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写在名著第一页,却让人读不下去,因为会情不自禁唱起来
在我们的印象中,词的高峰期是在宋朝,当时的著名词人层出不穷,佳作也如同井喷一般。他们确实将宋词乃至中国的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有一首词的知名度一点也不比宋词差,你一定听过。它就是写在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一页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朝人写的,而且它的作者并非泛泛之辈,是中过状元的杨慎。杨慎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地位还在当过首辅、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解缙之上。
小珏最不喜欢翻译诗词,尤其是面对这种极为优美的诗词更是诚惶诚恐,因为以我的水平即使苦思冥想也无法将诗词的味道原滋原味地翻译出来。幸好这首词并不艰涩,它营造了一个苍凉悠远的意境,让人如同在嘴边尝到的滋味,又深深地浸入心中。这首词不仅是《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后来也成为同名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刚一读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然而,杨慎能写出这首词,是经历过了巨大的人生变故的。以现代人来看,他的劫难和变故完全是自找的,是毫无必要的。在正德皇帝去世后,杨慎的父亲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以《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为据,迎立了兴献王长子朱厚熜为皇帝,这就是嘉靖帝。
本来,杨廷和这么做,是有拥立之功的,绝对可以继续坐稳首辅的位置,享受荣华富贵。然而,杨廷和却带着一帮大臣,为嘉靖到底该认谁为皇考以及他的生父兴献王该上什么尊号而产生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杨廷和认为,嘉靖既然继承了皇位,就只能认自己的伯伯明孝宗为皇考,而他的生父兴献王只能改称皇叔。然而嘉靖当然不愿意,他认为不仅不用更改父亲,而且自己的父亲还应该被追封为皇帝。
看起来,这场争论很无聊,杨廷和是多管闲事。然而在当时,礼法是国家的根本之一,在杨廷和看来,如果这个问题马虎对待,那么所有庶出的皇子都会对皇位有觊觎之心,天下就会乱套,甚至会重演靖难之役、宁王叛乱的悲剧。所以,作为忠臣,杨廷和认为自己是对皇家和帝国负责,是必须争到底的。
最后杨廷和被嘉靖赶回了老家,他的地位显赫,嘉靖不便下狠手。然而他走之后,他的儿子杨慎又接过父亲的班,继续和嘉靖为大礼议而争论不休。此事已经历时几年,嘉靖再也不是刚当皇帝的小伙子,而已经牢牢控制了局势。他一怒之下,将杨慎两次处以廷杖之刑。杨慎两次都命悬一线,被打得气若游丝。
然而,杨慎却丝毫不屈服,他始终坚信,自己和父亲所坚持的,是这个世界上的礼数伦常,是万万不能颠倒的。这个书呆子的行为,让嘉靖记恨了他一辈子,将他发配到遥远的云南永昌卫。皇帝每次问及杨慎,都希望听到他过得困窘不堪才满意。在嘉靖当政之时,一共有六次大赦,杨慎都没有被原谅。只要他离开永昌稍微久一点,当地巡抚就会派人将他押回去。
本应该大放异彩的状元就这么断送了仕途,然而不幸的人生经历,却给予了杨慎更为深邃的思想。这首词就是他在被押赴云南,途径湖北江陵时,看到长江小船上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正在煮酒谈笑,忽然产生了灵感而作的。
了解这些背景,我们才会对这首词产生更多更新的共鸣。他告诉我们,历史如同大江奔腾而去,很多往事都会改变,但总有一些东西如同青山一样永恒不变,那就是信念。古往今来多少风雨多少事,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那些功名利禄比起信念来算得了什么,无非就是下酒的谈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