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真实的一生, 太凄凉!
唐伯虎在画史上是一位风格多样、技法较为全面的画家,他把对人生、社会的理解与他个人的文化修养、诗情书法、高超的绘画表现技艺相融合,形成了具备个人鲜明风格的绘画作品,不拘一格,充满意趣,雅俗共赏。
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 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唐伯虎完全称得起“江南第 一才子”。若说“风 流”二字,也只是说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 流艳名”。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伯虎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伯虎生于明朝中末时期,此时的大明王朝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而大才子唐伯虎也不例外。传说里是唐伯虎家大业大,挥金如土,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唐伯虎其实是贫困潦倒,亲人相继去世却无钱安葬,而且几次自杀未遂,他自己用铁钉插顶未死,自碎睾丸未死。正如《唐 伯 虎点秋香》中9527所言: "有谁比我更惨呢",堪称是惨绝人寰。在遭遇原配妻子、父母、儿子先后去世的重创后,唐伯虎寄希望于科举,在乡试考了第 一名“解元”后,却在入京会试时遇到科举舞弊案,无辜受牵连,不仅遭了牢狱之灾,还被永 久取消了考试资格。
唐伯虎作品中有不少歌妓图,包括历史题材的《孟蜀宫伎图》、《李端端落籍图》(画扬州名妓李端端与诗人崔涯的故事)、感叹身世的《秋风纨扇图》等。他的艳诗《题花阵图》八首应该是写在一套春宫画上的,内容很直露。
唐伯虎在诗词中有其独 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反映出消极宿命论的情绪。
史载唐伯虎初拜师于沈周。在京城科场舞弊案发生之后学于周臣门下,其画风渐渐脱去沈周的特征。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伯虎的人物仕女画。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他兼取诸家之法,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独树一帜,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行笔秀劲缜密,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明徐渤对他的仕女画亦十分推崇,在其《红雨楼题跋》中说:“画家人物最难,而美人为尤难。绮罗珠翠,写人丹青易俗,故鲜有此技名家者。吴中惟仇实父、唐子畏擅长。”他的大多仕女画是表现宫妓、妓女等下层女性 生 活的青楼题材,如《王蜀宫妓图》、《陶谷赠词图》等,这与他科场舞弊案后颓废自弃,终日寄情于声色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