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点。相关研究表明泡沫硬化剂治疗囊肿具有治疗面积大、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且具有麻醉作用,不会引起机体发生强烈的刺激反应,很少引发相关严重并发症[11-12]。本研究中,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于囊腔内,没有注入血管内及囊肿周围组织内,对囊肿周围血管腔无闭塞,组织无损伤,因此不会产生视觉障碍、偏头痛、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溃疡等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两组患者均有部分病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因炎症可诱导黑素生成增多、红细胞外溢、继发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色素沉着[13]。复方倍他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多次注射者,容易发生表皮萎缩凹陷、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因此对照组中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大部分患者在第12周可扪及大小不一的单发皮下结节,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大部分结节未能完全消退,推测其原因可能与部分病例为粘连性皮脂腺囊肿,囊壁周围存在不能吸收消退的瘢痕化组织,以及部分病例用聚桂醇或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后囊腔纤维化及闭合后形成的结节不能完全吸收消退相关。虽然观察组有16例(53.33%)患者的皮下结节未能吸收消退,结节较小且未继续增大,皮肤表面无突出,对容貌外观无影响,复发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可不予处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法虽然不能摘除囊壁,但能破坏囊壁,使其纤维化失去分泌功能,可接近手术治疗的痊愈效果。

综上所述,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脂腺囊肿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美学治疗要求,可作为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理想治疗方案。目前关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脂腺囊肿的相关文献不多,本研究的病例样本量不多,远期疗效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