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西左右及其尊卑微言隐义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为什么要分为左右两厥。因为,古代左右代表天子皇帝的辅弼近臣,这里左侧铭文主要为《少府颂》,右侧铭文主要为《御史大夫赞》,皆为皇帝三公九卿左右辅弼重臣。

就像北斗七星之外,还有左右两辅星一样。同时,似乎也隐喻着汉成帝时期文臣(丞相御史二府王商、张中)武将(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之间的政治斗争。

古代左右,不仅仅是方位问题,还体现其政治君臣辅佐护佑、尊卑等级思想、军事列阵观思想、天地之道哲学思想、历史记言叙事思想、文化佩玉道德礼乐思想、宗教吉凶思想、天文星宿隐义思想、生活礼仪男女主客思想等等。

古文常以所叙事物或地域之方位而简称之,如山东山西、关东关西,河东河西、西将东相等。古(汉)代“东”,指东部地区,即相对于西汉都城长安或函谷关肴山而言。

在春秋时期,指楚国东部的钟离巢州齐鲁吴越等地,或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东夷、淮夷、徐夷等地。

1、东西左右方位的规则及参照物

(1)古代方位的参照物:天文测向及“四方”“五位”、“八方”“九宫”

①天文测时及“四方”“五位”、“八方”“九宫”

网文作者“一老一沈”说,考古证实,距今7000-6500年前的中国上古先民,通过观象授时,已经形成了星象、方位、季节、时间紧密结合的统一时空观。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墓中遗存表明,当时的古人,不仅对东宫苍龙、西宫白虎以及南北四个星宿群有了极为可观的清晰掌握,而且经由观象授时,准确测定了南北“子午线”和东西“卯酉线”。实际时间,肯定要比这更早。

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7000-6000年,当时的古人,已经准确测定了“八方”“九宫”,形成了安徽凌家滩遗址玉版那种八角图形。

“子午”“卯酉”,形成的“+”,精确指示了“东西南北中”的“四方”“五位”。“八方”“九宫”及八角图形,则将方向定位进一步精确到“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成为“河图”“洛书”包括八卦的渊薮。

古人除了建立“四方”、“五位”、“八方”、“九宫”这样的二维定位系统,还建立了“上下”与“左右”结合的三维定位体系。

古代“中”这个概念,是“上下”和“左右”三维方位体系得以建立的根基。对上古先民来说,站在地上居“中”,天在上,地在下,于是形成了“天上”“地下”概念。古人以天地为“上”、“下”,以东西为左右。

四方五位和八方九宫图

②以人面对地图为例,古代看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现代则正好相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班固《西都赋》说:“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唐代文学家独孤及《仙掌铭》:“左排首阳,右拓太华。”

(2)古代方位规则:座北朝南

以房屋座北朝南正坐厅堂或走出大门为例,左手为东,右手为西,前面为南,后面为北。

2、由方位上下左右概念的确定而形成待人接物及君臣仪礼:古代主东客西,君南臣北。

(1)座北朝南,主东客西

关于古人尚左还是尚右的问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古代最好的房屋多为坎宅,也就是坐北朝南的住宅。主人坐在东边,故称“东道主”。这个东边就是进门的右手边。而客人进门后要从左边门而入,登堂入室,坐于西边。

我国古人居住的堂屋,就是今天的客厅。有客登门,主人要坐在进门的右手边,而客人则坐在进门左手边,不能乱来。那么,为什么有这个规矩呢?来源于古礼。

古代先秦及秦汉以远时期,古代礼制主位以东向,主人在东,宾位在西。故称主人为东家、做东、房东、东道主等。

从自然角度来说,日出东方,东道主本指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称主人为“东道主”。古代礼制宾位在西,在朝廷指诸侯朝见天子。

在民间,叫西宾、西席,因为古代私塾老师或师爷所居多为西屋,故叫宾师。

相对于东西概念的就是南北。而君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故帝王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君为南面。因以“南面”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

《左传.僖公三十年》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屈原《天问》云:“启棘宾帝,九辨九歌。”

《礼记.祭义》云:“曾子:'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自西向东,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礼记.士冠礼》云:“主人东面答拜,乃宿宾。”

《礼记.乡饮酒义》云:“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亨狗于东方,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洗之在阼,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宾必南乡(向)。

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偝藏也。介必东乡(向),介宾主也。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主人造之,产万物者也。月者三日则成片,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建国必立三卿。三宾者,政教之本,礼之大参也。”

《仪礼.士冠礼》云:“封冠礼:筮于庙门。主人玄冠,朝服,缁衣,素(韦毕),即位于门东,西面。”《汉书.王吉传》云:“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

