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九眼楼向西的南山路边垣长城,破解更多箭扣长城密码
酝酿了几次从九眼楼向西探路,都未能如愿。出差回来,懒得再想工作,决定要放松一下,独自从九眼楼向西探路。
年初跟随像疯一样自由群的活动,行走大地村-黑坨山-九眼楼-庄户时,见到九眼楼往西还有一段长城的时候,心中很是惊讶,这段长城通往何处?继续向西,是怎样的保存现状?只听说北京结已是内外长城的结点,九眼楼处分明又是一处结点,这处结点所连续的长城,是属于内长城还是外长城?众多的谜题在脑中纷繁浮现,等待着解答与实探。
当时没有时间一探究竟,但内心已经暗暗萌生想法,希望有机会前往探寻。
回来后即搜索资料,包括网络与书籍。
根据《长城踞北.延庆卷》,已知这段长城叫南山路边垣长城。但地图上这段长城是不连续的,驴友游记与户外轨迹鲜有涉及这段长城。
然后就是寻找机会,准备出行。
周四早上,乘6:45至庄户的公交车出发,至庄户村。
5月1日以后,基本上爬山不再受限了。庄户村铁桥边的拦路的红标语已经从路正中撤下,改挂在桥侧,路遇一位红袖箍,随口问了一句,是否可以爬山了,笑答可以了,并且告诉我到九眼楼需要两个小时;桥头值守的村支书只简单问一句,连手边的登记本都没有记录,挥手对我放行了。
沿上山步道前行,直奔九眼楼而去,开始是柏油路面,后来是青石水泥路面。一路不时有斑鸠短促的咕咕声,又不时有野鸡的短促鸣叫声,与家养的公鸡声有一定相似,却充满了防范警备的意味。
青杏已经长成,偷偷摘一个路边杏树上的果实尝一尝,味干而涩,味道似乎不怎么样;有铁丝围栏中的杏树出篱的树枝上的,再尝一个,有较多的水分,酸中带苦,令人口舌生津。或许是不同的品种,种植的果树与野生山杏的区别。
沿途有开放的小花,不无妩媚。
行三公里余,平缓的石块与水泥修筑的步路走到尽头,转上山径。
(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813m)
林下空气潮湿,有新鲜的动物蹄印相伴,应为今晨所留。行走间,听得悉悉窣窣的矮树丛树叶晃动的声音,抬头望去,声音渐行渐远,已看不见是何方神圣的身影。
山路转折处,林木稀疏,可以遥见远处的庄户长城(擦石口长城),耷拉边长城,箭扣长城,北京结与鹰飞倒仰。
(距离起点4.08km 当前海拔1029m)
紧走慢赶,也是为了与护林员给出的上山时间做一个比较,到达九眼楼下方的城墙下的时候,用时不足一个半小时,整整节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距离起点4.33km 当前海拔1080m)
九眼楼附近据说有不少历史遗迹,包括大量碑刻,以及传说的樊梨花的晾马场等,上次匆匆而来,没有注意寻找,这次先奔九眼楼,寻找这些文物或历史传说的遗迹。
(距离起点5.13km 当前海拔1173m)
楼内转了一圈,没有任何发现,连同上次看到的此处通往楼顶的简易枯树枝做的木梯都不见了,是刻意不让驴友攀爬吧。
九眼楼北侧的城墙上,嵌着一块早期的长城保护碑,由原延庆县政府所立,名为九孔楼。
九眼楼北侧,毛石干叉墙体通往黑坨山方向,这段长城即大家平常所称外长城,明时叫东路边垣长城,属宣镇管辖。九眼楼为东路边垣和南山路边垣的结点(以及箭扣长城)。
九眼楼往西,就是上次所见的那段长城,应属于重修的长城。城墙南侧,多绝壁断崖,无路可通;绝壁继续向西,是连绵的高大群山,群山面向东南的一侧,均是绝壁天险;重修的长城尽头,会是怎样的状况?这是今天所要探寻的目的。
九眼楼北侧的城墙下,果然发现墙体上镶嵌有数块石碑,石碑不是平常所见的记功碑,而是诗刻碑。--根据有关长城研究人士得出的结论,这是长城之上少有的诗文碑刻,甚至可能是仅有(存)的长城诗文碑刻。
楼基的高台下,有两位年轻人,似是在此露营的驴友。转到九眼楼北侧的墙下,发现城墙上镶嵌有更多诗文碑刻,其中一位驴友正往碑刻上喷水,另一位拿出纸张,看架式是要拓印碑文。
诗碑的诗文内容,网络上可以搜索得到,就不再转述。
看到他们脱在城墙下的工作服,才知道他们是北京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员。与他们随便聊了几句,他们除了考古,也是喜欢长城的驴友。
九眼楼的高台下,是坍塌的墙基,这墙基,应是旧有遗迹,不知原有的九眼楼处,是怎样的规格形制?已经不可确知。
没有看到樊梨花的晾马场等遗迹,从与城墙平等的台阶路下行,也没有发现。于是重新登上长城,往南山路边垣长城方向前行。
往西行过一个修复的敌楼,城墙内侧一片封闭的空间,空间里面,呈棋盘型,由残破的墙基划分为多个小方格。此处上次来时,只注意到南侧的小房子。这次仔细察看,才知应是一座城堡或营房。--有驴友游记中说,这就是老乡口中所说的马圈,如果属实,那这座城堡,即是民间传说的樊梨花晾马场了?
