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兵——他们,一笑赴疆场

向中国军人致敬

他们,一笑赴疆场

我那92岁高龄的老母亲,自今年春节住进医院后,就再也没能离开过白墙白床白炽灯的病房。母亲在生命之旅中的脚步似乎渐行渐远,而往事如同烟云般亦模糊在母亲的记忆里。

那天,我看见母亲用正在打着吊针的手,捧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苍白的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我问:“你还记得抗美援朝吗?”母亲嘴唇颤抖着,嗫嚅地重复着“抗美援朝”,眼眶瞬间红了,红了的眼眶中浸满了泪水。“那场战争太惨烈,一个部队一个部队的上去,一批人一批人的牺牲……”母亲说完,陷入久久地沉默,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战争的残酷就在于,这种痛苦的回忆不会随着岁月流失而抹掉。我不禁想起我的父亲,他生前很少提及抗美援朝战争。在那场与联合国军作战的力量悬殊的浴血鏖战中,看着身边的战友牺牲冻死乃至被俘,即使是铮铮铁汉,也会心如刀割。

许多年以来,总有种声音在质疑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当敌人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烧到了中国东北的丹东等地,如果不出兵朝鲜,中国的下场就是现在伊拉克、利比亚的翻版。中国人民志愿军用19万多人的牺牲,打出了山河无恙,打出了家国安宁,打出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和平。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和平。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之际,这段被尘封了几十年的历史终于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国家向志愿军老战士颁发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就是对出国作战志愿军最大的褒奖。此时,我那静卧在苍松翠柏中的父亲,可以含笑九泉了。

军人是个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职业。马革裹尸还,青山埋忠骨,是所有古往今来军人的写照。我的父亲当了一辈子军人,而无情未必真豪杰。平日里父亲和母亲举案齐眉,父亲对儿女比母亲更显慈祥与关爱。新中国建立了,打了大半辈子仗的军人,谁不有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愿景。但是当祖国需要出国作战抗美援朝时,父亲则义无反顾。

1951年4月,父亲在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因冻伤导致抗战时期所受的头部战伤复发,从志愿军总部直属部队卸下团指挥员重任,调到20军后勤任行政处长兼伤员休养营营长。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李奇微采取磁性战术,利用志愿军习惯夜间进行穿插运动,且每夜穿插70余华里的规律,调动美军机械化部队,夜间后撤约70华里。天亮后,当志愿军正好行进到敌人预设的阵地时,反遭来自敌人空中和地面炮火的猛袭。当志愿军后撤时,联合国军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在飞机掩护下对志愿军部队实施包围。

第五次战役打得异常艰苦。由于敌人切断了志愿军的补给线和后援,受伤和冻伤的伤员不能及时运送到后方,这些伤员只能跟着大部队行进作战。当时在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包围中,兼任伤员休养营营长的父亲,头肿得如同簸箕,眼睛肿得只剩下了一条缝。整个军最没有作战能力的就是这些失去战斗力的伤员和女医护人员们。是坐以待毙,还是杀出一条血路?很多自认为是绝境的,却暗藏着希望。父亲坐在被战士们抬着的担架上,艰难地用手支撑着眼睛看着作战地图,寻找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指挥着能够拿起武器的伤病员和父亲从浙江老部队带来的12名战斗骨干,靠着智慧,靠着向死而生的勇气,硬是带着20军的伤病员们冲出了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包围圈。

1987年12月,父亲病逝。曾在20军伤员休养营任教导员后任南京市某局局长的包雪浪阿姨,来我家看望母亲。她对我们说,在朝鲜战场上,如果不是你父亲果断地带着休养营的全体人员突围,我们不是战死,就是被俘。那时我才知道,父亲还有这么不平凡的经历。而这段往事,父亲生前从未提起。也许,父亲认为他作为指挥员,有责任把部队带出来,不值得大书特书。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历时50天,于1951年6月10日结束。父亲在同年8月回国养伤。当部队班师回国,忙着表彰开庆功会时,父亲却因战伤住进了南京疗养院,这一住就是默默无闻的八个月。父亲身体痊愈后,又立刻投入到解放浙江海岛的大大小小战斗中。

打我记事起,听到父亲谈得最多的是英俊帅气的警卫员小夏叔叔。小夏叔叔曾跟随父亲赴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他寸步不离地护卫着父亲。敌人炮火来袭时,他总是用身体遮挡父亲以周全。父亲与小夏叔叔在战火中结下了亲如兄弟的情谊。

