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展出的耀州窑瓷器
图为宋代,青釉胡人俑头。
柴窑和耀州窑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柴窑的历史说起。由于柴窑在《格古要论》中排名在汝官哥定之前,后来《宣德鼎彝谱》也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说法,柴窑声名鹊起。图为五代青釉葵口腕,口径21.4,底径8.6,高8.5厘米。
柴窑的釉色特别独特,据说是天青色。相传当时瓷窑请釉色,柴世宗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后来这种天青色,就成了汝窑的典型色。图为五代耀州青釉盏。
还有传言曰,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足多粗黄土。也就是说符合这些标准才是五代时期柴窑。图为五代,青釉十曲花口碗。口径19.2厘米。
按照对这些特征的解读,柴窑应该是一种高温天青釉瓷器,胎为黄褐色,釉面有青铜镜那种幽幽的光泽,属于薄胎瓷器。图为五代耀州窑青釉柳斗纹杯。
薄如纸,声如磬这两个标准,其实定窑很吻合。定窑属于高铝胎瓷器,火候也高,但定窑属于白瓷,并非天青色釉青瓷。图为五代耀州窑陶瓷标本。
汝窑确实是天青色釉,但火候很低,均为1150度左右烧成,属于半陶半瓷的炻器。再者,胎也不是非常薄。实验证明,汝窑是为了烧制天青色,才控制火候的,过烧就成青绿色了。汝窑敲击为木石声,并非金属声,和声如磬对不上。图为宋代耀州窑青釉折腹花口盘。颜色偏青绿。
本来这个柴窑之谜无法得解,但随着五代时期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发掘,陕西省博物馆专家禚振西先生得出结论,柴窑乃五代耀州所烧。图为五代耀州青釉划花碗。
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文献记载,柴窑出北地,禚先生考证北地就是北地郡,而耀州窑古代属于北地郡。《新增格古要论》则曰“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似乎和禚先生所言不符。图为五代耀州天青釉杯。
第二个理由就是五代时期耀州窑,确实烧制一种天青色釉的瓷器,而不是宋代典型的橄榄青绿釉刻花青瓷。图为五代青釉葵口碗,口径17.5厘米。
典型的北宋耀州窑,结合了定窑刻花白瓷的工艺,以氧化焰烧出一种橄榄青绿色基调的青瓷。之所以是这种色,则是因为用煤炭代替木柴为燃料,火焰燃烧充分,窑炉里缺少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的缘故。图为宋代青釉刻花莲纹碗,釉色和五代时期有区别。
一氧化碳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可以把瓷釉中的氧化铁分子还原成氧化亚铁。而氧化亚铁含量的多寡,则是瓷器釉色是否为天青或浅绿的关键。图为五代耀州窑天青釉盏托。
在氧化气氛下,一氧化碳含量极少,所以无法对釉中的氧化铁分子进行还原,所以多为氧化铁的本色,这就是黄釉产生的原因。宋代耀州窑的青绿色釉,则是氧化气氛下的产物。图为五代青釉碗。
五代时期的耀州窑天青釉瓷器,确实可以做到青如天,,明如镜。胎骨也不算厚,敲击起来是什么声音,由于无法上手完整器,不得而知。禚振西先生的论调目前笔者无法证实。这事,你怎么看?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青釉力士托荷叶高足盘,已经没有天青色釉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