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好孤独”
文章:旧叔 监制:旧叔 编辑:旧叔
01.
从小到大,老师长辈们总教育我们要符合大众要求、不要搞特殊,所以我们潜意识里就认为"不合群"是不被大众接受的错误行为,不合群就是另类。
仔细想想,特立独行的人好像总是被习惯性孤立。
我们就像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所有一切都要按照统一标准整齐划一,高矮胖瘦、轻重美丑。
中学时代给我的记忆就是循规蹈矩。
独一无二的发色总会成为校园里最抢眼的风景,而小个子、胖子都无一例外的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
不喜欢集体的热闹,却总是穿梭于朋友间的聚会。对游戏丝毫不感兴趣的人,投其所好也在学着钻研。
不喜欢娱乐八卦类的新闻,浏览频率最高的却恰恰是这些新闻。
朋友喜欢,于是你也划到"必看"范围。
看到微博按算法推送的内容就觉得可悲,自己的小世界里竟再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明明这些都不喜欢,可周围的任意东西仿佛都在告诉你"不,你要喜欢,大家都这样"。
后来你突然合群了,身上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02.
想起来之间看过一个很讽刺的短视频。
男生将要出门参加朋友的聚会,于是在一面墙上精挑细选来选择自己出门要戴的"表情"。
难过、委屈、高兴各种表情排列在墙上,最后他选了一副"微笑"戴在脸上。
聚会还在进行,面具底下的脸早已变得扭曲僵硬,男生来到洗手间里摘下"微笑"面具放松一下。
看着"微笑"面具冷笑了一声继续戴上,转身又投入了朋友喝酒聊天的欢乐氛围里。
不合群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大家像躲瘟疫一样逃避,唯恐"不合群"这三个字跟自己沾上半点关系。
生活中的我们时常想要跻入人群中,并不是真的在追寻什么,只是害怕落伍罢了。
《乌合之众》中说:
“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智力就严重下降,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感,愿意抛弃是非观念,用智商去换取那份令人感到安全的归属感。”
最容易让人丧失理智的,就是随大流的从众心理。
盲目地合群远比孤独落伍更可怕,就像我们玩俄罗斯方块一样,你合群,然后你就会消失。
03.
之前因为疫情在家上网课时,同学们都在线上讨论自己读过的书,老师推荐好书时总要补上一句话: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我自己觉得这些书的内容值得一看,你们根据自己喜好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就行。"
记得老师刚说完我们就发生了分歧,同学说三毛的书好看,而我则不以为然,我们都想争论输赢以说服对方加入到自己的阵地。
最后被老师当做典型案例。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喜好,你喜欢的东西不要强求别人喜欢,别人推荐的东西也未必适合你。
很自然的一句话,却很受用。
根据二八定律,剔除80%的无用社交,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留给少数美好的人和事物上,你就会找到志趣相投的那个圈子。
简单说就是当大家都说芒果好吃的时候,你坚决不要吃,而不是假装我也爱吃芒果。
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却是内心在孤独,自己喜欢就好,别人在不在意不重要。
你不用刻意合群,有趣的人自然会相互吸引。
最好的事情都是在你一个人的时候发生的。
♡
我在这里陪你说晚安
—
我建了一个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