1952年小夏叔叔跟着父亲从朝鲜战场回到了浙江沿海前线。父亲经不住小夏叔叔要求下部队的软磨硬泡,放小夏叔叔下到连队任副连长。在一次解放海岛的登陆作战中,小夏叔叔奋勇当先率领战士们冲上了海岛,不幸被隐藏在岛礁后面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机枪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当父亲听到小夏叔叔牺牲的消息后,彻底失态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愤,照着小夏叔叔所在营的营长屁股上就是一脚。

小夏叔叔是家中的独子,父亲想替小夏叔叔尽儿子的孝道,派人去小夏叔叔家乡接他的父母来浙江养老。没想到派去的人到小夏叔叔家中一看,小夏叔叔的家已是人去屋空,惟有屋前荒草凄凄盼雁归。原来他的父母在几年前就已双双病亡。这就是一个军人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为了百姓的幸福,背乡离井既无时间见父母一面,又在颠沛流离的战斗中和家人永远失去了联系……。

军人穿上戎装,就注定不再属于自己。今天,让我们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当祖国需要时,他们一笑赴疆场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2年父亲母亲及小夏叔叔从朝鲜战场回到浙江之时。第二排左一母亲,左二小夏叔叔,左三父亲。
作者简介:郝海兵,1970年12月入伍,在武汉军区通信总站服役,1982年3月从部队转业。现为南京中级法院退休法官。喜欢旅游,喜欢摄影,有感拾得几笔,皆因读书写作是曾经的梦想。
(0)

相关推荐

  • 【诗词】老兵 ‖ 高兴

    一位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16岁参军.当兵26年.当年在朱德的家乡--南充市仪陇县警卫营任战士.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同时派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

  • 我家的老照片,作者:罗玉英

    我家的老照片 1952年我的父亲罗崇富在朝鲜在建铁路边的坑道前的留影,门楣上书写的条幅为"热爱祖国" <跨过鸭绿江>是央视一台近期热播的一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 ...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近日父亲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战斗的岁月里,父亲曾获得过多枚纪念章 ...

  • 父亲的抗美援朝日记

    原创:曲 我父亲1939年3月参加革命,退休后也曾想写点什么,但逐渐发展的阿尔兹海默症,使之止笔.在认知未完全丧失但已开始混乱时,他毁了不少过去文字材料,仅有一记载抗美援朝的日记本,尚很完整. 我近期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 把生命交给党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把生命 交给党  文|剑 钧 去年深 ...

  • 王寒凝:“把我抬走后,他们还在那里找过我的手,想把我的手埋掉”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寒凝]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6月的照片.照片里一共有3位共和国元帅和8位开国将军,你能找出他们分别是谁吗? 不用在第一排找,老帅们没有坐在前排.在第一排就坐的都是来自四川 ...

  • 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入朝参战部队基本...

    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入朝参战部队基本情况一览表,39军.40军和42军最早进入朝鲜,其次是38军.50军和66军. 长津湖战役参战部队第9兵团3个军均于1950年11月入朝.

  • 【叱晓燕】身边的老英雄

    文/叱晓燕 英雄就在身边 --致敬老英雄! 昨晚,我高中同学五姐妹微信群里,一姐们发了一个丹东电视台新闻视频:抗美援朝口述纪录片<铭记>.点开看后,才得知姐们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 ...

  • 【记忆】“901”镍矿纪实:我的父辈们——抗日、抗美援朝老兵任玉岭 ‖ 任国庆 蒙琼英

    "901"镍矿纪实:我的父辈们 抗日.抗美援朝老兵任玉岭 任国庆 蒙琼英 1925年的一个清晨,冀中平原的一户农户家中,诞生了一个男孩儿.家人为男孩儿取名任玉岭(曾用名任玉嶺,任玉 ...

  • 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坚守初心,英雄本色

    6月29日上午,66岁的孙福贵进京代97岁的父亲孙景坤领取"七一勋章"."党和国家给父亲这么高的荣誉,是对他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杀敌.建设时期无言奉献的褒奖.父亲淡泊名利,但 ...

  • 【家国情怀】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刘湘源

    1992年6月15日,我的父亲开国将军刘贤权在长期伤残和病痛折磨中去世了,享年77岁.丧事办完后,我和母亲安绍杰在整理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一张略显发黄,但保存完好的老照片.母亲指着照片和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