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拯救你的焦虑
最近因为公众号的开设,更好链接了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这个公众号成为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枢纽。
我每天除了正常的学习,还会去思考身边同学、朋友的现状,理解需求和状态。我发现,焦虑是大家共同的痛点。
焦虑来自于不确定性。今天在樊登读书会里看反脆弱这本书。反脆弱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获益。我们能不能用反脆弱的思想,来拯救我们的焦虑呢?
我把焦虑定义为长期存在的,不容易缓解的。像阶段性工作任务带来的焦虑,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按照这种定义,焦虑分为两大类:财务焦虑、情感焦虑。知识焦虑通过跨学科终身学习,完全可以得到解决。所以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去看跨学科终身学习者的需求。时间的焦虑今天不展开讨论,改天专门来说说拖延症带来的时间焦虑。
先说说财务焦虑吧。
我见到的情况是,很多已经达到千万级财富的年轻人,仍然对财富充满焦虑。原因很简单,一千万只够在北上广买一套房子。比较典型的状态是每天生活极其快节奏,内心疲惫不堪,按照周围人的选择来选择,陷入群体性谬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多少。也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重要的问题,只是一味的向前奔跑。但是你要去哪里呢?如果方向错了,跑的越快是不是离目标越远?
一个人一生到底需要多少财富,这个数字算得出来吗?算不出来。
如果把财富看成一个函数,变量比较多,相互作用。
第一是生命的长短。这能算出来吗?活60岁和活100岁,需要的财富差距就太大了。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应该按照平均寿命来假设计算,如果运动和健身做得足够好,大概率是可以超过平均寿命的。
第二是投资的成功和失败。这里就是复利的魅力。如果投资成功,年均5%的收益,50年是11倍;10%的收益,50年就是117倍。如果投资失败,有可能是血本无归。通过跨学科终身学习,每一个足够努力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投资大师。所以每年5%的收益是必须可以实现的,10%也不是梦想。按照10%计算,现在的收益50年后可以变为117倍,想想是什么概念。而且投资的实际情况是,把握住了一个风口,就可以实现极大的财富增长。这个世界上,第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的人力资本,第二值得投资的是伟大公司的股权,第三值得投资的是房地产。
第三是维持健康的成本。终身健康成本很低,各种患病就完全不可预料。对于一个可以终身坚持健身的人,这一项的成本一定是很低的。
第四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活的标准。每年花费10万是一种生活,100万是一种生活,1000万也是一种生活。到底选择哪一种?这个问题最有必要展开来讲: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完全不考虑财务压力,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标准?
我觉得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不考虑财务压力是现实中的妄想。但是从思想实验的角度,我们为什么不能想一想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其实才是财务焦虑的关键。
这个问题我是有自己答案的。说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我觉得即便不考虑财务压力,我自己每年的花费也最多只维持在20-30万的水平。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只在对自己非常重要的方面,不惜成本。其他的方面,还是以简朴生活为主。比如随着公众号的写作,微信上交流越来越多,我现在感觉到一个手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手机现在对我来说是社交工具、学习工具,所以必须要买最好的,然后就买个256G的iPhone X。这还有一种考虑,就是通过苹果最新的产品来了解这个世界最高市值公司的用户体验,特别是王煜全一再提到的X上的高科技运用。这本质上是学习成本,而不是奢侈消费。混沌大学的创新院3000一年的学费,第一时间不假思索的买。得到好的专栏,想都不想就买,哪怕没有时间看,这是为了形成自己的可靠信息资料库。想看的书,不假思索的买。然后还会需要去一些地方,自然就有交通费用。高铁我自己肯定是坐二等座的,最多坐个一等座吧,目前自费的情况下还从来没有过。飞机肯定是经济舱了。市内交通,能地铁的就地铁。不能地铁的就是滴滴快车,也花不了多少钱。自己的车,马上就是蔚来汽车了,一年的使用成本包含车价折旧可能会达到6万,这是比较大的一笔支出了(47万购买价,按照十年生命周期摊销,再加上服务无忧套餐和能量无忧套餐)。这个消费对我来说一定意义上是学习的费用。从最好的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角度,来感受未来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智能交通这些与能源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产业进展。我能力范围之内,就选择使用和体验,实在支撑不了,也有相应的办法,比如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转让出去。至于其他的方面,比如穿着,能简单就简单,就几件衣服,不在这上面花时间精力(女生这个问题上就不同了,但也要有限度)。比如外出住酒店,我一个人的情况下,一定是住很便宜的,在合肥来说300就够了。带老婆和孩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住500左右的酒店。偶尔会住1000的,目的是让孩子长见识,也让自己体验下五星级酒店的设施和服务。上次去香港,原本打算在香港住一晚,让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同学给推荐酒店。发过来一看,5000一晚。我告诉他我这辈子都不会住这么贵的酒店,即便是实现财务自由之后。
为什么是这样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对于一个立志跨学科终身学习的人,对于物质的过分关注,只会削弱精力,浪费时间。物质的欲望会磨损你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你学习的兴趣和求职的欲望,会控制你对物质的奢求。每天琢磨时装,照镜子看哪款西服更帅,这要花多少时间?所以无论是乔布斯还是马克扎克伯克,都是最简朴的打扮。一种T恤买十件,你会以为他们从来不换衣服。
现在的中国,不同区域生活成本差距还是很大的。在一线城市,正常消费一年轻松花掉百万。在中西部的四线及以下城市,一年十万足够花。如果可以接受四线以下城市的生活,或者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待在生活成本低的区域,那还需要花很多钱吗?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不能有这种选项呢?
