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石拱桥:年纪最大的州桥
在上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中,我介绍了太仓入“国保”名录的周泾桥。沿着桥下的致和塘一路向西,两岸皆有路,走约几百米远的距离,州桥便呈现在眼前。
州桥
州桥原名安福桥 ,1329年建(只比周泾桥早一年,便成了老大),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和周泾桥一样,横跨在致和塘上。桥正中的地幅刻有“安福”两字。
据史料记载,太仓的日益繁荣,使得原本在昆山的州治于1314年,即延祐元年移到太仓城。明代也曾一度割嘉定、常熟、昆山三县建立太仓州,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太仓升格为直隶州。
在州桥的北端,府南街到底,现在的市政府大院,过去曾是县衙,州衙,因为桥身正好对着州署衙门,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座安福桥叫作州桥 。
州桥 皓皓拍
由于运输方式的改变,已不需要致和塘的运输功能,桥作为桥的功能淡化,河道面积被不断缩小,如今从州桥两侧很难拍到整个桥面的全貌。
和周泾桥一样,在它的西面不远处,一座和它平行的公路桥应运而生。州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作为元代石拱桥的代表,默默地伫立在这里,供人观赏。
文保碑
山花墙位置,梅花形排列的“乳钉”装饰带 浮雕卷草图案
长系石上精美的雕刻
拱券内有字堂
在离州桥东100余米远,一座四柱三间高大的牌坊矗立在路边,一面刻有两世鼎甲,一面刻有四代一品字样。
牌坊正对着王锡爵故居。
王锡爵是明万历年间首辅,其故居建于明万历年间,现有门楼一座,面阔五间,门厅左右分上、下二层。这种门楼式的门厅,在江浙—带绝无仅有。
王锡爵(1534-1614),字元驭,号荆石,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入阁为首辅。
王锡爵的曾孙王炎,在清代也官至大学士,因此人称祖孙宰相、或者两世鼎甲。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和孙子王时敏又荫赠一品,因此,被称为四代一品。
故居内雅集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