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要用头脑去学习知识,用心去体验感觉

中医书友会第2215期I导读:学习中医主要学习两类,一类为知识,一类为感觉,最后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又需要调动我们头脑的思考和记忆、心的体验以及身体的练习。学中医·方法论作者/王蓄之中医,该怎么学呢?这是每一个想学中医的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别着急,学之前,我最好对要学的东西再多点了解。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要学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叫知识,一类叫感觉,这两者是不太一样的。 对于知识,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比如说我去认识五脏,心是做什么用的?中医里的肝又是什么作用?这些内容都是知识,我需要去学习,学习需要用的是头脑。而另外一部分,比如说我去看舌头,这个舌头的颜色,是红色,还是淡红色,还是深红色呢?所有这些都是眼睛看到的一种感觉,而这些感觉就不是我能学来的。类似的情况还有脉诊。脉诊里有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叫做脉象。比如我手下摸到这个脉,是像琴弦一样,还是像挤出来的牙膏一样?这也是一种感觉,这样的感觉,都不是我们通过学习,通过头脑学习可以得到的。要获得感觉,只有用心体验。 除了上面的知识和感觉,当进入到实践环节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其实是能力。当我面对一个患者,我该如何对他进行诊查,如何对病情做出判断?这些都需要我的诊断能力。而诊断能力的获得,需要的就是练习,反复的练习,大量的练习。 总结一下,我们的知识需要靠头脑学习来获得,感觉需要用心体验才能获得,而能力需要用身体去练习才能得到。这里我们还是用脉诊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一下三者的关系。因为脉诊实际上把知识、感觉和能力这三者,都融在一起了。 要通过脉诊的方式来诊查疾病,我首先需要了解寸关尺在哪儿?左右手寸关尺分别表示哪个脏腑的问题?这是我需要去学习的,这是知识。接下来,具体到某一种脉象,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比如弦象,表示了身体里出现了什么问题?有寒,有气滞,还是有热?这些内容都是知识,我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但接下来,至于这种弦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滑的、濡的感觉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感觉就不再是知识了,而是感觉了。 我自己读大学时,就遇到过一例革脉;那一次的感觉,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的。这就是感觉,未曾体验过,你就永远不知道她的模样;而一旦用心去体验过,她就会终生都留在你心里。 用头脑学习和用心体验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用的时候还是有些区别的。用头脑去学习时,最重要的是专心,我只要一心一意的去学习、去理解、去记忆、去背诵就可以了。但我要用心去体验的时候,就会发现单是专心还远远不够。如果我要去体验一种感觉,我首先需要的不是要多专心,而是要把心放松一些,能够松下来,能够空下来。只有当我的心是一种松的,空的,静的,这样的状态,我手底下的感觉才会变得敏锐,各种感觉间的细小差异,也才可能被体察到。 那么,通过学习,我已经了解弦脉表示什么含义,在某一个部位出现的弦象,会表示什么样的病症;接下来,我也体验过了弦这种脉象是怎样一种感觉,那么再下来我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能够马上识别出来。而这种识别,就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感觉,而是一种能力了。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一次次的反复练习。在不同的人身上比较,在不同的时间去比较,在不同的状态下去比较。比如说,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并没有出现弦象;但如果这个人刚刚和别人吵过一架呢?诸如此类。在不同的情况下,我去对比,反复练习,就能让自己获得一种能力,下一次遇到弦的脉象,我能够马上识别出来的这种能力。这是一种诊查的能力。 归纳一下,知识,感觉和能力,是我们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需要做出区别的三类内容。因为这三者的学习方法是有区别的:知识需要用头脑来学习,感觉需要用心去体验,能力需要用身体反复练习。实际上,不只是学中医,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其他学科其实也是一样的。本文摘自“天下无疾”公众号,作者/天下无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