(2)古代入学礼和养无礼:东序右学

①庠。古代学生七岁入下庠,十五岁入上庠。《礼记》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国老尊于庶老,上庠尊于下庠。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

②序。庠、序是古代学校的名称。《礼记》:“序,夏后氏之序也。”《王制》:“夏后氏半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③瞽宗。商代大学:瞽宗。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除。”

(3)左东右西,君南臣北

古人把“左右”纳入“东南西北”之“四方”体系。即“左”为东,“右”为西。如《诗.唐风》:“有枤(duo)之杜,生于道左”,就是生于道东;又如,山西称“山右”,江西称“江右”。

这是源于古人认为,天为阳居上,地为阴居下;同时,南为阳,北为阴。因此,一般,人们坐北朝南判定方向。这从古代星宿图即可看出,皆是左东右西。

当变换朝向,坐南朝北的时候,就成了左西右东。这种情况下,有“虚左”一说,即西面为尊。这是特例,往往是在北面有君王或其他尊者坐北朝南,坐于下手的人皆面北时才如此排位。古时候没有圆桌。其实,“虚左”与“左东右西”的“右尊”,都是在西边。

君南臣北,即君主面向南面,臣子面向北面。右西左东,指主人住东屋,叫东道主;客人住西屋,叫西宾。

《史记.孝文帝纪》云:“代王西乡(向)让者三,南乡让者再。”《集解》云:“如淳:让群臣也。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让不受,群臣犹称宜,乃更回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也。’”《史记.项羽本纪》云:“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

汉代蔡邕《独断》云:“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常以春分朝日於東門之外,示有所尊,訓人民事君之道也。秋夕夕月於西門之外,别阴阳之义也。”

(4)古人左青龙,右白虎,即东青龙,西白虎,中央黄龙镇四方

网名为“神异华夏”曾撰文 《都知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坐镇中央大地的是谁呢?》,该说与古代左右方位正相契合。现引述如下----

中国古神话记载的奇闻异兽多不胜数,民间耳闻能详的便是位居四方的天之四灵。四灵大家都知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史记.天宫书》中也提到:“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

其实,四方灵兽一开始并不是代表祥瑞的神兽,而是霍乱四方的恶神,而第五神兽便是牵制四方恶神的中央之神。

青龙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巫咸占》曰:五星入二十八宿宫,中外宫同。表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成为龙的形象,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就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属木为青色,故名“青龙”。

白虎属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形像虎,位于西方,五行中属金,色白,主杀伐,能御风,名称白虎。白虎并不是说颜色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其代表的季节是秋季。

朱雀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

玄武又称玄冥,是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形象是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而玄武又可通冥间问卜,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 ,被称为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

金木水火土五行现已占其四,那坐镇正中的无疑就是土了。

据《淮南子》记载:“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五方圣兽”起源于《淮南子》,分别代表了木金火水土五行,与之对应的五大天帝分别是伏羲、少昊、炎帝、颛顼、黄帝。这五大天帝各有一位属神和座下圣兽,也就是传说中的五行五神五兽:

伏羲从神,木神句芒,圣兽青龙。

少昊从神,金神蓐收,圣兽白虎。

炎帝从神,火神祝融,圣兽朱雀。

颛顼从神,水神禺强,圣兽玄武。

黄帝从神,土神后土,圣兽黄龙。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土所代表的是黄龙,不过他并不是四大神兽守护的对象,而是牵制四方神兽的第五神兽。因为,在轩辕黄帝时期,这四大异兽还不是祥瑞之兽,反而是为祸四方的恶兽,黄帝为了防止这四兽作乱,便化身黄龙,降服这四大异兽,并最后将他们封印在天地的四个方位,让他们无法互相斗争。

所谓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央黄龙震四方。

作为中央之神,黄龙便成为古代帝王皇权的象征,古代的皇帝都以“龙”自称,龙袍也以黄色为尊。龙和黄色也就逐渐成为了皇帝特有的标致。

3、由君臣礼仪再到执政将相:古代左东右西、东相西将,文左武右,左辅右弼。

(1)左东右西、东相西将,文左武右,左辅右弼

佐,就是辅佐;右就是佑弼。文辅武弼,古人常将文武二将称为“东相西将,左辅右弼。”

古代西将东相。又东方主木。宰相之象。这里借天文五行“东木”隐喻权臣高官的威仪佩饰及高官辅臣治政。实指张中曾任东平国相,后任御史大夫,即为副丞相。

从古代“西将东相”一词来看,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黄河流域---被分为函谷关以东(关东)、函谷关以西(关中)和潼关以南地区,秦国控制着关中和在战国中期占领的四川盆地。

