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还有现实可能性吗?
“弯道超车”还有现实可能性吗?
虽然“弯道超车”源自体育竞技比赛,指赛车运动员选择在弯道处超越对手。但是,2008年以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它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经济含义。如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09中美经贸论坛”上提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弯道超车”后,就立即引起了中美双方企业家的极大反响。李彦宏认为,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正处在“弯道”上,此时正是实现跨越式发展,超越对手的良机。
事实上,有关“弯道超车”的问题,不仅在经济理论上能够找到一定依据,如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中,就隐藏着许多弯道,就具备超车的可能。而且在实践中,也有过许多“弯道超车”的经典案例。其中,被经济学家们广泛研究和议论的“东亚模式”,就最能够对“弯道超车”理论做出解读。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东亚地区出现了以日本和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为代表的一次经济快速发展潮。它们通过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政府干预,推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行赶超战略,迅速实现了现代化。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其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也创造了一些奇迹,成为了“二战”后唯一从第三世界起点出发,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就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准的国家和地区。
而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经济发展初期,韩国、新加坡、台湾的政府当局对经济采取的都是直接干预的方式,经济起飞后,又逐步转为间接干预。香港则表现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引资政策、补贴公共商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虽然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国家都遭受了巨大冲击,经济陷入了困境,甚至出现一夜回到20年前的景象。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东亚模式”是有成功之处的,是有经验可以总结的。而“东亚模式”所以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到严重打击,也进一步说明了“弯道超车”的可行性和风险性。也就是说,只要把握好机会,在弯道处是可以成功实现超车的。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翻车风险。“东亚模式”实现了在弯道处超车的目标,也因为没有把握好节奏,在弯道处翻车了。这就是“弯道超车”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弯道超车”理论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东亚模式”出现问题后,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和官员认为,“东亚模式”的政府干预政策是不成功的,还是要学习西方的民主发展模式,由市场主导一切。但是,也不要忘了,自认为全球最民主、最自由的美国,不也发生了次贷危机,并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切不要以为美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是民主、自由带来的,恰恰是,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力量,“干预”了世界经济,“干预”了其他国家,“干预”了国际市场,从而让美国获得了许多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才让美国能够率先复苏。没有这一切,美国是很难率先复苏的。
也正因为如此,不该对“东亚模式”采取否定态度,而应该对“东亚模式”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实现“弯道超车”过程中出现翻车现象。要知道,在赛车比赛中,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的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翻车呢?很显然,是与技术存在问题有关、与把握时机的能力不足有关、与超车时的节奏把握不好有关。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奇迹的创造者,没有象亚洲“四小龙”一样去刻意创造“弯道超车”奇迹。但是,中国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弯道超车”,且没有象亚洲“四小龙”一样出现严重问题。中国目前提出的许多政策措施,特别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策略,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目标,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求,“三去一补一降”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等等,既是继续实现“弯道超车”的具体手段,也是避免翻车的具体措施,,是把超车与风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防止超车不当引发翻车风险。
虽然对“弯道超车”理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甚至出现意见完全不同的现象。但是,既然“弯道超车”能够在赛车运动中成功运用,自然也能在经济发展中学习借鉴。需要把握好的是,一定要注意超车的时机、节奏、角度,既要当机立断、避免犹豫不决,也要沉着冷静、避免盲目草率,真正让“弯道超车”成为再创经济奇迹的重要手段。
本文作者谭浩俊已入驻:
搜狐丨网易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丨一点资讯丨UC头条丨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讯博客丨
新浪财经|慧眼财经|云掌财经丨嗨牛财经丨
趣头条丨虎嗅网丨搜狐焦点丨
脉脉丨雪球丨同花顺丨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