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家电市场不太旺,海尔美的格力海信方太老板万家乐出大招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202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虽然消费稳步提升,但家电市场却稍显冷清,不过高端、套系家电的趋势足以印证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没错,而一些品质生活小家电的走热则释放出消费的个性化持续引爆。就家电产业层面来说,半导体芯准备上班短缺、面板似乎又进入一轮周期性拐点,三星电子和京东方的三季度业绩,都折射出彩电产业链面临的不确定性;而清洁电器市场则因为洗地机而打开新的增长通道。
聚焦到厨卫市场,2021中国厨卫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发布白皮书,方太以科技创新树立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样板;洗碗机行业的普及计划正纷纷涌现,方太之后老板电器也开启洗碗机100天免费试用活动,号召全民“不做洗锅人”;万家乐燃气热水器则签约毛晓彤为代言人,试图打开年轻化群体消费市场,但单靠品牌还不够。
有挑战自然就有机遇。尤其是行业领军企业正通过科技创新、跨界合作、赛道开辟等方式,夯实竞争力并引领产业新的突围。海尔智家4家互联工厂高分通过全球智能工业指数评估;美的集团联手华东师范大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海信空调与东风汽车合作开拓驻车空调前装市场;格力则一次性推出五大套系化的家电方案;甚至连吉利汽车跨界入局手机领域的生态破圈……这也都预示着变化才行业是永远的不变,自我变革才是企业内驱力。
今年全球家电市场料增8%,更多机会在细分
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家电和小家电市场表现出色,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和21%。不过第二季度家电市场的产品价格上涨23%,这一趋势可能会减缓今年下半年的市场需求。不过来自GfK的预计,2021年整个家电市场零售额仍是增长态势,或将增长8%,并再次创新纪录。
家电终端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如市场需求的增加、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急速上升等。但在储物、食物准备、烹饪和家庭清洁等方面,对性能、容量、品质和级别等的需求升级将是催生新的消费动能。今年料理机、嵌入式洗碗机和微蒸烤等细分品类的增速均超出平均增速,自动咖啡机、直发器等美发造型产品也再次推动市场增长。
十一家电消费市场:整体不旺但高端套系涌动
国家相关部委信息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互联网+消费”服务持续扩大,国庆假期全国批发零售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9%,较2019年增长25.4%。就家电市场来说虽然稍显冷清,但受益于品质和细分群体差异化需求,呈现向高端化和细分化升级的新特点。
京东平台十一期间成交额最高的品类仍是家用电器、电脑办公、手机通讯、食品饮料等强势品类。且出现以“家”为核心的消费主旋律,各类智能生活电器和智能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各类婴儿和老人的需求被挖掘;苏宁易购《2021国庆消费大数据》也显示,十一期间全国门店订单增长86%,万元以上高端套系家电订单增长141%,智能家居销售增长101%,“新国货”更是占中高端产品销量的比重达65%,成为绝对主力。
从各家电品类看,高端化趋势也催生诸多明星爆品,渠道的“一站购”成为零售大势。空调“价格战”低迷。据苏宁易购数据,卡萨帝等家电销售增长72%;100吋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180%,大容量智能冰箱销量同比增长212%……不管是制造端的成本压力,还是需求端的品质升级,都在倒逼家电产业加速高端转型,消费升级将成为产业新引擎。
8月全球半导体创纪录:面临扩产能调结构压力
北美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公布数据,全球半导体产业8月销售金额达471.8亿美元,较7月再增加3.3%,续创历史新高纪录,较去年同期增加29.7%。美国、中国、日本、欧洲等所有区域市场和主要产品的销售均较去年同期成长。其中,中国市场销售额占全球34.4%,月增3.4%,年增30.8%。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估,今年全球半导体产值可望达5510亿美元,将较去年增长25.1%。芯研所消息称,全球半导体缺货已持续近一年,在此背景下全产链都在积极扩大生产,这也推动着整个半导体行业销量额的激增。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的中国,芯片产能也在不断提升,但距离彻底改变“缺芯”现状还需更多技术攻关。
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跌:电视企业压力只增不减
自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彩电产业上游的面板价格自今持续上涨超过一年之久,如今电视面板价格从今年6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甚至迎来大幅跳水,面板价格同比下跌近3成,10月份将继续下跌。业内最新预测,2022年第一季度末或第二季度初,LCD面板价格将持续下降趋势。
进入后疫情时期,彩电市场的需求疲软,成为导致面板价格下行的原因之一。以中国为例,2020年彩电零售量规模同比下降9.1%,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4.7%。加上此前面板价格上涨挤压品牌利润空间,倒逼产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即便面板成本下跌,但短期内高成本的产品面临周期性库存压力,长期面临产业高端升级的压力,彩电企业的压力都不会小。