大家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你追求一年千万级的消费,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你绝对成不了一个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怎么花钱,买哪些东西。如果你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可以挥霍和消费的人,我只能抱歉的说,你的学习还没有深入灵魂。下一次会展开说一个话题,拥有等于被拥有。人占有物质财富的结果,是被物质财富所绑架和占有,这种情况下你还有自由的灵魂吗?
再说说情感焦虑。
情感焦虑通过两个方面分析,家庭和朋友。无论是家庭关系处理不好,还是朋友关系处理不好,都会带来极大的焦虑。
家庭方面,未婚的朋友主要是和父母的关系,已婚的朋友主要是和配偶的关系,有孩子的朋友还有亲子关系。
和父母的关系方面,我的观点有些极端。中国很多人的悲剧,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太多的父母给了孩子很多不属于他的要求。比如,大学选专业,一定要选个热门的。别人家的孩子考了研究生,你就必须考,不管你是否喜欢继续读书,甚至不考虑家庭条件能否支撑。前几天有个安大学妹就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她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找工作必须找一个稳定的,最好是考公务员。然后还有被父母指定婚姻,这种情况生活在三线以下城市的比较普遍,因为圈子很小。一个人成长的标志,就是逐渐远离父母。中国有太多的人,缺乏这样的概念。成长、独立与是否孝顺之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太多的父母混淆这个概念,太多的孩子被父母的错误观点所误导。
说完了和父母的关系,自然要说亲子关系,因为在亲子关系里,我们就是父母。我们能够给孩子足够正确的影响吗?会不会误导孩子?教育理念足够正确吗?比较常见的一种谬误在于,明明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天天要求孩子做到。比如自己每天吃喝玩乐,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不珍惜时间,要求孩子珍惜时间。身教重于言传。我现在每天晚上在家就是看书,写公众号。我的孩子潜意识里就知道,她们的爸爸每天晚上也在看书,所以她们也要多看书。这不是最好的教育吗?我告诉孩子我十年后要和她一起参加高考,所以我会和她一起学习,这对她是一种什么样的促动和陪伴?
然后是配偶。现在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的,婚姻生活质量高的比例真的不多。而且婚姻生活的主动权,大多掌握在女性手里。感情的世界里,太多的男人是小白。一个家庭里,如果女性出了问题,这个家庭就幸福不了。这也是女性心理健康问题足够重要的次要原因吧。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就是爱憎分明理论。你爱她,就要努力创造为她付出的条件,还要有付出的意愿。这个付出,最高层次就是帮助她实现梦想。这个梦想就是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按照这种状态去生活。这个方面的理论在之前的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里有更多的说明,大家可以去看那一篇。
可以想象的是,无论是和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好,还是和配偶、子女的关系处理不好,这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会足够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心情。特别是夫妻感情不好,对一个人的伤害是致命的和痛彻心扉的,也是别人很难给予帮助的。要想消除这种焦虑,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然后是朋友关系。在这里可以把同学、同事都放进朋友概念里,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本质上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社交。有一些人,是没有真正知心朋友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朋友的定义非常功利。这样定义朋友的人,得到的也大多是功利的朋友。这样的朋友能算真正的朋友吗?
第二,不愿付出、斤斤计较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第三,自己缺乏“心”的人。怎么理解?知心朋友,就需要了解你的内心。但如果你的内心没有内容,别人怎么了解呢?朋友之间的粘性靠什么来维系?
所以,一个可以得到知心朋友的人,必然是一个对友情看重的人,一个不功利的人,一个愿意为朋友付出的人,一个有自己思想和内容的人。也就是昨天更新内容中提到的,去爱,才能被爱。我不谦虚的说,我就是这样的人。经常来这个公众号里留言的,难道不是我的知心朋友吗?这种互动有什么功利色彩吗?这个公众号的思想作为我对朋友的提醒和建议,不就是我对朋友付出的一种方式吗?这个公众号的内容不就是我的“心”吗,朋友看了自然会懂,就会成为知心朋友。
缺乏友情的人,焦虑也是非常深重的。会天然缺乏安全感,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再加上缺乏交流和沟通,怎么会不加重焦虑呢?
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从财务和情感两个方面给出了缓解焦虑的办法。希望能够启发朋友们自己的思考。
这一篇也是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写的,希望能够有价值。
最后,预告一下公众号的一个新想法。打算在每周五固定更新城市篇。写我自己对一个城市的解读和缘分,算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吧。我去过的地方还是很有限的,但十篇左右还是能写出来的,那就每周五更新,先写十篇再说。通过这个方式,也能促进我多去一些城市体验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