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上包村“活水排形”的建筑肌理
上包村“活水排形”的建筑肌理
兰溪市黄店镇上包村位于兰芝风情线上,位于三峰山山脚下,北面与三峰殿口村相接,东北与金钟村接壤,东面与清塘何村接壤,南面为下包村接壤,西面与上唐村接壤。位于风景秀丽的三峰山南麓。上包村有笔峰万年耸立于前,鹤山千载屏图在后,苍松蔽天,翠柏掩映,群山环绕,溪流潺潺,确有龙盘虎踞之态势。按金仁山书包氏家训,包氏为宋包龙图孝肃公之后人,说明上包包氏为包拯的后裔。上包村村后有鹤山,鹤山为上包村的风水山,其形神皆似仙鹤,颔首村南、翼展村北、村落布局皆以鹤山为导。上包村包氏始于楚大夫申包胥之后,以王父字为姓。一府君原居于睦州桐庐包家山,李唐以来,以儒业起家,传九世至舟,即鼻祖普济公,宋元佑五年官授金华,历任金郡教谕,以官为家,因兰溪山川秀美,遂卜居于兰西十四都一图三峰之阳纯孝之乡循义之里,号称青塘包氏。时值大宋哲宗皇帝元佑五年(1090年),迄今公元2017年已927年。
远看,上包村处在一个比较大的大型盆地之中,四周群山环绕,东面有逶迤的白露山,南面有巍峨的柱杆山,北面有高耸的三峰山,西面有婀娜多彩的玉华山。
近看,甘溪河道从西南面飘逸而来,狮子、虎山在甘溪河道两岸对峙,蔚为壮观。上包村包普济自宋代从金华迁址到上包,就是选中上包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之地择地而居。至今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上包村村庄西面为鹤山,东面为上包岗山,两山于村尾相接,形成了一个雁窝形。上包村村庄中间低,三面高,低的地方形成了凹地。先民就在这凹地营建了三口池塘,依着地势,一口连着一口,如同一串珍珠。这三口池塘就是上包村的中轴线,村中房屋以三口池塘为轴,向两面伸展。
村中房屋以三口池塘为中心,门口大多是朝池塘方向开的。在池塘东南面的,房屋门口朝西北开。在池塘西北面的,房屋的门口朝东南开。在村宗族祠堂附近的房屋,又是以祠堂为中心,两边相对,形成对称。
上包村村落坐落在甘溪河道的“凹”处,体现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座西南朝向东南,位于鹤山与上包岗山之间,又恰好起到天然挡风的屏障作用。房屋依山而建,依地势而建,有着“背山面水风水好,临近道路交通好”等特点。全村的雨水斗汇流入三口水塘之中,有种农家“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感。在风水理念中,水代表的是才气、财气、运气。就是聚财,运道好。
古村街弄四通八达,村落似长方形。以村中心的三口水池为核心,三口水塘如珍珠般相串,通过2条平行的古驿道与纵向的3条古巷道连接,弄口向外辐射,再由大大小小的16条弄口连接而成,形成网状分布,纵横交错。
村后山体处西北方向,艮卦,代表山,其五行属土;甘溪水流自西方而来,坎卦,代表水,其五行属水;村口古松林处西南方,巽卦,代表风,其五行属木;村北部为大片农田,坤卦,代表地,其五行属土。
上包村因村坐落位置的独特,村前是一条甘溪河道,绕村而过。其村尾鹤山与上包岗山相接。
这儿三面青山拱挹,而当中为山间的小盆地,甘溪由西而南,迤逦而来,碧水澄澈,悠然一脉。上包村处于三面环山之中。村中的三口池塘,是上包古村的中轴线,似一串珍珠一般。上包村抱水枕山之胜,灌溉农田之利。古村上包就坐落在这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地方。村庄形为长方形,恰似浮排,因此称为“活水排形”。
上包村依山而建,村内建筑顺山势走向灵活布置,砖石、夯土、石块、石板,砌筑成的建筑为青灰色的小瓦、尺度宜人的院落,随处可见花木,形成了上包村独特的山居风貌,建筑整体形象优美,如世淳堂、仁让堂等都体现了村族文化——上包村的廉政文化的思想理念,风格统一。
上包村的地理形势或山水格局的确颇具典型。近有鹤山、上包岗环卫,远有甘溪河道绕村,且坐落于黄店镇一个小型盆地之中,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完全符合风水观念中宅、村、镇基址选择“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上包世淳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上包村鹤山西路23号,三间二进一明堂建筑。坐西朝东,面积304平方米,建筑年代为清中期建筑。
