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特征以及辨别方法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经雍乾二世,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根、 开花、结果。而当时为清御窑厂生产的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技艺出众之人,此间技艺拔尖者,多不愿隶属御窑差役,原因在于御窑工价固定,收入肯定不比自己经营获利更多。
对于珐琅彩的鉴定必须深入地从本质上去认识它,而不是从表象的符号上去认识它。过去二三百年中,由于时代的局限,各类瓷书都未作过科学的剖析,时至今天我们文博、收藏界,人才济济,相信一定能够从实用物理、理论化学、矿物学以及陶瓷工艺理论方面来深入地解剖它的本质。
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铜胎掐丝珐琅。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
珐琅彩瓷器起始于康熙末年,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 高,工艺最美。保利秋拍中这两件珐琅彩瓷,一件代表着起始,一件代表着鼎盛,从收藏和艺术欣赏学习的角度皆不容错过。
在珐琅彩之后,受珐琅彩影响,产生了粉彩的工艺,现在西方的人普遍还把这种粉彩,我们叫从法语中来的,所以我们今天看这些国外像蘇富比、佳士得拍卖图录,写这些粉彩器物,它的英文都是用这个,实际上就是指这种粉红色系的彩瓷。
“清宫收藏的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是非常稀 少的,有据可查的是,约有200多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40余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少部分零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手中。”曾波强告诉记者,国内大型拍卖行也鲜见清宫珐琅彩瓷身影,偶有1~2件面市,也多是有瑕疵的,即便如此,也至少可拍至数百万元。“现时在一些中小型拍卖会上露面的所谓清宫珐琅彩瓷基本都是'不开门’,但依然吸引了不少藏家争抢。”
根据此条资料分析:所涉及的珐琅彩瓷诗词题字者为雍正亲自指定,摹本为雍正御笔,可见雍正朝瓷胎画珐琅的书写题词也一丝不苟。乾隆一朝是否如此暂不可考,但严谨程度不应变化太大,必是非宫内书法好手难以胜任。后世景德镇匠人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书写水准,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因此现在仿品题词书写模仿造作、笔画拘谨,笔者暂未曾见过可以在书写方面达到伯仲难分程度的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