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独立后修建的第一座教堂,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融为一体

上一篇:里斯本最古老的城堡和最迷人的街区

从城堡山上一路下来不管怎么绕,我们始终朝着城堡正南方向的两座钟楼前进,那里是葡萄牙独立后修建的第一座教堂,也是里斯本最重要的天主教堂——圣母玛利亚主教座堂。

1147年阿方索一世从摩尔人手中收复里斯本后,下令将这里原有的清真寺改建成天主教堂。最初的建筑为晚期罗马式,13世纪初完成。13世纪末迪尼什一世(Dinis I de Portugal,1261-1325)下令增建了哥特式回廊,他的儿子阿方索四世(Afonso IV de Portugal,1291-1357)继位后又将后面的礼拜堂改为哥特式的皇家墓室,17世纪中期还建造了矫饰风格的圣器室。又是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它将一切都毁掉了,礼拜堂、墓室和钟楼上的尖塔等都遭到严重损坏。震后的18世纪后期曾进行过一些修复,并引入了巴洛克风格,但现在看到的大部分是20世纪初修复的结果。他们采用新罗马和新哥特风格对教堂中殿、钟楼、窗户及回廊等进行了大规模重建。眼前的教堂主立面从整体看是罗马式风格,大门和钟楼的窗户都是典型的半圆拱形,但门上方的玫瑰花窗却将哥特式元素引入其中。

教堂内部为三殿式结构,中殿的罗马式筒形拱顶就是20世纪初重建的。

震后修建的巴洛克风格主祭坛和天花略显突兀,就像黑白两色的送葬队伍突然闯进一个花裙女孩,给原本端庄肃穆的气氛带来些许凌乱。天顶画从东至西分别为圣父、圣子、圣灵,这是传统的圣三位一体主题。祭坛画则表现的是圣母升天。

回头看,主入口上方的玫瑰花窗表现的是耶稣和十二门徒。

20世纪重建时在教堂的十字翼侧也增加了玫瑰花窗。

主祭坛后方是哥特风格的皇家墓室,这里埋葬着阿方索四世和王后比阿特丽斯。

教堂的侧殿仍为罗马式风格,科林斯柱支撑着十字拱,因为没有窗户,这里保持着罗马式教堂中惯有的幽暗。

一层的后殿、珍宝馆和从二层才能到达的回廊都需要购买门票,一层和二层如果单独买各需2.5欧,我们买的是4欧一张的套票。在后殿的几个小礼拜堂中,大部分是王室成员的墓。有位非王室成员就显得格外抢眼,他是曾给予阿方索四世巨大帮助的贵族Lopo Fernandes(1280-1349)和他的第二任妻子Maria Vilalobos的墓。Lopo Fernandes曾做过阿方索四世的管家,负责教育阿方索四世的孩子们,其中包括后来的国王佩德罗一世(Pedro I de Portugal,1320-1367),也曾代表阿方索四世出使罗马和卡斯蒂利亚等国。他死后,阿方索四世亲自安排将其安葬于此。

珍宝馆中保存着大主教曾经穿过的大袍和戴过的冠冕。

上到二楼向东走是教堂的回廊,以往我们看到的回廊通常都建在教堂的侧面,而这个回廊却建在教堂后殿的后方,原因是这里正处于山坡的位置,南北地势差异较大,而东西方向的地势则基本相同。哥特式的回廊略显破旧,围合的院子里据说正在进行考古挖掘。

我们在墙边发现一根雕刻精美的石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杰作。

回廊周围是一圈小礼拜堂,其中20世纪重建的议事堂显得最为奢华。房间里挂满了绘画,透过Augusto Fuschini设计的带阳台的落地窗可以看到特茹河的美景。

房间的一角摆着镶满宝石的主教冠冕,它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财富的炫耀。看来无论如何标榜自己超凡脱俗,也免不了对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金银珠宝的渴望。用金钱来证明自己的成功,可能是人类最大的误区,可惜古今中外,哪门哪派皆未能幸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