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拼搏奋斗者吃亏
在企业里建设拼搏奋斗者文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甄别拼搏奋斗者,即什么样的人叫拼搏者、奋斗者,要有一套标准;二是制度机制的设计。
11
四个标准判别拼搏奋斗者
如果给拼搏者、奋斗者定个标准,我认为有四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使命驱动,拼搏奋斗的快乐来自使命驱动,再加上天赋,天生就是一个自驱动的人,就会有激情,就会快乐。
第二个标准是能提出挑战性目标,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达到一个目标又提出一个新的目标,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拼搏者、奋斗者都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对自我要求不高的人是“差不多主义”,只有拼搏者、奋斗者才给自己不断加码,不断挑战新的目标。
第三个标准是有自我批判精神,不会自满,不会自大,也不会自我膨胀。我非常欣赏任正非的地方是他能把姿态放得很低,即便他已经功成名就了,这体现了他的底气和信心。可以说,拼搏奋斗者从心态上来讲是一种快乐拼搏、快乐奋斗,永无止境,能够自我批判。
第四个是超常付出,先付出再讲回报。做什么事情,想要做好做成功其实都需要拼搏奋斗,都需要超常付出。拼搏者、奋斗者必须要付出,要有奉献精神,但是超常付出并不是简单的加班文化,用加班制度约束大家被动“拼搏奋斗”不是真正的拼搏奋斗。自我驱动,自我拼搏奋斗,先付出再讲回报,而不是先谈回报再付出,这是拼搏奋斗者很重要的标准。
2
要让拼搏奋斗者能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中设、华为都提出了拼搏者、奋斗者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机制,使得拼搏者、奋斗者能够脱颖而出,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拼搏奋斗者文化,那些拼搏者、奋斗者就没有成就感,其行为就得不到赞赏。我们常说“向雷锋学习,但是绝不让雷锋吃亏”,要形成“好人不吃亏,坏人不得志”的拼搏奋斗者机制和文化,核心是建立健全一套拼搏者、奋斗者评价标准,让那些不愿意持续奋斗、不愿意持续干下去的人淘汰出去,使那些有奋斗精神的人、愿意为公司多付出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得到更高的评价,更好的机遇、待遇和发展前景。
从个体角度来看,拼搏奋斗与否其实和人的性格天赋有关。简单地划分一下,企业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被驱动型,需要在别人安排下、用规则约束着干活儿,他不是不干活儿,而是被动地干活儿;一种是自驱动型,就是他能主动安排活儿干,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所谓“不待扬鞭自奋蹄”。
所以,企业选对人比培养人更重要。企业用人,第一选有拼搏奋斗精神的人,第二选有价值创造能力的人,这两点非常重要。
一个组织中的人,首先要志同道合,你的兴趣、自驱动就是想拼搏奋斗,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人、快乐的人,那你就来;如果是那种天天抱怨的人,你就别来,免得破坏组织氛围。在这个基础上,你必须要有能力,要能够创造价值,有的人有愿意拼搏奋斗,但是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也不行。
现在要特别强调拼搏者、奋斗者的能力建设。过去的拼搏奋斗者形象,往往过于强调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更能拼命,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要通过组织变革提高人均效率,提高创新与科技含量,提高整个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是中国企业下一轮人才驱动最重要的地方。只有比别人更有智慧地工作,更有专业能力地工作,更有效率地工作,才能赶超别人。
现在企业新的战略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知识能力跟不上、人才素质跟不上。这就是为什么任正非面对媒体采访时,不谈华为的问题,而是谈教育问题,芯片的问题就是一个教育的问题,钱要花在科学家身上、花在老师身上,如果老师自己活得“灰溜溜”的,没有自信和尊严,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同样的,要使拼搏奋斗者脱颖而出,绩效价值取向要转型,要建立让拼搏奋斗者脱颖而出的绩效价值导向,才能把拼搏奋斗者选拔出来,让拼搏奋斗者得到回报。
新书推荐
《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第51辑
●第51辑重要文章
本期专题
《今天我们怎样拼搏奋斗——企业打开拼搏奋斗者文化的正确姿势》
聚焦HR
彭剑锋:华为实践与我的人力资源观
张建国: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二三事
……
敬请期待!
●《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季刊由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主编,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社发刊!全年出版四辑。
洞见企业成长规律,察觉创新变革真谛。基于本土企业实践探索,提供原创性管理理念和方法。
专家作者:彭剑锋、吴春波、孙健敏、施炜、王祥伍、苗兆光、孙波、夏惊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