秦国统辖的关中地区,在与北方、西方以及后来的东方诸强敌作战中,培育了强烈的尚武传统。这种传统与关东地区,尤其是与齐鲁孔孟儒家文化发源地相比,形成一种鲜明对照:“关西(中)出将,关东出相。”这种传统省事汉代仍被广泛讽刺,还记录于古代文献之中。

据《史记.李斯传》记载:“函谷关以东之地 自秦孝公以来, 周室卑微, 诸侯相兼, 关东为六国,故多出相。”《史记.天官书》云:“藩臣:西将东相。”

《后汉书‧虞詡传》云:“ 关西出將,关东出相。” 李贤注:“《前书》云:' 秦汉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秦 時 郿白起、頻阳王翦;漢興,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紀李广、李蔡,上邽赵充國,狄道辛武贤,皆名將也。丞相,則蕭、曹、魏、丙、韋、平、孔、翟 之类也。”亦作“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应劭云:“东谓出关之东。”《晋书·姚兴载记》云:“古人有言,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三秦饶儁佚异, 汝异多奇士。”

《汉书.天文志》云:“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筐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故中古世纪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发展到后来的戏台上也是东边“入相”,右边是“出将”。《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汉书.五行志》云:“ 《易说》:木,东方也。於《易》,地上之木为观。其於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鸾之节,田狩有三驱之制,饮食有享献之礼,出入有名,使民以时,务在劝农桑,谋在安百姓。……《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刘向以为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之象也。”又“冬,水王,木相,故象大臣。”应劭云:“冬,水王,木相,故象大臣。冬实者,变置丞相与宫室也。但华,则变大夫也。”师古云:“相室犹言相国,谓宰相也。合韵故言相室。相室者,相王室。”

张忠少府、御史大夫任职在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相对于长安,东平国正处西汉的东方。即治水并治吏。在治吏方面,不但导正了东平王刘宇,还不畏权贵,于前27年劾免王凤亲信京兆尹王尊,后调离京城,贬为徐州刺史、东郡太守,遭到王凤的强烈反弹,并湖县、白马三老等非议。详下文“露兰罗(罹)秋”)。

(2)文武分治,将相不和。

“左”,还引申为“不合作”、“不适宜”、“反对”、“差错”,甚至“邪恶”之义。又甚或成为古代君王委官分职“厚黑”权术的方法之一。《左传.襄.疏》云:“人有左右(手),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

其实,《管子》就记载了左手写字的人,称“左书”,不过也含有贬义,说:“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

因此,古代文武二臣往往多有不和。史籍记载典型的如《史记》,廉颇与蔺相如之“将相和”;还有周勃与陈平二相礼让贤良等等故事。

对此这里似乎也隐喻着汉成帝时期文臣(丞相御史二府王商、张中)武将(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之间的政治斗争。

4、由方位上下左右概念的确定而应用于文字书写行款排列格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从历史文献依据来看,在中国古代以及明清时期,甚至解放前,书写格式一直都是竖行直排,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甲骨文无规范,从右到左,从左到右都有,但少有不是竖行的。西周金文从右向左已成定式,也是中国汉字几千年的书写规范。直到1956年,中国大陆报刊才改竖排为横排,改从右向左读为从左向右读。

如张中(忠)政斗镇墓兽底座玺书和左右两侧颂赞铭文文字为上下左右六合,左右两面各四字九行,每面36字,计72字,底印符策玺书12字,钮铭8字,总计92字。钮式狮头为9个,1大8小,都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即如九鼎之尊礼仪。而且其书写格式正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与西汉成帝朝博士褚少孙所言及《史记》所载完全一致。

因此,从书写格式上看,张忠政斗镇墓兽铭文完全符合西汉文书格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间接说明其主人“张中”正是西汉时的“御史大夫张中”。文物例证则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西汉赵诩三十字吉语厌胜铜印”,印文自右至左、自上而下竖排 。

(1)自右到左。在汉朝,西汉文官 方书体例则是“竖行直写,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云:“褚(少孙)先生曰: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宋元王时得龟,亦杀而用之。谨连其事于左方,令好事者观择其中焉。”

“褚先生”就是汉成帝时期的博士褚少孙,后来续补司马迁的《史记》所缺部分章节;所谓“编之于左、于左方”,就是自右而左的书写格式。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碑表》也证实汉代书写格式是自右而左:“朱竹垞又引汉初元五年(前44年),谒者景君始有墓表,其崇四尺,圭首方趺,其文由右而左。”