城堡的北侧,向外侧孤悬出一座敌楼。
两座房子,大的类似长官衙署或者戏台,小的应为庙宇,均为重建。庙宇西侧的墙体被雨水冲塌,倒像是旧有构筑物。
在庙宇所处的平台上,可以俯视远眺箭扣全景,从东至西依次是牛角边-正北楼-小布达拉-箭口-鹰飞倒仰-北京结,再折向北是西大墙-九眼楼。
(距离起点5.73km 当前海拔1072m)
城堡西侧,开有一门,门内以钢筋支架加固支撑,门槛的白色条石历经岁月的侵蚀与打磨,遍布坑坑洼洼,也许这座券门曾经修复过,也许没有,但至少保存有一定的原貌。
出券门,墙下有一座长城保护碑,名为“火焰山堡”。这座碑在其他驴友的游记中见到过,当时还以为是九眼楼的正式名字,难怪在九眼楼下左右寻找都没有找到。
出火焰山堡继续向西。回望城堡与九眼楼。
重修的城墙尽头,是南山路边垣长城这一段的原貌,保存一段砖墙的残体,坍墁不成形状,其上覆盖了厚厚一层泥土,泥土上生长的灌木已经有不短的树龄,枝干粗壮,恣意横生。
再向西行数十米,有一座砖砌的实心楼,毁损严重。
实心楼以西,即无砖墙,毛石干叉墙体坍墁成片。
(距离起点6.15km 当前海拔1088m)
毛石墙体西行不远,在一个小上坡处,也消失不见。
此后,只见山脊构成的土垄,不再的明显的城墙痕迹。
山脊北侧,山势舒缓,极易由山下攻上来。这没有墙体的山脊,等于是不设防的地带。难道这就是南山路边垣长城?
而山脊南侧,均是峭壁陡崖,基本无法逾越。
(距离起点6.39km 当前海拔1094m)
南侧的峭壁陡崖,从庄户村的登山步道上看,是这样的情形:
似乎有点明白了。这段看似不设防的长城,其实有其精心的设计,先看下图:
一旦敌寇选择从南山路边垣的北坡进攻,将会极其容易攻上山顶,并且山顶几乎是不设防的脊线;但攻上山顶以后,如果马匹收不住脚,将会收不住脚,可能会冲下悬崖;即使不会有此冒失,也会不甘心就此折返,可能会沿相对平坦的山脊线向两端进攻,向东则有坚固的西大墙,突破西大墙,还有险峻而易守难攻的箭扣鹰飞倒仰段长城无法突破;选择从西栅子向南突破,因箭扣长城山势险峻,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侥幸从西大墙段向地势低缓的庄户突破,虽然庄户长城北坡也较为低缓,但庄户南侧,侧有一夫当关万夫难开的擦石口关将敌寇予以合围;沿山脊向西,则西边还有黄花城二道关三道关严密防守。
最终,这段看似低缓不设防的南山路边垣长城,实则凤成一个口袋,将从此方向的敌寇限于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的境地;如果再有一支游击军从四海治或黄花城方向向南山北侧的山谷中切断敌寇退路,将更有可能给予敌寇以有效杀伤。
附记:有关南山路边垣长城的相关资料
综合各种资料,对有关南山路边垣长城的资料摘录整理如下:
1、关于八达岭向东不筑城墙的缺口
八达岭向东,在石佛寺村东至大庄科之间的高山上,长城有大约四十里的缺口没有修筑城墙。这是因为这段城墙跨越十三陵丘陵的龙脉所在的山脉,如果筑墙,恐风水不利,因此这段长城除了利用山势险峻以外,就是禁止砍伐山上灌木,以为屏碍。
2、修筑南山路边垣长城
《隆庆志》卷之六武备,嘉靖二十二年(1543)“宣府巡抚都御史王仪奏,讨内帑(国库)银若干,欲于金陵之后筑墙备墩为拱护计。诏下礼部行钦天监来相之(来相风水),相之者谓:'在九节之外,无伤龙脉,可筑也。’礼部以闻于上,允其请。
因此,南山路边垣长城,起到了防止祖陵的作用。
南山路边垣建在八达岭之北的东线,东至火焰山堡,西至八达岭的岔道城与八达岭相接,中间经柳沟、永宁;城墙多为土筑,今多已坍塌,但土垣遗址历历在目。
独自探路,不知这样的山脊土垄还要行多远,如果继续前行,原路返回势必路程过远;如果不选择原路返回,不知在何处可以下山,下山后有无公交可以返回。但这段长城,根据长城示意图,不排除中间山体关口处,仍有砖石墙体出现。
最终决定就此返回。如果有机会,再与驴友一起继续向西探索。
2019-5-10,14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