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诗】谭汝为:(26)诗词曲的叠字运用

谭汝为:1945年生,广东新会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修辞语用学、汉语词汇学、民俗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及天津方言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方言词典》、《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方言与津沽文化》等。

第27讲:诗句的叠字运用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郑风"风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自然妥贴,毫无矫饰雕琢之痕是这首诗的特点,顾氏之评,切中肯綮。

在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盛行之后,叠字运用就比较少了,这是因为近体诗在句数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遣词造句都讲求高度精炼,如果一味滥用叠字,势必造成诗意的繁复和音节上的板滞。但在唐宋两代律诗里,成功地运用叠字的佳作还是不乏其例的。如崔颢的《黄鹤楼》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是说登楼远眺时,汉阳的树木清晰在望,尽收眼底;“萋萋”是形容鹦鹉洲上芳草浓密茂盛,一片葱翠,由于运用了两组叠字使这联诗句形象鲜明,如在目前,意境更为高远。假如去掉这两组叠字,诗句成为“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则兴味索然了。

唐代诗人李嘉祐有一联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李诗每句前加上一对叠字。前人认为这是王维袭用或点化李诗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王维是盛唐人,李嘉祐是中唐人,前人怎能偷用后人的诗呢?其说甚是。抛开谁袭用谁这个问题,仅就两联诗的本身进行对照比较而言,王诗多了两组叠字,却增色不少。“漠漠”显示出江南水田的广漠开阔,一望无垠;“阴阴”形容夏木的浓荫幽暗,诗句的内涵更为广袤,比李诗更生动、更传神,显得绰约多姿,读来引人想象,饶有兴味。谢榛评云:“加以四字,豪健自别”(《四溟诗话》);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下,精彩数倍”(《石林诗话》)。所谓“豪健自别”“精彩数倍”,都充分肯定了叠字的妙用,缘情体物,突出地渲染出自然景物的特征,因而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甫是善于用叠字写诗的艺术大师,他的七言律绝中妙用叠字的清词丽句很多,如: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之二)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秋兴八首》之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七)

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见萤火》)

上述诗句中的叠字,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的动态,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均达到拟声、摹形、传神的境地,使诗句音节琅琅,形象栩栩欲活。不仅七言,五言亦如此,对于老杜五言诗使用叠字之精妙,我们借引范晞文在《对床夜雨》中的一段论述:

双字用于五言,视七言为难。盖一联十字耳,苟轻易放过,则何所取也。老杜虽不以此见工,然亦每加之意焉。观其“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不用纳纳,则不足以见乾坤之大,不用行行,则不足以见道路之远。又“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则一气旋转之妙,万物生成之喜,尽于斯矣。至若“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地晴丝冉冉,江碧草纤纤”;“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檐影微微落,律流脉脉斜”;“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等句,俱不泛。

范氏所言之“双字”即本文所谈的叠字。杜诗中叠字安排都是经过锤炼而成的,像用“急急”形容空中鸣雁,用“轻轻”形容盘旋飘飞的白鸥,用“荒荒”形容落日,用“泯泯”形容河水,都新奇别致,妥帖自然。上述所引例证,无论叠字之在句首(如“湛湛长江去”),或在句中(如“檐影微微落”),或在句尾(如“地晴丝冉冉”),状物写景都精当熨贴,从中可见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种锤炼语言的苦心。

通篇每一句都见叠字的诗作被称为叠字体诗,如清代著名诗人万树的《上元灯月》二首,兹举其一:

煌煌夜色华,攘攘众音哗。

皎皎金为月,层层雪作葩。

盈盈飞玉斝,璨璨喷银花。

赫赫平津第,潭潭博陆衙。

腾腾歌玉勒,扰扰走钿车。

艳艳悬灯市,熙熙贳酒家。

翩翩鞋踏绣,楚楚发垂纱。

隐隐藏红袖,婷婷隔绛纱。

悠悠唱罗嗊,细细拨琵琶。

袅袅箫初奏,逢逢鼓又挝。

行行游未遍,忽忽桂轮斜。

28讲:词曲的叠字运用

在词这种体裁中,叠字运用也不算少,如: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梦江南》)

