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的一个不对外开放的私家园林“归园田居”

200616黎里的一个不对外开放的私家园林“归园田居”
  还在上月25日,我写黎里的端本园的时候,脑海里曾闪出一个念头:同样也在黎里的离端本园不远的已经颓废无踪的五亩园,不知是否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给予恢复或重建,这样黎里就可以多一处供游人玩耍休闲欣赏的地方。
  昨天,看到了黎里老乡同为知青博友老王的文章,介绍了黎里的一处新建的尙不对外开放的私家园林“归园田居”。心里不免一阵窃喜、一点期盼。
  此园的造家是一位黎里的凌姓企业家,他的造园之志早存心底:一是缘自黎里古镇的人文基因,是对美、对自然、对高级趣味的追求,另一个原因,是盛世造园,时势使然。
  凌先生因改革开放后办企业而初具财力,早些时候在企业内的空地上搞点小景致、小追求;现在具实力了,于是利用公司不到两亩地的空地,挖池垒山,点点滴滴地借鉴江南园林景致,虔诚造景,终具规模,并在黎里镇上名闻遐迩。因园处镇南,人称“小南园”。而凌先生则以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自己的理想田园取名“归园田居”,正是以园名志的现实范例。
  虽属私家园林,凌先生还是很乐意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佳作。故前往参观游览的还是不少。为此,凌先生还为参观者写作了关于如何游览的导游讲解词,对园内的布局、建筑作了充分的解说,附记于下:
      小南园
  黎里古镇的“归园田居”俗称“小南园”,面积1100平方,走进“归园田居”对子门,四周环廊,环抱一泓荷池,串连周边褚景,向南溜达,首先是“明月亭”和“坐看云起”舫,穿过廊桥,迎来“亦山亦水”月洞门,“云开春晓”砖雕,钻过“云瀑洞天”假山,步步走高,到达廊东“见山阁”半亭,北拐踏过玲珑“引胜桥”登上坐北朝南“清风明月”草堂及亲水平台,再西南得遇“春在小筑”“锁春”太湖石,顺着“九曲桥”止步于“知鱼槛”。
  小南园水为主体,水浑1.2米,面积超过400平方,潜有净化设备,汲取“问泉”深井之水,园内三外飞瀑全仗此井供水,同时置换清流,常保池水清澈。
  小南园暗含东西与南北两条中轴线。西也明月亭与东边见山阁隔水相望,每当明月升起,天上月与水中月,遥相呼应,南边月洞门、砖雕门楼,同北边“日日生财”,"道光十年"两个大型磨盘石,贯通于一线。2019年,小南园被文物部门鉴定为苏州市不可移动文物。
  整个环廊学习沧浪亭,西侧一面巨大的穿衣镜,移自网师园,不系舟仿拟怡目画舫斋,船头朝东,三面临水,轻捷玲珑,似一叶轻舟漂浮水面,伫立船头,俯瞰碧波,水中锦鳞清晰可数,船舱是园主与宾客会聚的空间,取名为“坐看云起”。船舫北侧六角形明月亭,移用网师园月到风来亭“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每当三五之夜,天上月与水中月相映成趣,水清月清风清,故池名“风月池”。小巧玲珑的引胜桥,参照网师园引静桥比例建成,桥下一曲小流注入桥洞,源源不尽,桥小不见其涧窄,涧窄不显其桥小。此桥兼有分割空间的功能。
   园内各景,有按比例节缩而成,也有一比一仿制。小南园富含苏州园林文化元素,从归园田居到知鱼槛,坐看云起,清风明月,问泉等等拟名,内中暗用多个典故,阁,亨,槛,舫都有匾额,都有楹联,湖石,假山,石桥都有题名。
  园内牌匾抱楹联由香山帮匾制作技艺传人人张福康亲手打造,木工泥工有香山造园能工巧匠代表人倾力所为。匾额对联与景观命名,有友人所取,有园主自拟,也有移用苏州园林,小南园的和谐美!设计者的宏观调控,落实到每个局部,每个细节。石岸高低曲直因地而成,桥梁的纵横及态势因势而建,仰仗于整体把握,局部到位,坚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影远景的搭配,外处追求和谐!
   博友发来的有关照片也贴于下面,便于了解该园面貌:

  对我来说,剩下的便是等待机遇了:希望能有机会,跟随博友老王去黎里再作实地探究、一遂心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