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圣人适中的顺应天地变化之道——走进《老子》

7、圣人适中的顺应天地变化之道——走进《老子》

        老子在上一章发出:“道”是先天地就存在么?!的困惑。老子面对着百姓们祭祀天地的仪式,又近一步的论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老子感觉到:天地也就是“道”的产物,对天下万物万事并没有什么仁义恩赐的,天地对待天下万物万事,就像对待人间祭祀天地的刍狗似的,由产生到在祭祀中作用的鼎盛,后自消自灭,毫无怜惜之意,都是在自然而然之中。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同样应该就像天地对待天下万物万事一样,以百姓为刍狗,根本就用不着有什么仁义的恩赐,任凭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生生不息。这天地之间呀!实际上就好似炉火鼓风用的袋囊和送风管一样,虚而不空充满了变化无穷的“气”,一旦动起来,“气”就会通过越动越鼓出源源不断的,促使万物万事生生不息的风。但是,圣人对待百姓,切不可过度的鼓动穷尽袋囊,而要固守适中,适应自然道的变化之道。

        这一章老子在明确了:“道”是先天地就存在的基础上,近一步的表明了对百姓们祭祀天地仪式的态度。实际上天地对天下万物万事并没有什么恩赐,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的祈求天地。都是天地变化之道自然而然的产物。近而说明,圣人对待天下百姓,要像天地对待天下万物万事一样,不要为了表示所谓的仁义道德,“人为”的去为百姓赏赐什么,百姓也不需要形形色色的,假仁假义的恩赐。只要任凭百姓们适中的顺“道”变化而行,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生生不息。这就是:圣人适中的顺应天地变化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