该建筑前进明间、前金柱后檐柱间为八字门面。檐柱间设额枋,上有龙须纹,檐柱上置鸱鱼状牛腿。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廊,用扁作梁,梁下有雀替,金柱间设戏台。次间用穿斗式梁架,中柱落地,设看台,厢房为二开间。后进明间用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月梁造,上刻龙须纹,下设雀替,前檐柱上置鸱鱼状牛腿。次间抬梁及穿斗相结合。五柱落地。后檐墙上设神龛,北次间廊下置墓碑一块,字迹模糊,疑为明代碑,碑高2.44米,宽0.76米。用望砖,硬山顶,鼓形柱础,下垫覆盆,三合土地面。该建筑为上包村大厅,在该村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上包学堂新屋为春晖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上包村鹤山西路24号。三间两搭厢带一楼梯弄骑马楼楼屋,坐西朝东,面积117.35平方米,中华民国时期建筑。
上包学堂新屋正门用青砖门台。明间楼下用扁作梁承重,梁上刻回字纹及元宝、如意图案,下有雀替。前额枋上刻回字纹及戏曲人物图案,前檐柱上置牛腿。骑马楼下额枋为回字纹及祝寿图戏曲,柱上置鹿衔仙草牛腿。次间用穿枋,额枋上有回字纹雕刻。楼上天井四周用格子窗。南次间墙壁画有财务管理制度10幅宣传画,为大跃进时期作品,东次间也有宣传画。三合土地面,鼓形柱础,硬山顶。该建筑雕刻较为精美,特别是楼上大跃进宣传画完好无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上包亦政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上包村鹤山西路7号,坐西朝东,三间两搭厢楼屋,建筑面积112.56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上包亦政堂明间楼下用扁作梁承重,刻回字纹。前金柱上用额枋,枋上刻龙须纹及戏曲人物雕刻,枋下用戏曲人物雀替,前檐柱上置戏曲人物牛腿及斗拱。内额枋上置“亦政堂”牌匾一块。次间用串枋,厢房上前额枋上刻回字纹,檐柱上置花卉图案牛腿。全部用方栅,硬山顶,三合土地面,圆形柱础。
上包亦政堂在上包村中有一定地位,曾在民国期间办过私塾,具有一定的价值。
上包村古民居有:思善堂(包伯华、包海泉宅)、仁让堂(包伯昌宅)
思善堂:现为(包伯华、包海泉宅)宅,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上包村鹤山东路16号,三开间三进二明堂建筑。坐东朝西,建筑面积286.42平方米,建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
该建筑为楼屋。前进明间楼下扁作梁承重,梁上刻回字纹及如意图案,上有木墩及花板,四柱落地,后金柱间设堂门,后额枋及厢房额枋上刻回字纹及戏曲人物雕刻,后檐柱上置戏曲人物牛腿,上有坐斗及花板。次间用穿枋,五柱落地。中进明间前廊用刻有回字纹及戏曲人物的扁作梁,其他用穿枋。前额枋上刻有回字纹及戏曲人物,前檐柱上置戏曲人物牛腿,全为五柱落地。后进跟中进之间设砖墙隔断,进出门开于中进南次间。该进明间楼下用扁作梁,上有回字纹及戏曲人物。前额枋有龙须纹及人物雕刻,前檐柱上置花卉牛腿,四柱落地。次间用穿枋,五柱落地。此建筑全部用方栅,三合土地面,鼓形柱础,硬山顶。该建筑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造年代明确,具有一定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上包村村口有一殿,名叫鹤山殿。坐北朝南,是座古殿。据史料记载:该殿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之春择鹤麓之首东侧芝溪之沿北岸而建。俗称水口殿,至今已有920多年。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