(2)自上而下。褚少孙补《史记.龟策列传》云:“褚先生曰:臣以通经术,受业博士,治春秋,以高第为郎,幸得宿,出入宫殿中十有馀年。窃好太史公传。太史公之传曰:'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闚其要,故作《龟策列传》。臣往来长安中,求《龟策列传》不能得,故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编于下方。……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了决吉凶。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

《汉书》载汉初帝命有四,首曰策书。引:“策书。策者,简也。下附篆书。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所谓“编于下方”、“下附篆书”,就是自上而下的直书格式。

(3)从出土文物角度来看,完全证实了汉朝中央朝廷文书书写体例格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甘肃武威出土的汉成帝“手书”(与“玺书”一词相对应)《王杖诏令册》,清晰地体现了汉代文字从篆书向隶书演变,并竖排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习惯。其文:“制曰:问何乡吏,论弃市,毋须时广受王杖,如故。”

附图1 汉成帝批阅奏章“手书”:《王杖诏令册》

附图2 汉成帝追功赏赐御史大夫张忠官方“玺书”: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 张中镇墓兽底座12字政斗玺书

图3:秦始皇二十六年青铜诏版。1976年3月在甘肃省镇原县出土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青铜诏版。它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实物证据。两文字也是“反印文”,因为,它的作用就是要让全国省城明了地知晓、识读,不能也不需要用于钤盖。它是一种金属铜质诏书,用于执政,但非殉葬。

(4)比较而言,在国外以及古代外夷是旁行横写,自左至右,与现代书写习惯相同。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外夷大宛国、安息国书写习惯:“画革旁行以为书记。”旁行书记就是横排横写,从左至右,与现代写法完全相同。《集解》引《汉书音义》曰:“横行为书记。”

《索隐》小颜云:“革,皮之不柔者。”韦昭云:“外夷书皆旁行,今南方林邑之徒,书皆旁行,不直下。”从而反证中国古代西汉时期书写格式是:竖行直写,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5、由政治左右关系到生活定位:古代男左女右,左尊女卑

“左”与“右”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是方向,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左右有着更多的意义。左与右还能是代表着生死、男女、官位、位尊和位卑者等有关系,主要的原因是跟古代一段时期的“尊右卑左”的思想有关。在古时,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左代表的是男子,右则是代表女子。男女共同走路,男右行女左行。

从古代传说起,传说盘古开天地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和万物生灵。《五运历年记》曾言: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转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作。日月二神中,上古之神中的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则是女娲。

日神为男,月神为女,此后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因由而来。虽然是流传下来的,但因男子性格坚毅和女子性格柔美的对比,男左女右的说法才更加深入人心。

6、古代生活服饰文化礼仪:古代生活礼仪思想:汉人右衽,蛮夷左衽

古代左右的礼仪文化体现在着装上的尊右卑左,就是汉人右衽,蛮夷左衽。即汉人和蛮夷的区别就在于汉人束发,蛮夷披头散发。汉服右衽,蛮夷之服左衽。所谓右衽就是衣服的前襟向右,汉人只有死者才左衽。这和蛮夷完全不同。

对于古代服饰上的右衽与左衽,民间多数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知,即是中原文化崇尚右衽,而左衽则是蛮夷。《论语》中,孔子曾写道“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关中,吾其被发左衽矣。”

他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恒公,我们都将成为披肩散发、穿左衽的蛮夷了。从左衽是蛮夷的说法来看,当时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衽”指的是衣襟,“右衽”指的是外露出的衣襟向右,穿着时,左衣襟要压在右衣襟上,“左衽”则是相反的,是右衣襟要压在左衣襟上,外露出的衣襟也是向左的。

左衽和右衽的不同都是根据穿着者的不同而决定的。在古代,中原文化便是正统文化的象征,而周边未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则被古人们所称之为蛮夷之地,古人依靠衣服的左右衽来区分华夏和蛮夷也由来已久。

比如,在河南安阳殷墟时的遗址中挖出了许多右衽的人像,而在三星堆中的遗址中则挖出了众多左衽的人像,只有少数的才是右衽。

因此看出,中原文化中右衽的思想很有可能在商朝时便已发展了,而到后期尚礼节的时代,服饰中的礼制则是更为严格了,从此中原文化中的崇右衽的思想确立,并从此延伸到古代的封建朝代。

