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教授:活用《伤寒》五苓散:急性肾炎、干燥症、水痞、汗出异常、消渴
图*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
在《伤寒论》中五苓散凡八见,为苓桂剂的代表方剂。
陈明教授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的研究,重点分3个方面:
1.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
2.《伤寒论》六经病证内涵的研究;
3.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的研究。
今天小师妹总结了陈明教授灵活运用《伤寒论》五苓散治疗上中下三焦如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等多种疾病的思想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叭。
五苓散
五苓散证核心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
方药配伍特点:茯苓、猪苓、泽泻利水于下,桂枝化水于外,白术防水于中。
尽管五苓散证为病在下焦,但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所以五苓散证之证候上、中、下三焦都可以出现。
水蓄于下,则见小便不利、少腹满;
水亏于上,则见消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水扰于中,脾胃升降紊乱,则可见心下痞、霍乱等病证。
陈明教授认为,五苓散证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上、中、下三焦证候皆可见。以五苓散治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汗出异常、脑积水等均应收效。
1. 五苓散治疗风水(急性肾炎)
患者:中年女性
现病史:外感寒邪5d后,突发全身水肿,面部为甚,小便不利,尿如茶色,恶寒发热,无汗,腰酸沉,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检查:小便常规化验,尿蛋白+++,并有大量红细胞。患者坚拒住院,强烈要求中药治疗。
诊断:风水(急性肾炎),此太阳经邪气循经内入太阳之腑,气化失常,表里俱病。
方药:处以五苓散合麻黄汤,加蝉衣、浮萍、白茅根、车前子等疏风利尿之品。
症状变化:服1剂即汗出,浮肿见消。服完3剂,小便通利,水肿消去大半。1周后,水肿全部消退,饮食、大小便正常。补气、补肾调理1个月,化验小便正常,未有复发。
按:《伤寒论》第74条指出五苓散证之表现是“有表里证”,这是五苓散证临床运用之基本特征。
表,是指太阳经邪气未解,故有脉浮、发热等表证;
里,是指邪气循经入腑,障碍膀胱之气化,故见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第73条所谓“必苦里急”也。
所以本证为太阳经腑同病,表里俱存,而其病变中心为太阳腑气不通,气化不利,此乃运用五苓散之焦点。临证中诸如急性肾炎水肿、感冒后小便不通等,往往是本证之范畴。
2.五苓散治疗干燥综合症
患者:老年患者
现病史:患干燥综合征2年,不但口干口渴,目鼻皆干,因口干舌头发木,食之无味,舌红。始用滋阴生津止渴之品,服3周,干燥症丝毫无减。细察之,舌虽红,但却光滑有津。口虽干渴,但不喜喝水,饮之则吐,小便频而量少、不畅。
诊断:辨为膀胱蓄水证,此“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
方药:用五苓散加人参、葛根、天花粉,
治疗1个多月,干燥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按:陈明教授认为在《伤寒论》中,小便不利通指小便异常的症状,包括小便频数、量少、尿急、排尿困难、遗尿等多种表现。故五苓散既治小便少之小便不利,也治尿频、尿急之小便不利。多饮非津亏,是由于膀胱气化失司,津不上承布散所致。其中苔水滑有津为其重要参考指征。
3.辨五苓散治疗水痞
患者:中年女性
现病史:患心下痞5个月,先后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二陈汤、越鞠丸、大小柴胡汤等,不见寸效。后患者不经意说道,胃中一堵,小便即不畅。恍悟,遂按水痞治之
诊断:水痞
方药:五苓散合越鞠丸加减,服5剂痞消。
按:《伤寒论》第156条云:“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误下而致心下痞,当详辨其证,不可一见痞,即予泻心汤类治疗。
本证既无胃热之象,又无寒热错杂之征,且伴见口渴躁烦、小便不利等五苓散证特征,显然为蓄水所致。
然五苓散证为水蓄于下,为何见中焦痞满之证?此乃水饮致病之特点,水饮之性,变动不居,始虽蓄下,渐变可波及全身,若水扰中焦气机,脾胃升降失常,则可见心下痞,但必伴蓄水之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加口渴。
此类心下痞,后世称为“水痞”。故其治当化气行水为法,而不是见痞治痞。故遵循《伤寒论》第381条所言:“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4.五苓散治疗汗出异常
患者:中年男性
现病史:汗出3年余。昼动则汗出,夜寐亦汗出,误治数次,或桂枝汤,或桂枝加附子汤,或玉屏风散,或当归六黄汤,皆不效或小效。后细察其汗出头项、腰背为甚,恶风,口干不喜饮水,尿频量少小便不利(患者有泌尿感染反复发作史),舌淡红而多津。
诊断:汗出异常
方药:五苓散合玉屏风散,3周而愈。
按:陈明教授认为临证常法不效,需细察兼症。此汗出部位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且口干不喜饮,小便不利,符合五苓散证之特征。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一为尿,二为汗,汗尿相关。《灵枢·本脏》指出:“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意为腠理毫毛是三焦、膀胱生理功能正常与否的外在反映。
《伤寒论》73条指出:“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对人体津液代谢的认识,应站在整体性的高度,注重脏与腑、经与腑的相关性。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太阳经气不利可以影响其腑,反之,水蓄太阳膀胱腑,也可以影响太阳经表,导致营卫不和而见汗出异常,亦可导致皮肤疾患、身痒、身痛等病证。
5.五苓散治疗消渴
患者:女,45岁
现病史:患多饮、多尿两月余,自以为患糖尿病,但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医院怀疑是尿崩症,但尿比重正常。又一医院诊为膀胱多动症,治疗无效。后找中医,用滋阴生津止渴、补肾固涩之品,效果亦不显。刻下口渴依然,每天不停喝水,喜热饮。来诊时自带两瓶水,频繁如厕,平均2~3次·h-1。舌苔水滑。
诊断:蓄水证。
方药:用五苓散,少加一、二味补肾药物。
服1周后即有明显减轻,共服3周口渴痊愈。
6.总 结
陈明教授用五苓散合清震汤(明秦景明《症因脉治》)治疗小儿脑积水,数例皆收良效。
陈明教授临证思维缜密,思路开阔,活用经方,以五苓散治疗多种病症,如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霍乱、脑积水等,其临床医案读之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悟。
总之,五苓散证是以小便不利示水液在体内的蓄积,以口渴示人体津液不能正常分布,故只要是水液蓄积在某一部位而不能均匀布散到全身而引起的病证,皆可考虑用五苓散进行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