自清洁洗地机强势崛起,多品牌掘金新赛道
奥维云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清洁电器全渠道零售规模达136亿元,同比增长40.2%,洗地机则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核心动力。《2021 H1吸尘器市场总结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洗地机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1355.6%,零售量同比增长1282.5%。尤其是自清洁洗地机市场占比从2020年11.3%快速上升至今年7月份的32.9%。
清扫需求被满足后,集吸、扫、拖和自清洁功能的智能洗地机成为备受用户青睐的新选择。市场持续火爆,也引发不少玩家加码。相比2020年,目前国内洗地机品牌新增61家:既有添可、石头科技、必胜等互联网品牌,还有AIBOT等新兴品牌,更有美的、云鲸、追觅、莱克、海尔,以及苏泊尔、九阳也在跨界跟进,让清洁电器赛道的竞争更为激烈。
厨卫市场与消费洞察白皮书:方太科技创新领衔
日前,2021(第三届)中国厨卫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上海举办,会上发布了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天猫和奥维云网联合编写的《2021中国厨卫市场与消费洞察白皮书》,首次从消费大环境、行业趋势、产业痛点、市场现状、各品类分析等层面,对中国厨电卫浴产业的发展走势做了分析和研判。
厨电龙头的方太作为行业代表在会上发言,凭借集成烹饪中心的一系列科技创新,以及洗碗机“高能气泡洗”的黑科技,方太也被视为引领产业高端升级的典范。“科技向善”、“幸福家庭”、“创新三段论”、持续的科技创新研发和投入等构建的方太创新模式,正为中国厨电产业如何以科技驱动转型提供新思路。
海尔互联工厂再获认证:灯塔效应引领智造未来
受世界经济论坛(WEF)委托,TÜV南德等评估团队先后在海尔中德智能制造基地、合肥智能制造基地对中央空调互联工厂、青岛洗衣机互联工厂、合肥冰箱互联工厂及合肥滚筒互联工厂4家工厂进行全球智能工业指数评估,4家互联工厂均以高分通过全球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SIRI)评估,在流程、技术互联、企业组织管理等10余项更是满分通过。
依托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互联工厂实现了与用户需求的链接,将一次性交易的顾客变成可全周期、全流程参与持续交互的终身用户。此前,海尔互联网工厂已经多次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并且是首个获得德国工业4.0奖的中国企业。随着卡奥斯COSMOPlat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为产业持续赋能,也让中国智能制造领域拥有了世界示范标杆。
美的集团联手华东师范大学:加码人工智能等
美的集团与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电子与通信、人工智能、绿色化学、核磁共振、医疗、精密制造、大数据和软件等技术领域进行长期深度合作。同时,美的集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成立“战略合作委员会”,还设立“华东师范大学美的研究中心”。
美的集团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是其立足科技领先战略,围绕其研发体系和科技研发战略的深化和创新。校企多方位深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探索产业驱动的产学研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共促、校企双赢。通过新型合作平台如华东师范大学美的研究中心,更是打通基础科研和产业落地的又一实践。
格力套系化家电发布:参与行业套系市场引爆
随着《2021中国套系家电市场白皮书》发布,家电企业的套系化产品陆续面世。格力日前也发布“格力明珠”、“格力星空”、“格力远山”、“格力年华”、“格力简爱”五组套系家电产品,五大套系不仅遵循外观设计风格统一的原则,同时针对日常生活场景及差异化需求进行匹配,实现功能与美感的有机统一。
在消费升级和套系化成为行业大趋势的背景下,统一设计、统一控制的智慧家电套系方案成为企业必备。格力套系化产品的推出目标也是以极致的品质和美感,为消费者打造智慧、品质的家居体验,抢占更多份额。不过相比于海尔、美的、海信等早已凭借套系化打下一定用户基础的品牌来说,格力显然稍晚一步,而且受制于家电多元化扩张进展,未来竞争力如何还需要市场的验证。
海信空调牵手东风汽车:开拓驻车空调前装市场
海信空调和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驻车空调领域发挥供应链协同优势,通过协同研发和供应链合作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实现双方战略共赢,推进驻车空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海信方面明确表示,双方将以驻车空调合作为起点,在多领域展开更广、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从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海信至今已专注变频空调领域近30年,近几年更是从行业领先的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向新兴的驻车空调方向深入布局、延伸。2020年,海信正式推出第一代驻车空调产品,引领驻车空调的变频时代。随着海信空调与东风汽车战略签约,将实现空调和汽车两大产业的进一步跨界融合,也为空调产业开辟全新的赛道。
CCMSA新风与净水分会授聘,A.O.史密斯邱步担任首任会长