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但这些叠字的运用基本上还是承袭了诗的手法,并没有什么突破。在宋代词作叠字运用中,最为赞赏的是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开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用七对叠字,超然笔墨恒蹊之外,确实是大胆的创新。这十四字内包容着千种愁情、万斛怨恨:“寻寻觅觅”,写出心中若有所失,惶惶寻索的茫茫思绪;“冷冷清清”,点染出孤独冷寂的凄苦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出内心深处悲苦凄惨难以名状的愁情,表达出她在南渡之后,国破夫亡,孤苦独处的心境,沉痛无比,十分感人。后世诗歌评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张端义《贵耳集》)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

我们理解,所谓“无斧凿痕”是说它造语奇隽而自然稳妥;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喻其声调顿挫凄绝,用字奇横但不妨音律,故声情和谐。总之《声声慢》的叠字已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六龙回日之高标”,后人是难以企及的。

清代女词人双卿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妙用叠字来倾吐内心的愁怨,亦为一首叠字名作: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这首词宛转缠绵,情真意切。叠字运用的好,应以“复而不厌,赜而不乱”(顾炎武《日知录》语)为标准,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一些作者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多用叠字以标新立异,却往往弄巧反成拙,加厉而变本矣。像韩愈的《南山》连用十四句叠字,诗同堆砌,令人厌烦,不能卒读;李商隐《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治治黄”,雕琢太过,不足取法。元朝乔吉写的散曲小令《天净沙》通篇用叠字组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奇则奇矣,但叠字用得过了头,一味追求奇险,效颦前贤,成为堆砌雕琢之作。前人对此多有批评,陆以湉豪不含糊地指出:“不若李(指李清照[声声慢])之自然妥帖”(《冷斋杂识》);陈廷焯更斥之为“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话虽刻薄,但讲的不无道理。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略举元人小令二三例于后.:

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张养浩《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秋风飒飒撼梧桐,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

(刘廷信《水仙子·相思》)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锦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王实甫《十二月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在对偶排比的句式中又安排了六对叠字,而且遥山与远水、杨柳与桃花、香风与暮雨相对,均以叠字收尾,更显得缠绵流转,音节和美,琅琅上口。

在元杂剧中,叠字运用则更为常见,一般在描写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描摹介绍自然风光时运用叠字。下面各举一例说明。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崔莺莺唱词[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一连串双叠的叠字句,整齐复沓,流转如珠,如诉如泣,曲折地倾泄出莺莺难以与张生离别的复杂感情,缠绵悱恻,鸣咽凄楚,把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元杂剧中《货郎担》第三折,用叠字描写凄风夜雨的自然景色:

我则见黯黯惨惨天涯云布,万万点点潇湘夜雨;正值着窄窄狭狭沟沟堑堑路崎岖,黑黑黯黯彤云布,赤留赤律潇潇洒洒断断续续,出出律律忽忽鲁鲁阴云开处。霍霍闪闪电光星注;正值着飕飕摔摔风,淋淋渌渌雨,高高下下凹凹答答一水模糊,朴朴簌簌湿湿渌渌疏林人物, 却便似一幅惨惨昏昏潇湘水墨图。

上文曾说过,叠字句,特别是放连珠炮似的叠字句,因为相同的声音较多,运用失当,容易流于单调凝滞,甚至使读者感到厌烦。《货郎担》这段曲词用的叠字很多,但效果很好,其原因在于:它使用的全是口语化的通俗词语,清新易懂;另外,作者把一个双叠词与两个双叠词交错运用,形成了音节上的急缓相间、繁促嘈杂,有力地渲染出云密天暗,雨暴风狂的天气形势,使读者如临其境、心弦紧扣。

诗、词、曲均属韵文范畴,在这些体裁的作品中成功地运用好叠字这种修辞手法,有三点好处:

(一)可以使对自然景物和客观事物的描摹更加生动、形象,写景状物,细致真切。

(二)可以使作品(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深切感人。

(三)可以使作品的气势连贯,音节流美,增强了节奏感和修辞美。

商丘市诗词学会

商丘市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葛   霞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