对此,2020-05-22 17:42·网文作者“全民历史观”作有《右衽:汉服的象征符号,既是服饰的形制特色也体现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分析。为了加深对古代左右文化意蕴的学习、理解和交流,也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西汉御史大夫张中左右铭文的微言大义及隐含意义,现摘录引述如下。

《左传》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盛大华美的服饰,自古就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汉服'作为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有其独特的形制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右衽'则是汉服的典型形制特点,很好地体现了汉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和'一以贯之'的精神。

汉服右衽

'右衽'的形成和中国的农耕文明有关。华夏的先祖们进入农耕时代后,紧接着衣装形制也朝着更适合生活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黄帝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完备的服饰体系,《易经》记载:'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后来,随着人们长期的劳动实践,逐渐发现衣襟右掩更方便活动,也更适合存放小型的工具。之后,原始社会时期对襟样式的服装开始发展为'偏衽'式,衣服左右更换遮掩的不稳定性减少,汉族服饰中的'右衽'形制开始形成。

1、汉服之'衽'的文化内涵。

2、. '左衽'多为夷狄之服

3. '左衽'是华夏文明沦落的象征

4. '左衽'多是故去之人所穿的衣服

5、古代汉民族服装崇尚'右衽'的原因

(1)从哲学角度来看,'右衽'蕴含着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2)从医学角度来看,'右衽'较好地体现了中医中阴阳的基本理论;

(3)从礼仪角度来看,'右衽'与中国古代礼法'吉事尚左'思想相一致;

(4)从生活习惯角度来看,'右衽'穿着更符合汉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便利要求 ;

(5)历史上汉服'右衽'的服制消亡,和历代'改服易制'的活动有关。

End

(0)

相关推荐

  • 三而成天

    ​三而成天: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是玄学<象数学>理论象数三 "三"即是数"字"的三 代表上中下的道理 天文阳数二十有五 地文阳数三十 人 ...

  • 河图洛书是天书——标示天地基本认知的天书

    微友传央视九频道<天书秘境>APP,经网搜,是2016年5月10日-11日发现栏目播出.看完后,不得不说,完全是以神秘解玄奥. 河图洛书是天书--标示天地基本认知的天书,而不是故弄玄虚的天 ...

  • 《红楼梦》里的各种谐音隐义、经典对联及秦可卿灭门之祸

    读史2019-07-25 22:39:26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曹雪芹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紧扣书的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 ...

  • 推十书 | 刘咸炘:《礼运》隐义——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皆由性善而推也

    <礼运>隐义壬戌 刘咸炘著 是篇综贯天人,穷源竟委,与<中庸>.<孝经>参立相通,微言大义,三复益显.即述<中庸>,貫<孝经>,因综证之,以 ...

  • 鼎然之禅定修炼隐义文章:是谁在陪伴着你

    鼎然提示:观看这篇禅定式隐义文章,需要一定的禅定能量和一定高度的认知.特此提示! 你不曾孤伶,是因为有人陪伴.你不曾凄冷,是因为有人温暖.你不曾无助,是因为有人给予.你不曾落魄,是因为有人支撑.你不曾 ...

  • 黄道十二宫与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简史

    谏鼓谤木2019-08-15阅读 110 黄道十二宫(the signs of the zodiac)是现代天文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概念,而在远古时代,各个古文明对于天文星系皆有观测和归纳,并形成了相 ...

  • 古代志怪故事:洪由义,王京

    洪由义 洪由义是靖远地区协助防汛的一个差役.他心慈面善,喜欢放生.闲暇时候总坐在黄河岸边,看到打鱼人收网,把太小的鱼虾河蚌田螺丢弃在岸边,他就赶快捡起来放回水里.这么做了好多年. 有一天,他在过河的时 ...

  • 《红楼梦》里的各种谐音隐义、经典对联

    秦可卿,<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乳名可卿,是营缮郎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宁国府重孙贾蓉的原配夫人,贾府通称蓉大奶奶. 假如有人突然问起这样一件事:<红楼梦>里谁家遭遇 ...

  • 《红楼梦》中的各种谐音隐义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曹雪芹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清人张新之谈及<红楼梦>人物姓名字号时评价道:"是书名姓,无大无小, ...

  • 《红楼梦》中的各种谐音隐义,曹雪芹下了好大一盘棋!

    <红楼梦>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极为丰富的信息量成为名著,两百七十多年来,一直占据着我国文学艺术的顶峰,无出其右者. <红楼梦>人名拾趣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 ...

  • 《红楼梦》里的各种谐音隐义大全 ,实在太博大精深了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曹雪芹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紧扣书的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也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相协调.曹雪芹起名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