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记忆力不行,到底是为什么?

人脑记忆有很多重要的,有时甚至违背直觉的规律。

一部分学生的记忆力总是不尽人意,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看来,并不是他们的记忆能力有先天缺陷。

他们还有一个重要发现: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两者相比,耳听更容易出错。

掌握这一规律,将帮助教师们让自己的课堂授课、指导方式更加科学,从而影响改变学生的学习。

为什么“听”比“看”
更容易产生错误记忆

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脑是如何感知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刺激的?

此刻,你正在看这篇文章,文章上的文字作为一种视觉刺激投射到你的视网膜,视网膜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神经电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大脑枕叶的视觉皮层。

视觉皮层将词形信息传递到角回,完成词形到语音的转换。角回还会将语音信息传递到颞叶的威尔尼克区,实现对声音信息的理解。

当你在学习某个东西、获取新经验时,你的大脑就像这样进行编码。

如果你觉得有些东西似曾相识,那么你的大脑就实现了对先前记忆的提取。在进行记忆测验时,你的大脑就在不断地进行提取活动。

研究发现,学习编码和测验提取的神经模式相似性越高,真实记忆效果越好。但“听”比“看”更容易产生错误记忆的脑机制。

在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中,学生们在“听觉学习—视觉测验”和“视觉学习—视觉测验”两种条件下,学习词表,并对其进行再认测试。

结果发现,学生在听觉学习条件下会比在视觉学习条件下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

听觉学习—视觉测验条件下,学习阶段缺少视觉刺激,其视觉皮层得不到有效激活,但测验阶段视觉皮层被激活,前无后有,极大地削弱了视觉皮层的真实记忆信号。

视觉学习—视觉测验条件下,视觉皮层真实记忆信号强,而且负责监控决策的前额叶能够拒绝诱饵词,降低错误记忆。

听觉学习时,记忆更加依赖于词语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依据词语相似性,来将记忆归为“亲身经历”,这会增大虚报的概率。因此,相比于“眼见”,“耳听”的错误记忆更高。

这就回答了我们一开始的问题,错误记忆时有发生。

如何减少错误记忆
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介绍几个能够减少错误记忆的方法。
  • 编码:提升警惕,保持怀疑
研究者发现在个体学习编码之前先对其进行预警,告知他们有关错误记忆的信息,能够有效地降低错误记忆。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错误记忆这种现象,你就拥有了一面抵御错误记忆的护盾,只需适时启动它。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他人的回忆。不论他说得多么激情澎湃栩栩如生,都不足以证明他说的就是百分之百的事实,也许他也被自己的记忆欺骗了。
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身边有人总是不断对你进行暗示诱导,你也应该提升警惕。
在学习中,当你在学习一些相关性程度高的材料时,这个时候你也应该打起精神来,因为稍不留神,你就有可能在考试时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你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条理地归类排序,区分相似内容的不同之处,同时检查自己是否自动联想到其他相关内容,给这些想法打上标签记号,这些做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考试时的错误记忆。
  • 提取:监控记忆,辨别真伪
记忆监控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它根据提取到的信息来做出决策,判断哪些记忆是我们想象的,哪些记忆是我们亲身经历的。
这个守门人并非永远处于“严防死守”的状态。它懈怠时,虚假记忆就会乘虚而入。比如,仅根据回忆内容的熟悉性而非准确性来做判断,放松记忆的判别标准,将感到熟悉的记忆判断为真实的。
好在,这个守门人是灵活机动的,可以因地制宜。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记忆有可能是虚假时,守门人就该严阵以待。你不能根据主观熟悉感轻易下结论,你可以搜索是否存在与“真实判定”相矛盾的新证据,根据新的证据来综合评判记忆的准确性。
你也可以提高“真实判定”的决策标准,只有回忆出更多细节信息,才能将其判定为真实的,倘若期待得不到满足,则将其判定为虚假的。这种方法的前提依据是我们认为真实记忆是亲身经历过的,比错误记忆具备更多的细节记忆,更经得起“严刑拷问”。
虽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监控的现有水平比较低,但中小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记忆监控能力加以练习,从而提升辨别记忆真伪的能力。
可以试着让他们的记忆效果与学习和测验阶段的情境一致。
研究者曾让潜水员在岸上或水下学习一些词,随后让他们在岸上或水下回忆这些词。结果发现:相比于不同情境,学与测的情境相同时,记忆效果更好。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保持学习和测验的情境一致,从而减少测验时的错误记忆。
比如,用视觉学习去应对视觉测试,听觉学习去应对听觉测试,尝试在学习阶段保持考试时的心境状态,甚至是在同一教室或使用相同的文具进行学习和测试,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考试时的记忆准确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