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选择

一、特别提示:
1、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最多见于20~49岁青壮年期。
2、主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有腹痛(多见于左下腹或下腹阵痛,疼痛时有便意,便后疼痛缓解)、里急后重等,中、重度患者常见发烧、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3、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4、诊断: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及组织病理综合分析。其中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关键,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检查(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抽血化验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
5、治疗目标:诱导并维持症状缓解及粘膜愈合(结肠无溃疡),防治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癌变、肠道穿孔及大出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药物选择:
1、对于轻、中度患者或重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的患者,适宜选择氨基水杨酸类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维持治疗。
2、对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及对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效果不佳的轻、中度患者,适宜选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松龙),尤其对急性发作期疗效较好。
3、对于病情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维持治疗无效的或者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患者,适宜选择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
4、当糖皮质激素及上述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治疗时,可考虑使用抗TNFα 拮抗剂(如英夫利西或阿达木单抗)。
 
三、注意:
1、严重程度区分:轻度(每天大便次数<4次,体温<37.5℃,脉搏<90次/分钟,血红蛋白>11.5g/dl,血沉高于正常值但<20mm/h,C反应蛋白正常);中度(每天大便次数<4~6次,体温≤37.8℃,脉搏<90次/分钟,血红蛋白≥10.5g/dl,20mm/h<血沉≤30mm/h,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值但<30mm/h);重度(每天大便次数>6次,体温>37.8℃,脉搏>90次/分钟,血红蛋白<10.5g/dl,血沉>30mg/L,C反应蛋白>30mg/L)。
2、除上述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对症处理: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或静脉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补钾、补钠),改善贫血(输注白蛋白、红细胞),控制腹痛、腹泻及继发感染(使用抗菌素)等。
3、如果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周,应怀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4、如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需手术治疗:发生大出血、肠穿孔;重度患者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药物治疗无效;发生结肠癌变;经药物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