10月10日,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缩写为CCMSA)新风与净水分会大会上,A.O.史密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公司总裁邱步当选首任轮值会长。邱步在会长授聘仪上表示:美好家居,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想,而风和水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从住有所居,到居有其美,除了各种宏伟的建筑,精美的庭院,华美的装饰,我们思考的是真正围绕使用者、居住者,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舒适的生活环境,探索在现代家居中实现更好的“风水”。
当天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组织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共同深入探讨智慧节能建筑与数字化应用、水处理、新风系统、健康舒适家居等时下热门话题,探索行业发展新方向。邱步则建议,凝聚地产、设计、家装、家居、施工等各方,构建起标准统一、智慧节能、互联互通的超级生态,让行业搭建起一个贯穿”政、产、服、研、用”的全生态系统,为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提供制度与环境保障,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洗碗机百天免费试用,老板电器加速多品类扩张
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开展“中国洗碗机普及计划”后,老板电器积极响应号召,在8-12月期间,开启100天免费试用活动,并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开启#不做洗锅人#话题活动。近日,老板电器在杭州大厦举办以“老板会洗锅的洗碗机,从此不做洗锅人”为主题的洗碗机普及活动,再次与广大消费者一起释放双手。
2020年我国洗碗机零售量达191.9万台,同比增长31%,零售额87亿元同比增长25%,增幅位居所有家电产品之首。业内预计,2021年国内洗碗机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级。面对渗透率不足3%的国内市场,洗碗机的普及也被提上日程。此前,方太也启动洗碗新科技百万家庭计划,加上老板电器的普及活动,市场也将在领军企业的带领下掀起一轮消费热潮。
毛晓彤代言万家乐热水器:释放年轻化品牌宣言
日前,厨卫品牌万家乐官宣演员毛晓彤成为万家乐燃气热水器代言人,双方将共同解锁品质厨卫生活,传递美好。万家乐与毛晓彤联袂,意在与用户形成新的情感链接。一边是不断创新、品质如一的万家乐,另一边是敢于挑战、百变多样的毛晓彤,两者合作希望可以实现1+1>2的品牌效应。不过,外界普遍认为,万家乐目前在厨卫行业的市场规模、产品影响力,以及市场号召力不断走弱,品牌代言的效果有限。
拥有36年历史的万家乐,近年来正在年轻群体中营销破局:产品层面有打破厨卫产品固有形态的天工系列,鹅卵石造型的热水器、枯山水燃气灶等,化身艺术品圈粉年轻人;营销层面与李好、谢霆锋、王耀庆合作,亮相浙江卫视《锋味》、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等,传递美好生活的理念,也让品牌与年轻用户走的更近。但是,这种变化并未在市场层面持续引爆和落地,品牌、产品、市场和营销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竞争力。
吉利汽车老板要造智能手机:完成智能终端闭环
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将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据悉,吉利将在武汉、上海等地及海外设置办公点,目前已经对供应链和技术资源进行了整合,首款新机正在积极筹备中,预计不久就会正式亮相。
吉利老板官宣造手机计划,向外界传递两重信号:定位高端、要打全球市场。作为万物互联、多屏互动智慧生活的移动终端,手机是打造更丰富消费场景的重要一环。造手机的核心还是为更好地与汽车链接,为智慧出行构建综合生态圈,这也让吉利成为车企中率先看到智能终端闭环的玩家。毕竟面对智慧未来的竞争,谁也不想沦为用户智能生活中的配角。
京东方三季度净利增幅收窄,面板景气度或反转
面板一哥京东方A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京东方预计前三季度盈利198.6亿元-20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2%-710%。环比来看,相比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8倍、二季度12倍的增速相比,其第三季度的业绩增速出现收窄,单季净利同比增幅仅为4倍左右,不过仍比上年同期增长430%-445%。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京东方A表示主要受益于半导体显示行业整体景气度高,目前公司LCD主流应用市占率进一步提高。而第三季度的盈利增长放缓,则是TV类产品价格的结构性调整。面板行业一直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伴随新增产能和供需关系的更迭,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在第三季度业绩预告发布的同时,京东方也发出了回购计划的新进展,意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三星电子三季度业绩:销售额首破70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的盈利指导显示,该公司预计其第三季度的综合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约为73万亿韩元(约3943亿RMB)和15.8万亿韩元(约853.5亿RMB),其中销售额较2020年第三季度前增长了9.02%,营业利润同比增加27.94%,这也是该公司季度销售额首次突破70万亿韩元大关。
据估测,三星电子第三季度仅半导体业务的营业利润就高达9.7万亿至10万亿韩元,较第二季的6.9万亿大增3万亿左右。这也是自2018年第三季度后,时隔三年实现十万亿韩元利润,成为带动第三季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力量。此外,三星电子的消费电子业务可能环比缩水4000亿韩元,仅实现6000亿到7000亿韩元的利润,需求不足和成本推高,拖累了其中的电视业务利润。