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准确把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的要义

今年2月,教育部明确,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在时间安排上,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将延时服务“全覆盖”解读为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延时服务。这是不准确的。

所谓“全覆盖”,文件有明确解读。一是指学校类型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城市、乡村,公办、民办,大型、微型),都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二是指“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对于没有需要的学生,则不做要求。

落实“全覆盖”,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要明确延时服务的目的。其目的,主要是解决放学后部分家庭无法接孩子的难题,同时服务学生成长,这也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因此学校要围绕减轻学生负担这一任务,合理规划课后服务时间和课后服务内容。

二要突出“为了学生”的主题。学校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出发点。开展延时服务,除了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外,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学校不能为了方便管理将学生关在教室写作业,而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多开展素质教育。

三要坚持自愿原则。延时服务不是强制服务,而是有偿的自愿服务。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校不能以“全覆盖”为由要求所有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否则,会影响政策的公信力,影响这一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