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媒体编辑的异同及编辑的未来
文/杜辉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方式。而自媒体的诞生又对传统媒体自身的变革给与了强大的外部冲击。
首先,传统媒体的编辑更多讲究的是文字功底,要求能写能编能校对。而新媒体的编辑在掌握上述传统能力之外,更要讲究创意发现性思维,能提炼看点,了解受众心理,与读者互动。要求编辑从传统的技能型转变为营销型人才。
其次,传统媒体不管是书还是报刊,都是纸媒介阅读,读者更多追求的是深度阅读。在阅读时因为媒介载体的限制,内容展开有限,延伸不多。而新媒介从互联网阅读到移动阅读,阅读媒介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读者更多的是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娱乐性,消遣性的阅读。且在阅读的同时,需要对相关的内容可以展开延伸,附加链接。这就需要编辑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广阔的视界。对问题不单单可以看到深度,更要看到问题之外的世界。比如马航事件,传统的媒介只会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对马来西亚国家,以及对空难事故做简单的介绍。但作为新媒体,除了介绍这些常规内容之外,可以附加更多的背景、内容和链接。比如设置同类事故的类比;可以增加相关地区、海区的地图;海底构造图。甚至还可把更多的内容做延展,如飞机构造、马航历史、黑匣子、飞机坠海、恐怖袭击历史等信息,都可以作为延伸阅读,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再次,传统媒介编辑最多的工作是通过阅读作者投稿、查阅资料,并根据自身经验来对市场做出的判断,对读者需求做出推测。但新编辑是需要通过应用互联网工具,追踪信息流以分析读者需求,以此为基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选择及编辑加工。如此才能更好的符合读者需求,获得流量及市场。
最次,在编辑技巧上,未来的编辑也需要做更多改变和学习。比如在传统纸媒上,一页纸面的空间可以容纳几百到数千字的内容,但作为移动阅读,根据手机屏幕的大小,阅读界面的限制,就需要把内容改为几十到几百字的段落。就需要在这个字数空间内,可以有小的高潮,有不同的信息点,以吸引读者持续阅读下去。
编辑的未来并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暗淡,反而会因新媒体的出现,因阅读的多元化而兴盛。传统的编辑岗位只局限于书报刊等领域,但未来的编辑岗位不光有传统的媒介岗位,更有网站、微博、微信等编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博客、微博、微信作为营销的工具,同时也就需要具有具备新媒体特性的编辑对其发布的内容进行编辑加工、校对。因此未来的编辑职业空间会越来越广阔,但前提是技能的多元化,思维的开放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和职业机会。
作者注:
本文是2014继续教育中《编辑学概论》一课的作业题,这门课最后总成绩才68分。惭愧惭愧,当然这个惭愧的,我也不知道应该是我自己,还是给分数的人。胡诌几句,没有展开。应付作业千字足够。大家做个参考,不必当真。当时妄言,随后成真。可惜现在敏锐性少了,只多了世故。
通过这些扯淡的学习和作业,还是印证了我和咱们的教育体系八字不合。难怪初中我就想退学,想在学校学到点真才实学,只能碰老师,这事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